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是不是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不然面對形形色色的諮詢者,如果知識儲備不夠會捉襟見肘?

時間 2021-05-06 14:31:41

1樓:Kit

個人認為諮詢師是乙個很具有成長性的職業,在深入和感受來訪者的世界的時候,需要補充一些原來不熟悉不了解的東西,達到同頻。例如,諮詢師沒有宗教信仰,如果來訪者有信仰的話,需要做一些宗教方面的知識儲備

2樓:心理諮詢師靈然

不是必要的,但確實是有一定閱歷會有一定的幫助。

你所說的人生閱歷,知識儲備,我們可以理解為談資。

談資只是在諮詢過程中用以輔助共情的重要內容。但不能說諮詢師就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只能說有一定閱歷的諮詢師,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來訪者的所描述的場景。

也會觀察到一些細節。從而考慮的更加全面一些。

我們舉例來看,假設諮詢師是一名剛剛22歲的大學畢業生,如果來訪者是35-40歲的大叔。大叔跟你聊婚姻不幸,而22歲的我們還未經歷一段完整的感情經歷,這會讓我們在理解大叔的描述時多少有所欠缺。以至於導致我們可能在與對方共情時,有一定的門檻。

心理諮詢師是不是具有百科全書樣的人?

不是。

準確來說,心理諮詢師有他的職責範圍,那就是評估以及協助調整來訪者心理狀態。但除了心理諮詢師指責範圍以外的內容,我想說,心理諮詢師並不會給出建議

我們再舉例來看:夫妻只是因為物質缺乏貧窮,天天吵架,導致了夫妻問題。

所以這時候這對夫妻問心理諮詢師,你有沒有可以掙錢的辦法,我們有了錢也就不會有這樣的矛盾了。我想這時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是不會給出相應的回覆的,通常情況下會和來訪者明確,我是心理諮詢師,具體物質缺乏的話,我認為你們可以去諮詢下專業的理財規劃師。也許他們可以給出更好的建議。

3樓:北京銳學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心理諮詢師不必是百科全書一般的人,但是要保持對世界旺盛的求知慾。

心理諮詢重在傾聽,來訪者需要的並不是在專業領域能與他們溝通交流的人,而是需要傾聽者。

所以心理諮詢師並不需要什麼都懂,什麼都明白,只要願意傾聽來訪者的需求,有同理心,就能做乙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啦。

4樓:阿明呀

哇,諮詢師需要像乙個百科全書?

聽起來很像在理想化諮詢師呢,拋去諮詢師的外殼,我們其實也就是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普通人呢

像我自己做諮詢師時,最大的收穫就是聽到各種各樣的人給我講他們的故事,我也會對我不懂的地方提問,類似:

「不好意思,我對於這個不太懂呢,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告訴我嗎?」

我也不太願意做一名權威高高在上的專家(沒有批評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風格不同(﹒﹒)),而我的來訪看到我願意去接近了解他們,其實也都是很願意分享的。

畢竟諮詢吸引我的就是,那些和人深刻相處的瞬間呀~

5樓:心理諮詢師張斌

首先,諮詢師也有各自擅長的方向和領域,比如婚姻戀愛,情緒壓力,焦慮抑鬱,學業職場家庭困擾等等,任何乙個諮詢師,都不敢說自己擅長各個領域。第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確實有助於更好的建立諮詢關係,更有效的幫助到來訪者。第三,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擾,往往不是因為具體的某乙個問題或者事情,而是一類事情,如何幫助來訪者看到表面事物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諮詢的價值所在,所以諮詢師需要的不是某個行業得具體技術,而是看到來訪者作為乙個人,乙個個體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方式。

總之,豐富得閱歷有助於諮詢,但更關鍵的是諮詢師本身的受訓背景和專業技能。

諮詢師可以是乙個很好的熱心社群調解員大爺大媽,但熱心社群調解員大爺大媽,不經過專業訓練,是無法稱為一名合格的諮詢師的。

6樓:古月新酒琴曲合

需要具有感受性,你的經歷越豐富,閱歷越豐富,應對的方式和措施就越多。你就會越快的進入狀態,使人信服,讓人願意對你敞開心扉,讓人覺得你懂他,而不是僅僅只會理論,只去拿理論套公式一樣進行諮詢。你的專業性越強、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越多,越信手捏來。

當然知識儲備不夠的話,可以先聽來訪者講,仔細記錄,在第一次諮詢和另一次諮詢的間隙中去查閱資料、經過來訪者同意後詢問督導,如果實在應付不來,徵求來訪者同意進行轉介也是可以的。

7樓:心理諮詢師張穎

作為心理諮詢師有一定的閱歷和知識儲備是必要的,但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都要面面俱到,也是不可能的。

心理諮詢師是和人的靈魂工作的,所以作為心理諮詢師,如何理解人,如何呈現乙個人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諮詢師是把自己作為工具去工作的,所以諮詢師的人格就決定了諮詢的風格和成效。

諮詢師的閱歷和知識儲備,都是構築其人格結構的一部分,當然是越多越有利於諮詢師人格的建構,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多不代表整合的好,諮詢師需要人格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學習成長是一方面,天賦也是一方面。

諮詢師不是要去做為乙個完美的人呈現出來,而是去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諮詢師也不是萬能的,所以即使再有閱厲和知識,也不可能理解所有的人,真實的反應給來訪者,「你說的我不懂」,這就是諮詢師需要的人格,接納來訪者和自己的不完美和侷限性,人格的豐富不等同是知識的豐富。

諮詢師的同理心、慈悲心以及人格的完整是最重要的。

諮詢師是什麼樣的人比TA有什麼更重要。

8樓:Home

不,大錯特錯。心理諮詢師更需要的是專業知識和怎麼去用這個專業知識。你要學會感同身受,知道你面前的患者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心裡在想什麼這樣下去他會幹什麼

9樓:欣兒心理諮詢師

其實不用,心理諮詢最重要的是有傾聽、理解與共情能力。這個就好像看電影一樣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故事之下的感受會一樣。如果諮詢師能夠看到來訪者在事件之下的感受,這個諮詢已經成功了一半。

如果諮詢師只是從事件本身出發去解決來訪者的困擾就,那麼諮詢師其實也掉入到了事件當中,成為事件的乙個部分。那就不在是諮詢師的角色了。對於剛剛開始做諮詢的人來說這是乙個挑戰,因為故事總是更好玩一些的。

10樓:慕慕即沐沐

不一定吧。為什麼這麼說呢?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

可是你是心理諮詢師誒,對於你來說,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不就是……心裡有問題嗎?莫非要你自己有過很多的心理問題或者你接觸的身邊的人有心理問題,那也太恐怖了吧。照你這樣說,醫生行醫之前就得救過很多人嗎?

知識儲備肯定是要有的,畢竟專業知識得學好啊。不過人生閱歷就不必了吧,畢竟很多人生閱歷是要經過歲月的洗滌或者見過很多世面的。可是,年輕的心理諮詢師很多啊,還有很多初來乍到的,所以你不用擔心吧。

再者說,你只是心理諮詢師,又不是心理醫生,害怕什麼。來見心理醫生的人肯定也都是心理或多或少有一點問題的人,那別人怎麼能輕易看出你的破綻呢?一般來說只有同行才彼此清楚對方的水平。

11樓:心翔心理

也不是,也是。

說不是是因為來訪者來做諮詢是要解決自身遇到的問題,而不是來找心理諮詢師學知識的,心理諮詢師不是知識的傳播者

所以如果心理諮詢師只是想著通過掌握各種知識來「征服」來訪者,那麼這個想法就脫離了現實,勢必會事倍功半。

為什麼我又會說也是呢?

因為知識是乙個人拓寬自己的思想範圍,成長自己的基礎。

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你就要多讀書,同時積累豐富的人生閱歷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通透、越來越豁達

這樣,在面對來訪者時才不會捉襟見肘。

12樓:談心室

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為自己提供現成的經驗,能更好地做到共情,並預見到患者可能的行動;知識儲備是必須的,能夠對諮詢理論/技術/方法融會貫通。

13樓:心理諮詢師張浩

很簡單乙個道理,不管是什麼行業,有豐富的閱歷和知識,自然是更好的。

但是心裡也要清楚,這個目標達成的乙個客觀規律,就是從一開始就需要去見形形色色的人,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才能一步步豐富自己閱歷和知識。

切勿不要讓其把自己變成了,沒有行動的完美主義者。

14樓:

不必過多要求閱歷你也不可能面面精通

來訪者是個賭球狗,難道你還要去補習盤口,水位什麼的麼。

來訪者打CSGO,你也要去練習遊戲,衝到大地球麼。

15樓:胡朗月心理諮詢師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似乎帶著許多對心理諮詢和諮詢師天然的理想化。比如我們在遇見困難的時候,都會期待可以遇見一位智慧型老人、一位先知,ta要不然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讓從而讓我們重獲掌控感,要不然告訴我們乙個道理讓我們醍醐灌頂從而解決自己人生的問題,或者直接用某種方法拿走我們所有不舒服的感受讓我們好起來……會有這樣的想象和期待很正常,但是仔細想想就知道我前述的場景,除了少年漫和電影,幾乎不太可能發生,對吧。

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此刻的困難可能也是十幾年、幾十年累積發展到今天的,如果乙個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三言兩語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那這豈不是顯得我們的困難、我們過去漫長的時間裡嘗試自行解決問題的努力,都很沒有面子……

所以,就像之前很多答主說的那樣,心理諮詢師在很多時候,不是「指導」或者「給乙個答案」,而是去理解,你在這個事情中的困難是什麼呀?你有怎麼樣複雜的感受呀?當你說話、思考、行動的時候,內心裡面發生了什麼呀?

你恐懼的是什麼?脆弱的是什麼?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是什麼?

你在艱難地妥協著什麼?支撐著什麼?是什麼讓你這樣做,又是什麼讓你沒有辦法按照你期待的方式那樣做?

你內心的掙扎、彷徨、猶豫、不安、痛苦、逃避的東西,是什麼?

心理諮詢在做的,是嘗試著理解這些部分,擁抱那些脆弱又痛苦的部分,然後支援你的選擇。最終是為了陪伴你為你自己——不是出於恐懼,也不是出於滿足他人期待——而是只為你自己,做出你的選擇,你的改變。

所以,你會看到,在這個過程裡,重要的不是「人生閱歷」也不是「知識儲備」,而是,想要去理解來訪者的意願,想要了解來訪者的心裡發生了什麼的好奇、興趣、耐心,以及願意放下自己,願意全身心地,和來訪者這個人以及ta的困難呆在一起的意願。

當然,也不能說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與此完全無關。這個問題從字面意義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回答,一部分是「是不是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另一部分是「是不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兩個部分有一點細微的差異,我拆開來講。

是,也不是。

如前所述,諮詢不是乙個運用諮詢師自己的人生經歷去指點別人的過程,所以也許並不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但諮詢這個過程確實和諮詢師自身的人生經歷有關。

乙個人,必須得經歷自己的困難、自己的痛苦、自己的脆弱、自己的掙扎,才能真正去理解別人的困難、別人的痛苦、別人的脆弱、別人的掙扎。

乙個人,也必須得在困難中找到自己的出路、自己的解決方案,才能堅定地相信,困難可被解決、絕望的時候還是會有路可走,同時把這種信念感傳遞給來訪者。

放在諮詢室裡,也即是諮詢師得要經歷過自己的衝突和困境,並解決了這些困難,才能在很深的苦難的位置,真正理解來訪者的衝突和困境,並帶著信念感地陪伴著來訪者,找到自己的出路。

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乙個乾脆的「不是」。其他答主說了很多了,在此不再贅述。

如果諮詢師只是「百科全書」,那某種程度上也只是乙個「工具」而已。好用的「工具」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很多,那為什麼還需要找諮詢師呢?

因為諮詢師是「另乙個人」呀,很多會帶來改變的、有效的東西,都是「乙個人」和「另乙個人」相遇時發生的呀。

心理諮詢師的朋友是不是很少

奇才心理 突然有個感慨,在中國,心理諮詢師在大眾眼裡到底是乙個什麼樣的存在呢?心理諮詢,跟其他行業一樣,也只是一種職業,只是這種職業被冠以了太多的神秘氣息。在這個問題中,好像心理諮詢師跟其他人類是不一樣的,諮詢師的生活應該也是跟常人不同的。其實呢,諮詢師也是正常人,只是從事了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而已。...

心理諮詢師是不是都(得)喜歡「養孩子」?

ayangyang Nope.本來想要解釋一堆理論層面的但是太複雜了。如果只是想知道心理諮詢師內心真實的想法的話.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養孩子的,也不喜歡和孩子一起工作,甚至不喜歡和心智年齡低的來訪者工作。這其中當然有我自己自戀的部分讓我沒有辦法放下身段,也許日後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將有能力和更多元的來訪者...

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算好的心理諮詢師?

好的諮詢師,基本上見一兩次就很確定的知道了,然後你不會來這裡問問題,因為你心中很篤定。對的,就是這麼主觀,匹配度說再多,也沒有直接面對面的感覺來的有用。對我來說是怎樣的感覺呢?是覺得你說話的時候,他看著你的眼神,你知道你吸住了他,就知道他開始站在你這邊,從你的視角和你一起看出去了。然後你會明白,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