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呢?

時間 2021-05-06 12:00:16

1樓:乙個恒子

用理科生的思維解讀內外向:

內外向就像一條灰度譜,一頭是極端內向,一頭是極端外向。

中間的分界點就是:你是否享受獨處?

極端外向的人完全接受不了獨處。

極端內向則是自閉症,只能獨處。

我們大多數人都處在某個灰色地帶。

大多數內向的人接受社交,但更喜歡獨處。而大多數外向的人喜歡跟朋友待在一起,也能忍受獨處。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要不是極端的,都會在不同位置變動,比如獨處久了就特想跟朋友呆一起,或者長時間處在人群中也想要清靜一會兒。

宅男宅女百分百是偏內向的人,享受躲在家裡的感覺。而許多外向的忍不了憋在家裡。

2樓:唐艾瑪

這年頭,還有人分內向和外向嘛。內向和外向更想乙個scale,大部分人都在中間值附近,不必急著給自己貼上內向或者外向的label。

3樓:安比九

我發現乙個非常簡單的判斷方式。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在出去玩的態度上,真的有本質差別。

假設你現在週末,沒有工作,沒有什麼特別的安排,你正在家癱著,中午突然來個普通朋友問你:「下午一起出去玩嗎」。

外向的人一般會覺得很嗨皮,並且立馬答應,走起啊。

內向的人本能地就開始緊張,然後想怎麼編理由拒絕。

屢試不爽了。

4樓:張玲

我是在去KTV唱歌的那一刻知道自己是內向的人的。因為這樣乙個外向的環境,我並不喜歡,我喜歡默默待著,看著,聽著,就是不會參與著。

網上朋友很多,讓我產生了錯覺,事實上,我是個真真正正的內向的人。

5樓:心醫Young博士

#每天學點心理學#

【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

「你怎麼不說話啊?」可能是內向的人最怕聽到的一句話。

外向的人通過社交來充電,他們在人際互動中獲得能量,總會四處找人閒聊。

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社交是乙個十分耗能的過程!他們更想宅在家看書、刷劇、品嚐美食。這並不是孤僻或社恐,而是他們「回血」的手段。

如果你內向,不必再覺得自己是座孤島,很多人也有相似經歷。不主動不等於沒想法,不活潑也不代表沒熱情。每乙個內向的人,都是內心豐富且低調的特別存在。

6樓:

我有個朋友,生人面前話挺少的,但是他不怕生,雖然話少但他居然有點自來熟,事兒還挺多,經常叫你幫他抽鞋什麼的。測mbti測出來也是E,也就是外向型性格。

還有好幾個朋友,對人友善,和誰一路都聊得來,一路上笑呵呵的。但是就是不交心,也沒什麼分享欲,而且其實不是很信任別人,小心眼也比較多。不出意料測出來都是I 內向型

所以根本不是靠看話多話少,而是看他對群體生活的態度,看他對他人的信賴度

至於我自己,我感覺每次和那種不是特別熟,但是就還好的朋友一起出門,久了就會覺得很累,想要自己在家躺著畫畫學習……所以我感覺我應該是內向型的。包括我這個人也比較喜歡獨行,所以我應該是自己描述的第一種人吧

7樓:何以飄零久

我覺得自己很內向,自閉,但是身邊人都說我很開朗,我要內向這世界就沒有外向的人了,可是我不喜歡交際,不喜歡聊天,也不喜歡約人出去玩,我就很宅,躺在家裡玩遊戲看電影已經覺得很開心了

8樓:

我今天聽到給人感覺很外向室友的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刻(略帶自嘲性質):我發現我真的是是腦子跟不上嘴,嘴先說出來了

而我還有我給人感覺很安靜的朋友卻經常吐槽自己:嘴跟不上腦子,想一堆表述不明白

莫名覺得很有趣。。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外向和內向的區別嗎??!

9樓:行勝於悟

我來提供乙個簡單容易判斷的標準:

判斷乙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最重要的標誌還是要看他獲取、消耗、儲存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在人多熱鬧的環境中補充能量,人越多越開心;但內向的人補充能量則需要在乙個安靜的地方,自己乙個人安靜地待一會,。

10樓:

我也很好奇這個問題。

但另一方面,我很不喜歡公共場合發言,也不喜歡組局的社交活動,每次參加這種活動我都會提前緊張很久,感覺像是去上班的心情……雖然可能在社交局裡我也會盡量顯得如魚得水,但是總體上我在消耗能量。

更不用提開會和做pre了,我會緊張到聲音發抖,這種恐懼甚至讓我直接放棄很多需要展示自己的活動,與人爭執的時候我也會因為害怕起衝突乾脆拒絕正面交涉直接認慫。

我這種到底算內向還是外向呢?感覺兩者好像都佔了一些?

11樓:爾楓

已經有高讚回答,羅列了很多內向型的一些特徵,我就來說說,當今社會那些對內向型人格的誤解。看看內向型的你,到底中了幾條?

誤解一:內向就是不愛說話。

這大概是最常見的誤解,沒有之一。然而事實是,他們只是對無關緊要或者自己不敢興趣的話題保持沉默,在某方面你是青銅而對方是王者,分分鐘被侃暈也是常規操作。

誤解二:內向者不喜歡交往。

他們不是不喜歡交往,只是不喜歡和志趣不同的人交往。相比於外向型,他們更相信朋友在精不在多。也更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值得的人身上。

誤解三:內向者比較害羞。

其實內向和害羞並沒有必然的聯絡,在群體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外向者在積極表達,而內向者大多選擇沉默。其實他們不是不喜歡表達,而是更願意做深思熟慮後的表達,或者換句話說,相比於展現自我,他們更注重觀察與傾聽。

相比於外向者,他們心思更縝密,更能於細微處見知著。

誤解四:內向者很古怪。

在外向者看來,內向者總是有那麼一點古怪——他們特立獨行,不願意隨波逐流。其實他們大多只是自我意識較強,且比較有主見。他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誤解五:內向者比較悲觀。

因為內向者不喜歡表達自己,也不喜歡過外向者所謂的正常生活(泡吧,K歌,各種瘋),便覺得內向者悲觀又消極,甚至不懂享受生活。

其實內向與悲觀同樣沒有必然聯絡,比爾蓋茨,巴菲特,愛因斯坦。。。。很多領域的成功者都是內向型人格。人們只是從表象認為他們對生活充滿失望,然而他們卻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竭盡全力達成希望。

誤解六:內向者都需要改變自己轉成外向

目前整個社會,對於內向者總是基於一種不好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往往並非基於心智和生理,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判斷。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傾向於外向型,而我們與世界接軌同樣也受到了這種文化的影響。

但不管到什麼時候,內向型和外向型都沒有好壞之分。就像當下的疫情,當別人咋咋呼呼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沉默,埋下頭來專心處理自己的事,時間終究會證明一切。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以及怎樣做?其他的無關緊要,也無需改變。。。。

12樓:閒的無事的酸菜魚

內向(並非害羞)的人通常的幾種選擇性表現

1.在陌生的環境通常默默無聞

2.儘管私底下話多,人一多了話級少了

3.乙個人的時候思想非常活躍

4.適應孤獨

5.耐力很強

6.思想較為成熟

7.有自己特別專注的一項事情

8.怕生

9.缺乏自我判斷力

10.喜歡安靜

13樓:二十三年蟬

我之前看過一篇回答說的很精闢,一語概之。

內向與外向的人獲取與消耗精力的方式不一樣。

內向的人,獨處能獲取精力,而社交則耗費精力。

外向的人,獨處消耗精力,而社交獲取精力。

14樓:Justin丶小魚

回去問你媽。我沒有開玩笑,我說真的。

乙個人在小時候甚至是嬰兒的時候是最容易看出他的性格(準確說是性情)的,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理性還沒有成熟,他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都能反映出他天生的性情,而不是後來那些主動或者被動灌輸到頭腦中的思想意識的反映。

而人的性情或者氣質可以分為四種型別:活潑型(多血質),興奮型(膽汁質),安靜型(粘液質),抑制型(抑鬱質)。如果非要分內向外向的話,那前兩種算外向,後兩種算內向。

這是我認為目前為止比較有道理的分法了。

15樓:派熊2

那你要明白什麼是內向和外向。

內向,其實是指「向內」,喜歡「向內」,喜歡思考自己認為值得思考的問題,喜歡感受自己的感受,總之就是喜歡向內。

而由於喜歡向內,思考問題比較深入,所以凡表面的問題,都沒興趣談。而由於喜歡向內,所以錯縱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對話,完全無法招架。

有些人由於疏於練習,所以連跟早餐店老闆,聊天幾句,也感吃力。

但不是全部人,事實上,我就是乙個內向人,從來沒有人說我不懂溝通的,我比很多外向人更懂溝通的。

外向,其實是指「向外」,喜歡「向外」,喜歡跟人談天說地,碰到什麼事也要跟人談,覺得每個人都有有趣的地方,反而很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

當你疲倦了,心累了,不快樂了,如果你喜歡回山洞療傷,那就是內向,如果馬上找人聊,想人開解,一定是外向。

16樓:花楸

首先,不要給自己定型。

人不能夠被定義,更不應該被標籤化。

我剛沒忍住看了幾篇,都什麼跟什麼呀。

我自己就一會兒乙個樣,既縱情恣睢,也沉默內省。

標籤這種東西,是給不了解你的人,乙個初步印象。

但人是多變的,自己面對自己,就不要搞這樣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17樓:不愛學習

就是內向啊,我也是只在朋友面前神經大條瘋張,但誰在自己朋友面前還拘束安靜呢?別人問我,我就是內向,內向沒什麼不好。

還有,判斷自己內向或者外向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在陌生人面前的反應,你會發現外向的人,是真的外向,侃侃而談,說話仍舊神采飛揚,不拘束很放鬆,而內向的人會經過一些內心的消化,才會逐漸放鬆,慢慢適應。

但是,內向和外向其實都沒什麼差,只是為人處世不一樣,我承認我就是內向型人格,但不妨礙我和我朋友禍害人間哈哈哈~

18樓:

以下是個人理解:

當參加聚會(6人以上)之後,是感覺消耗了能量,還是獲得了能量呢?

前者偏外向,而後者則偏內向。

我媽是典型的外向型,樂於組織聚餐,自然也樂於參加聚餐,聚餐之後,我明顯感覺她更加開心了。雖然可能累,但是精神煥發,談興濃郁。

而我和我爸,偏內向。參加聚餐,時常感到尷尬,尤其是他人不停地問我問題時。相比人數較多的聚餐,我更想要乙個人,或者只和親近的人一起。聚餐之後,我有時需要獨處,以恢復自己的能量。

此外,當周圍沒有熟人時,是否享受和陌生人進行短暫且無意義的溝通?還是更享受獨處?

19樓:72小時

如果丟擲這樣乙個問題: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自己是內向性格還是外向性格的人?

不可否認,更多的人是傾向於希望自己是外向性格的人。因為提到外向,人們都會不自覺的把樂觀、自信、勇敢、開朗、積極等富有正面能量的詞和它聯絡到一起。反之,內向往往被看成是自卑、懦弱、敏感、害羞等詞的共合體。

生活中,外向的人人緣要比內向的人人緣好。外向的人神經比較大條,不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會對他人說的不對味的話反覆回味,回味能不能讀出另外一層意思,總之就是比較容易相處。相反,內向的人總是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別人無心說出來的話都會揣摩半天,甚至會內心崩潰。

判斷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我覺得可以用這樣乙個方法來判斷:在社交場合,如果和別人呆一段時間後,你覺得你完全是在應付,而且應付不過來,覺得心累,有壓力感,需要換個地方長長的舒一口氣,需要獨處來緩緩,那麼你更傾向於內向;如果你覺得跟人在一起相處互動讓你有滿血能量,心都要飛起來,那麼,你是乙個偏外向的人。

內向者社交消耗能量,外向者社交獲取能量。

怎麼判斷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

池暉 可以觀察一下你平時人際交往的時候的感覺。比如說你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是否覺得自在而不會感到緊張或者說錯話,享不享受和別人在一起時的時光。是在人群裡和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快樂,還是乙個人的時候更快樂。會不會經常有交朋友的慾望和勇氣。我自己是乙個內向中的外向者,有些矛盾但存在。在乙個人的時候雖然很舒服自...

如何判斷自己是社恐還是內向?

重慶麓沁心理諮詢 認生 焦慮的表現不是內向,內向是天生的性格,喜歡安靜,喜歡獨處,但他們擁有社交能力,只是 不想社交 而社恐多是由於後天環境引起的,他們害怕社交活動中的交流與表現,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但他們又是渴望社交的,卻因為心理上的恐懼和生理上的焦慮 恐慌而 無法社交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並能交到...

你是怎樣逼迫自己從內向變成外向?

shan 應該不叫逼迫,可以稱為自我提公升。你可以自己乙個人或和親人朋友的時候內向,但是有些工作啊,為人處世不得不外向。外向應該是乙個褒義詞,它能讓人有對生活的熱情,內向也不一定就不好,安靜的獨處也是一種對生活對壓力的調節。生活學習工作中還是要找自己喜歡或專業的,一專業就自信,人自信就給人外向開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