性格不合的情侶能走在一起?

時間 2021-05-07 01:29:31

1樓:南風知我意

看到這個題目,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走的長遠,但是應該挺累吧。

我男朋友他27,我22,他白羊,我摩羯。其實我也不算典型的摩羯性格,我特別喜歡那種情侶之間打打鬧鬧,一起咋咋呼呼?該溫柔就溫柔一點。

但日常在外面相處可能更多的是哥們兒一樣的那種吧。我性格也挺矛盾的,對外特別鬧騰,大大咧咧的那種,但又細節控,敏感多疑。所以我覺得跟我處物件本來也挺累的。

我男朋友他說因為自己年紀大了,不喜歡太鬧,就喜歡那種安靜溫柔的,他也鬧騰不起來。他是乙個律師,想問題,看事情都特別理智,幹什麼都能給你講道理那種。性格還有點強勢,有點自我吧,不太容易接受不同的觀點吧,我其實也是個挺犟的人。

喜歡男朋友乖一點。

他不是我喜歡的型別,我也不是他喜歡的型別,因為網戀嘛,憑著平時的聊天,讓他以為我是個安安靜靜的女生,我雖然知道他理性,但我也喜歡他的直來直往,有話就說的性格。見面了就自然的在一起了,但隨著漸漸的相處感覺確實挺累的,他累,我也累。太晚了,打字眼睛都睜不開了,有時間再過來寫吧。

2樓:柳老師說

關於「性格不合」這個點,前陣子熱播的電視劇集《三十而已》裡面,鍾曉芹的一段台詞簡直說到了每一對因該原因而分手的情侶的心坎。

「就是性格不合,誰都不想再湊合了。性格不合就像兩輛逆向行駛的車,我想把日子過得浪漫一點,有情趣一點,可陳嶼是我見過的,最冷的人。」

《三十而已》劇照圖

其實大部分的「性格不合」,在心理學上,只是男女兩性思維邏輯差異所導致的。我不止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女人在親密關係中,多數是屬於情緒導向;而男人則是屬於結果導向,這是一種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

就好比劇中關於「鍾曉芹流產」這件事,孩子意外流掉了,身為女人,鍾曉芹陷入了巨大的悲傷,甚至好一陣子她都在孩子的陰影中無法出來,沒辦法和陳嶼待在同一屋簷下;

而陳嶼的反應則是出奇冷靜,得知了曉芹肚中的孩子沒了心跳後,第一時間帶她去醫院預約了清宮手術。

這裡二人的處事風格,就是情緒導向——結果導向的對立。鍾曉芹需要的是陳嶼能夠和她一樣表達出對於失去孩子的難過,沉溺在痛苦的情緒中,當下有逃避現實的意味;而陳嶼則認為孩子沒了心跳,多停留在曉芹肚子裡,對她有弊無利,須盡快進行手術,面對現實,才是王道。

實際上陳嶼就真的不難過嗎?他自然也是難過的,甚至會在鍾曉芹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流眼淚,而他只是一聲不吭地把自己的負面情緒都吞進了肚子裡。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senthal)發現,在男性群裡中更為普遍的結果導向處事風格,具有進化上的適應性,它能更專注於辦事效率的提公升。

講到這裡,我想到自己遇到過的很多諮詢案例,分手的原因,至少一半以上,是這種認知偏差在「搗鬼」。一方認為的「你不愛我」,另一方的「錯誤表達」,由此兩人漸行漸遠。

處事風格的對立模式,是關係破裂的根源。在發生分歧時,男人記住的是「前因後果」,女人記住的是「感受」。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性格不合。

我們還常常會因為一件事情對我們而言的價值高低,來給這件事情定價。如果這件事價值程度高,與我們內心感受的關聯度高,那我們就會迫切地希望對方的反應和我們是「相似」或「一致」的。就好比,女生不會因為自己不喜歡碧鹹姆,來阻止男人對他的崇拜。

所以你們發現了嗎?

哪有什麼性格不合。所謂性格不合的背後,都只是普遍的認知偏差問題

「情緒導向」和「結果導向」的處事風格,並沒有非黑即白的對錯之分,因「性格不合」而分開,也並非是關係破裂的真正因素。

真正導致情侶間會不會分手的,不是相似性或差異性,也不是吵架的次數,而是兩人懂不懂得處理彼此的差異和衝突。無一例外,分手都是因為你們面對差異時的「不作為」或「錯誤作為」。

當伴侶間的認知不再匹配時,親密關係的出路就只有兩條:

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分手一方願意退讓自己的邊界,學會包容和換位思考

後者不僅僅是一種幸運,更是通過自己孜孜不倦溝通、耐心和對方交流、引導所換來的。而很多人卻選擇了期待對方自動改變,應該改變,持續矛盾,直到最後面臨分手的境遇。

挽回對方的第一步——清理邊界。利用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的「課題分離」理論,把「自己的課題」和「對方的課題」做一次分離,你只要負責自己領域的問題即可。

課題分離,能夠有效的幫你梳理分手後的複雜情緒,清理掉那些本不該屬於你的情緒,不讓悲傷、痛苦、懊悔無限蔓延,盡快投入到挽回的實踐中。

挽回的第二步——「減法式」深度溝通。很多人在面對該類分手時,通常會犯的乙個錯誤便是,分手後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企圖和對方去反思自己的問題。

但我上面說了,性格不合本質上是認知偏差所引起的,而男女間「格格不入」的思維差異,並沒有對錯之分。如果你企圖依靠反思去道歉和懺悔,只會放大你們之間的矛盾,讓對方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在復聯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引導對方做減法,學會拋開你的需求和情緒。

a.合理化溝通目的,降低對方設防。

「我覺得我們兩,曾經確實有不少難以磨合的地方,沒有是非對錯,只是我們的需求不同罷了。現在我有個想法,既然我們都分手了,不如找機會指出彼此的問題,我們都爭取為下次戀愛再接再厲。」

做乙個鋪墊來降低對方的牴觸情緒,同時減法式縮小矛盾,非常有利於你們接下來溝通的平等性

b.轉移聚光燈的溝通法則,引導對方的真實表達和訴求。

當你想問對方「你對我有什麼意見時」,對方往往會有所保留。因此與其溝通的時候赤裸裸地把聚光燈完全打在一方身上,不如通過自我猜測讓對方確定自己的「作答」是否安全。

替對方表達出ta內心可能會有的想法。此時對方多半只需要當乙個傾聽者的角色,沒有太多直接的壓力,那會使得溝通能夠正常進行下去。當你在替對方表達想法的時候,你說的話如果能夠點到ta的心坎裡,那對方溝通的慾望就會被你激發,願意慢慢地訴說自己內心的想法。

挽回的第三步——植入思維,間接展示你的改變。其實在進行第二步的時候,你就需要做到退讓自己的邊界了。需要挽回女友的男同胞們,得慢慢向「以情緒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去靠攏。

間接展示改變,最好的方式便是留意你們曾經發生矛盾類似的話題或者行為,往對方所嚮往的相處模式做出改善。比如對方工作遇到了困難,你第一時間去關注對方的情緒,和她一起唾罵苛刻的上司,而不是告訴她「你是成年人了,工作的問題你得自己解決」。

「看見並回應情緒」,陪著對方一起宣洩情緒。哪怕第一,第二次的時候,對方覺得有些不自在,多做幾次,你們就能夠站在同一的戰線。

有人也許會問,「老師,你讓我退讓自己的邊界,這是不是意味著,之後我都沒辦法回歸到問題導向的處理模式了?」。

當然也不是,退讓自己的邊界,指的是遇到矛盾時的讓步。等到女生的情緒被撫平後,她仍然是會回到理性的現實世界中的,此時再去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對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便會很高。

就像劇中鍾曉芹流產後,最好的應對方法應該是像顧佳一樣,陪著對方一起哭,那便能夠合理的化解矛盾,而當時陳嶼的做法,就顯得過於理性,以至於讓鍾曉芹產生了「他一點都想要這個孩子到來」的誤會。

《三十而已》劇照圖

外在決定兩個人能不能在一起,內在決定兩個人能走多遠。一段感情因感覺而開始,但因「能力」而持久

當你能夠持續穩定的看見對方的核心需求,找到乙個溝通的橋梁去讓矛盾「緩著陸」,那這段關係,即使沒有了激情的催化,也能走的長遠。

別讓「性格不合」成為你們分手的背鍋俠,如果你永遠只站在乙個視角度看待關係,那每一段戀情,都很難合適。

劇中,陳嶼真正感知到了鍾曉芹的情緒需求,在反思中得到了蛻變,最終和她復婚,迎來了一家三口的溫馨結局。

《三十而已》劇照圖

強烈推薦不知道該怎麼挽回的人,可以拿陳嶼做參考範本,他在劇中,不僅詮釋了什麼叫做「看見情緒並回應」,而且對「純粹的不帶有目的的關心」也推進的非常好(我在復合時機一文中有提到過該方法的實踐要點),需要閱讀的人請自行轉到以下鏈結→

分手後最佳挽回時間是什麼時候?

最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夠收穫乙個幸福的ending~

3樓:心理諮詢師晶晶

性格不合的人當然可以在一起!

不僅如此,身為乙個心理工作者,我見過不止一對相敬如賓的夫妻最後分道揚鑣,也見過很多經常吵架的夫妻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兩個人是否能走到一起,性格很重要,但是吵架、冷戰並不意味著性格不合,相敬如賓、三觀一致也不意味著性格合適。

親密關係能否走到最後的關鍵是:兩個人能否活出真正的自己

你的伴侶有哪些行為是你無法忍受的?你會跟他談這些事情嗎?

每次想要好好談談時,是否沒說幾句話就會爆發爭吵,或者只是一方滔滔不絕,另一方默不作聲?

當關係出現矛盾時,兩個人是否會陷入冷戰,一直等著對方先道歉,結果一拖再拖,最後形同陌路?

伴侶間,性格不是問題,上面這些錯誤的相處模式才是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兩個人無法在關係中表達真正的自己。

人的基本生命動力

精神分析認為,人有三大基本動力:自戀、性、攻擊性

其中攻擊性是人與外部世界建立關係的紐帶,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生命力和活著的感覺,都與攻擊性相連。

關係中的很多問題都是因為無法表達真實的自己,而其本質就是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攻擊性。

當基本的生命動力被壓抑了,那你覺得你的關係,甚至是你的生活還能過得好嗎?

想要知道如何表達攻擊性,先要知道攻擊性是什麼。

我們透過乙個例子來了解攻擊性:

你是個繪畫愛好者,花了很長時間完成了一幅作品,這時你迫不及待去叫伴侶,想讓TA欣賞你的作品。

結果伴侶正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敷衍地對你說:「等一會再說」。

此時你會有怎樣的心情?是不是會感覺生氣、沮喪,同時還有一種想要還擊的衝動,這種衝動就是攻擊性衝動

但是請注意,在這個例子中,不僅僅是你產生了攻擊性衝動,你那個懶洋洋的伴侶也是在用忽視來表達TA的攻擊性。

為什麼伴侶要這麼做呢?根本原因就是這樣的人不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我們可以設想下接下來的情節:

要麼是你瞬間發火,說伴侶不在乎你,接著兩個人你來我往,最後不歡而散;

或者是你默默走開,回到房間獨自傷心,發誓以後再也不和對方分享自己的喜悅了。

矛盾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類似的事情還會不斷地發生,直到有一天你感覺累了,對方也累了,兩個人的關係也就走到了盡頭。

難道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了嗎?

當然有!那就是學會表達真實的自己!

正確地表達自己

正確表達自己的關鍵就是看到真實的自己,為什麼我們看不到真實的自己?

因為真實的自己往往是脆弱的,甚至是錯誤的,我們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和脆弱,所以選擇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伴侶能看到自己的脆弱、看到自己的累,對你說:「親愛的,我感覺現在有點累,想放鬆一下,我們等一下再欣賞你的大作好不好?」

如果伴侶能這樣說,你還會生氣嗎?

但是現實中能這樣溝通的人少之又少,即使很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會在關係中逃避自己的錯誤。

比如來訪者覺得諮詢師沒有理解自己,進而感到生氣,有的諮詢師就會說:「啊?沒有呀?我有好好聽你說話呀!」

這時來訪者就會覺得被否定,諮詢關係也就無法繼續。

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在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己呢?

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創立的溝通方法——非暴力溝通,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如果伴侶懶洋洋地玩手機拒絕看你的作品,你會怎麼回覆呢?

通常的回覆是這樣的:「你一回來就玩手機,連句話都不和我說,你乾脆和手機去過日子得了!「

請你仔細體會一下,你真的是因為伴侶玩手機而生氣嗎?不,你真正生氣的原因是覺得伴侶不在乎你

大部分人在關係中都害怕承認自己需要對方的在乎,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依賴對方,我們擔心對方會拋棄我們。

正是我們害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才讓關係有了矛盾,久而久之,指責、抱怨就成了關係中的主旋律,最終讓關係走到了盡頭。

那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來表達,效果會是怎樣呢?

接著是感受:我覺得很難過。

最後是需要請求,先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讓後向對方提出請求:

「我希望你下班後能多陪陪我,多和我說說話。」

一開始你可能覺得這樣說話是不是有些矯情?是不是顯得太依賴對方?

如果一件事所有人都是錯的,那對的那個人反而顯得很彆扭。

正是我們習慣了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才會覺得表達真實的自己是一件矯情的事。

我曾聽過一位女性這樣描述自己理想中的愛人:

「我理想中的那個他,在外面可以呼風喚雨,沒有任何困難可以擊倒他,但是回到家裡,他會躺在我的腿上,向我訴說他的害怕、無助。」

其實這位女性的願望很簡單,就是想要有乙個真實的愛人。

性格不合的人能在一起嗎?當然可以,性格從來不是決定關係的唯一因素,真正的親密關係不是相敬如賓,不吵不鬧,而是能在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己。

1. 關係中的矛盾,大部分都是因不能真實的表達自己所造成的

2. 人的基本動力:自戀、性、攻擊性,當基本動力收到壓抑,生命是不可能幸福的

3. 如何在關係中表達真實的自己: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看遍世間悲歡離合,

嚐遍生活酸甜苦辣,

走遍世界大好山河。

經歷人間百態,我依然相信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愛情。

性格不合的情侶該怎麼在一起?

跟我家狗子有幾分相似,他每次想要了就不管我的意願,他又是泰迪屬性我真心扛不住,後面他有段時間突然就想搞錢,迷上了賭球,勸不住輸了點錢之後,我說工資上交,交涉了幾回現在他都乖乖上交給我保管了,平時花錢也不會虧待我,住一起房租是他付的,我就負責平時一日三餐的開銷還有零食什麼的,不過想買的東西他都願意買給...

性格不合的人是不是真的不適合在一起?

Hellen Z 性格不合真的是很籠統的概念了 只有結過婚的人能夠深刻的體會了 如果性格不合 靠相互遷就和包容 確實可以安穩度過 但其實非常的累 所以還是不要勉強了 嫁校劉校長 關於兩個人在一起,性格是乙個會考慮的點,但不是全部。嫁校劉校長 嫁校劉校長 你的選擇如何不迷茫?Pt.1 嫁校劉校長 嫁校...

相愛但是性格不合 在一起16個月了 相差了7歲多 異地戀 他越來越容易發火了 該繼續嗎?

分這男的哪來的神經病大7歲照顧不好你還那麼臭的脾氣還拿分手來威脅人都多大了搞得自己乙個香餑餑一樣的誰稀罕哦我告訴你現在他能這麼對你以後你倆在一起久了他就能對你動手因為他不僅不知道呵護你連心疼你都不懂這種男人相處久了他不家暴我覺得不可能早分了完事女孩子這物種那麼可愛憑什麼受委屈? 五道槓 首先,你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