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與丁院士的訪談,讓我覺得有時候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知之甚小,如何能走出普通人的認知侷限性?

時間 2021-05-31 22:36:01

1樓:

1.不可能走出去。你就是再有精力,也很難涉獵所有方面。

2.既然都有無知的領域,那你得學會相信比你專業的人在這個領域的判斷,比如你是個廣東人,你出於省份自豪感,相信粵語差一票成為「普通話」,然後有略專業人士告訴你這是個謠言,你直接選擇相信就好。

3.上面這點說起來簡單,不過能做到很難。你可能因為自身弱小,對強者產生不信任,可能因為自己其他領域的強大,而對該領域存在輕視,以及等等。

4.都有被不幸打臉的時候,學會及時跑,別愣槓。

2樓:

認識到侷限是走出侷限的第一步。

在此之前,勿先入為主。記得隨時重塑自己的知識體系。

基於以上努力並堅持。

當然是走不出侷限性的,因為是人就有侷限性,大小、影響之別而已。

但是以上的努力依然非常有意義。

3樓:非官

那不叫什麼侷限性好吧。

歐美人是人中中國人,第三世界國家的人不是人?

一切以歐美人定的標準為標準?

有些東西根本不是天真或者侷限性,而是愚蠢。

有時候想想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是他麼的有道理。

女性表層是最感性的,實際上底層上是最物質的。換句話說,嘴巴天天喊男女平權,人人平等,而實際上就是誰有錢有權誰說的都是真理。

4樓:hijack

我覺得這個是看運氣的。我也曾看很多書,想擴充套件知識面。但是後來慢慢發現,其實寫書的人都是有某種立場,或是有某種目的的。

對於非專業人士,你很難去分辨。所以要是不想被忽悠,你只能看大學教科書。但是我們一般沒有那個時間精力去慢慢鑽研大學教科書。

還有一種途徑是請教真正的專業人士。但是也有問題,因為他們也可能有自己的立場。即使他們很真誠得跟你解釋,你也會因為自己本身的侷限誤解他們的意思思。

所以...這個就是看運氣。。。

5樓:忽然有空

找一所211 985大學,去旁聽一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國際金融,社會學一類的課程,乙個學期下來你的眼界就不一樣了。

6樓:

如果確定自己是普通人,明白自己的見識有限。那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聽黨的話,跟黨走

增加閱讀量,訓練思維方式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以普通人的理解和邏輯能力,往往還是誤入歧途,南轅北轍。最後成為乙個半吊子,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害人害己。

7樓:

任何人是不可能完全走出侷限性的,所以第一步要認識到這點,然後釋然。

承認自己很多地方無知比不知道自己無知還是要聰明點的。

承認自己的精力有限,把精力集中到減小自己覺得重要的侷限性上。反正任何人對大部分領域都是無知的(領域是無限的,人是有限的),承認了也沒什麼。

8樓: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丁副院長也好,柴進也好。

沒必要為自己的侷限性而過度消耗自己的感情。

僅僅是做好自己專長領域的事情,就已經是少數人了。

如何處理自己的侷限性呢?

也很簡單:

不熟悉不了解就去熟悉,去了解。

但是如果沒有時間精力去熟悉和了解,就萬不可立場先行或缺省結果——立場先行——大霧天,很多人看不清楚別人的臉,就先摸別人的屁股。

以臀識人要不得

預定結果,然後強塞條件:

明明不知道前因後果,卻只憑藉自己的粗淺認識,判定這事就是自己想象的那樣。

然後強行塞一些並不存在或沒有證明的條件,進一步證明自己心裡已經下的判斷。

就像乙個昏官判案:

如果他沒犯罪,為啥他見到本官就哆嗦?所以肯定犯罪。

他身帶十五貫錢,誰沒事兒帶那麼多錢?肯定來路不正。

他隔壁老王家剛死了人,他是鄰居,不可能不知情。。。。。

最後他肯定是殺人犯。

凶器呢?動機呢?不承認肯定是畏罪,給我打!

更不能迷信權威或崇拜偶像。

什麼專家不專家,什麼女神不女神

不要讓專家代表一切,也不能用偶像替代自己的思考。

因為專家也會犯錯,偶像也可能翻車

吳秀波黃海波周立波,他們倒台之前,我們這些人,真沒乙個人能預料到。

9樓:Wuuuu

普通人一枚,說的可能不對,僅當參考。

一學會辯證思考,學會思考任何事物的正反兩面,想的越多越全面,這樣不會陷入偏激的思維模式,有利於建立大局觀

二用事實說話,不要人云亦云,自己聽到的見到的都會有主觀的看法,如果再相信別人帶有主觀的看法,最終會出現很大的偏差,所以要講事實擺道理,事實為主,可以推理,但不能猜測和無中生有

三建立大局觀,大局觀的意思是要清楚事情的始末,而不是片面,很多人只看了新聞就侃侃而談,這樣不可取,想談政治最起碼要了解中西方歷史在制度和文化的差別,想談經濟最起碼要了解金融史和科技發展,結合過去和現在才能對未來有一定的見地,只看現在沒有用

四了解自己,正確定位,世界上的書不可能看盡,知識也不會學盡,博學也只是相對,所以自己永遠都有不懂的東西,所以學會辨別真假,真誠請教膜拜大佬,暫時只有這些,如果有幫助我就再想想,沒有的話我就偷懶了

所有爭端核心是利益,所有行為目的是生存,很多時候無關對錯,只有立場

你讀柴靜《看見》的感受是什麼?

我也想領導看到 看見是我這輩子目前為止覺得最值得讀的 從文藝的角度或者深度他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可是她就是一點點地在動搖你的視線以前寫過很多書評。這本書實在太多了。同性戀城市汙染最值得一看的是乙個關於初中連環跳樓的故事 寫不了太長的書評。含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這麼多人罵柴靜。有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沒有人想知道柴靜的近況嘛?

酒醴風華 在這個問題之下黑柴靜的我懷疑你們有沒有看過除了 穹頂之下 和那次談話,她之外的任何一次採訪.也對,你們也很久不看電視了 笑 柴靜的採訪風格在這些事情出現之前就已經廣受爭議了,過多情感的代入偏離了新聞的客觀與真實性,卻也帶來了更多的共情與細節。但要是扣上公知美國帶路黨的帽子.確實有點心寒心寒...

對於柴靜《穹頂之下》兩極化的評價有何看法?

GaLi 大家都是過於關注她的人而不是她的這部作品 DORA 紀錄片讓我們看到時,所體現初衷就是關注霧霾,關注汙染並採取相關措施。不管柴靜本人如何,資料是否足夠充分支援觀點,至少在我們心中留下了那麼一點想法。至少我看完之後就對霧霾,對其成因,對現在中國的有關情況有所了解。這算是一種 啟迪 我們不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