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疚的心理機制是什麼?怎樣理性地分析內疚並採取補償措施?怎樣不被內疚的情緒控制做出衝動的事情?

時間 2021-05-30 00:10:53

1樓:一一

內疚是一種自我傷害,當身邊人對你指責否定貶低忽視時也會對你產生這類傷害。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傷害,而覺得每當自己做錯事就應該內疚。

這類傷害會不斷地拉你的低自尊,讓你痛苦萬分。所以我覺得人沒必要為做錯任何事內疚,而是承擔事情的後果和對事負責。

說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心裡有把簡易的尺子來測量自尊水平。開始你跟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站得一樣高,當你對某個人感到內疚時,你會突然變矮了,變成虧欠懇求討好的自卑樣子。當然最好是在這個時候感覺到被傷害的痛苦,知道自己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2樓:

引發內疚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傷害了別人,這種要道歉補償以及順其自然的做個更好的人,而且不用要求對方原諒,不原諒也更正常,原諒了也不能證明你沒做錯,就那樣吧,一種是其實自己真的沒做什麼過分的的事,只是和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不符合了,或者是害怕別人心目中的自己不夠好,這時候要硬氣一點相信自己當時的做法是有理由而且必要的,不能事情過去了你在另外的條件下覺得後悔內疚,比如你一夜沒睡後有人拉你出去玩你沒去,後來休息好就開始覺得對不起朋友,真的是睡飽了產生錯覺,覺得當時也會有這個能力,千萬要客觀,好好想想為什麼做那個決定,

3樓:

我本人有時做了不合道德準則的事常常內疚

不僅僅是因為做了這件事

而是為內心某個角落無法壓抑的成就感而無法原諒自己。

或者說,我發現自己其實內心深處不因為做過此事而感到內疚,我發現我的道德準繩並沒有那麼嚴格,我因此而責備自己。

4樓:Moli

內疚的人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

內疚引發無價值感。

內疚引發攻擊與自我攻擊。

活在內疚的人,會做很多的犧牲和補償,需要真實地付出和寬恕才能從內疚中解脫出來。

5樓:弗唐

內疚源自恐懼和期望,恐懼自己實際行為與期望中自己應該的行為之間的滿足感落差。心理預設好了期望結果達到時的滿足感,一旦實際情況出現偏差,損傷了預設狀態,就會產生煩躁,憤怒,內疚等負面情緒。使你產生內疚的行為證明了這才是真正的你,期望的預設狀態是虛假的你,只要你試圖擺脫真實的自己,比方說暴力的,嫉妒的,貪婪的等,而去期望自己應該是溫和的,大度的,無私的,那就不存在有效的補償措施,因為任何補償措施又是在試圖脫離本來的你,所以結果必然又會落入內疚,嫉妒或憤怒,就好象貓抓自己尾巴的遊戲,一直那樣下去沒有結果。

只有看清楚自己,理解並接受自己真實的狀態,從中學習,而不去對自己的未來狀態做不切實際的期望或想象才有可能補償內疚等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傷害。

6樓:秦楠

怎樣理性地分析內疚並採取補償措施?

在一次諮詢當中,來訪者出現內疚其實非常具有迷惑性的一種情緒表現但同時也是一次諮詢可能有突破口,來訪者通常會比較容易的表現出淺層的內疚。諸如對於父母的內疚、對於朋友的內疚、對於很多的人和事的內疚基本會直接從來訪者的嘴裡說出來,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是內疚於他們的。但是,這是淺層的,這些說出來的內疚很多情況下只是用內疚的方式表現出來,實質上可能是對於憎恨(或者其他的極端情感)的反向補償,是超我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的一種「禁止」,採用了更合理的更理智的情緒去標明並代替了這種想法。

所以,對於諮詢中真的內疚的分析需要排除掉來訪者帶有的其他情感的反向補償產生的情感,(不過不排除更複雜的情況,就是內疚—反向—內疚這樣多層的補償。而且這些只是諮詢中的情況,多有偏頗)針對於個體個人,內疚的情感其實很容易辨認,就是你對於某乙個人有著處於道德上的不安,這種不安不是十分的強烈,但卻縈繞著你,影響著你最近的心境,你希望做出一些補償的行為(包括道歉,物質補償等)去補償對方等,其實前面的人說的已經很明顯,從機制裡也可以看出如何去分辨內疚。

至於補償的措施,我覺得丁爺你有點模糊了,這種補償的措施是心理上的還是外化在行為的,對於補償的定義不確切。我只能這樣認為了,你說的補償是為了讓內疚這種情感平息的一種行為。能採取很多種的行為,比如道歉、物質補償等都可以緩解或者平息個體因為內疚引起的心中的不安。

這裡可能唯一需要多一嘴的就是:有些最後成為了心理障礙或者是精神類疾病的人,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是因為心中的這種不安引起了他們的極大的焦慮,焦慮引起了其他的心理病症等(或者這樣說,體內比如五羥色胺或者多巴胺等化學遞質含量少的人是否更容易將焦慮認為是不安等更容易引發內疚感呢?這個我不就是不是很清楚還是求教丁爺你了)

怎樣不被內疚的情緒控制做出衝動的事情?

我想這個只能是從歸因的方法上去下手了,這個大家說的不少,不多說了。

暫時這樣了,丁爺有疑問或者模糊的地方可以直接戳我。我先再去下…

7樓:蔡中元

(1)內疚是內傾性,內歸因才能產生內疚,如果有人把傷害別人的行為統統歸結為外界的原因自然不會感到內疚。

(2)內疚源自於個人內部道德的違規,內疚的標準總是比較私人化的,有些人撞倒別人會內疚,有些人覺得沒什麼,道德標準、社會規則、風俗等當然也會影響個人內部道德的形成,內疚是社會化的產物。

(3)與心理失衡有關,外在行為和內在心理準則產生矛盾不協調,只能通過調整心理準則或者外在行為來恢復平衡。

二、內疚和羞恥的對比

為了更準確的認識內疚這種復合情感(包含痛苦、害怕等基本情緒)有必要拿來跟羞恥對比一下,這兩者也很容易混淆,這方面的研究也比較多。

事例:我在路上被吃香蕉邊走路,吃完之後看四下無人隨手一扔,結果後面跟上的乙個老奶奶踩到了滑了一跤,我感到很內疚,這時旁邊樓上響起了責罵聲,原來樓上有很多人看見了這件事,我感到很羞恥。

由事例可見:

內疚是私人化的,我做錯了事,雖然沒有人知道但是我很內疚。

羞恥是公開化的,我做錯了事,大家都看到了,我感到很羞恥。

內疚關注的是行為,我做錯了。

羞恥關注的是自我,被大家看到了。

內疚是別人受到傷害,我內疚是因為我對別人做了錯事。

羞恥是自己受到傷害,別人責罵我,我心理受到傷害。

內疚有激勵作用,感到內疚會想補充別人。

羞恥有抑制作用,感到羞恥會想逃離現場。

如何面對內疚情緒

1.盡力彌補

老奶奶摔到了,扶起來帶去醫院檢查一下,完全可以通過良好行為來彌補內疚心理。

2.接受內疚情緒

羞恥往往會導致心理問題,但的內疚往往是健康的心理,內疚能夠激勵我們彌補過錯,做出有益於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3.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我們要認識到並接受這一事實。當我們因為某事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而不得不放棄時,我們不應該為之感到內疚。

4.吸取教訓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吸取教訓將來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將類似的事情做得盡量好。

5.擺脫錯誤的早期經驗

例如有人小時候因為不幫別人忙,被別人不喜歡。長大之後只要不幫別人忙就會感到內疚,這可能是源於兒童經驗形成的潛意識認知:我不幫別人就是錯的,就會被別人不喜歡。

6.傾訴能消除不良內疚心理

內疚是私人化的,有時候可能夾雜著一些自己偏激的看法,傾訴之後你可能發現你內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8樓:顧lily

(後話)關於內疚的研究蠻少的,再加上題主問題問得也很籠統,所以回答得自己都不太滿意,@丁若水 妹子見諒哈~~~

內疚的心理過程包括(摘自文獻):

(1)結果評價。事情發生後,個體會先意識到事情帶來了不好的結果或者有人受到了傷害。

(2)自我覺察。在事件發生後,個體意識到事件與自己有關。

(3)規範違背。個體意識到自己違背了某些規範,或是道德,或是規則,或者是個人準則。

(4)責任評估。個體會將所造成事情後果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對自我進行責備。

(5)自我評價。個體會進行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判定,一般會對自我進行貶低性評價。不過也有人認為,內疚體驗中不會關注自我形象、自我同一性等。

(6)行為歸因。個體傾向於認為是因為自己的所為或者無為而導致了事情的不良後果。個體越傾向於外歸因,內疚感就越少。

(7)補償傾向。個體為了減少內疚感,傾向於採取一定的補償行為。

有研究認為內疚有積極促進作用,內疚有促進作用的前提是在內疚的基礎上做出補償行為。具體要做出什麼補償行為就要根據情境而定了,只要能減輕內疚這種負性體驗就好~

要想不被內疚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外歸因而不內歸因了。即認為這件事不是我的錯,是別人的錯或者環境導致的。除此之外就是事後補救,即為了減輕內疚感,採取補償行為。

不理解題主所說的被內疚控制做出衝動行為是怎麼回事~

另,題外話:

關於內疚的研究我覺得還有點意思的就是虛擬內疚了。「虛擬內疚(」Virtual Guilt)是指儘管人們實際上並沒有做傷害他人的事情,但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做了錯事或與他人所受到的傷害有間接關係,也會因感到內疚而自責。

很多親情廣告利用的就是大眾的虛擬內疚心理。災難倖存者通常也易產生虛擬性內疚。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擺脫理所當然,開始理性地思考和審視自己和身邊發生的事的?

小神燈大夢想 我覺得理財應該分兩種根據個人習慣而定 我認識乙個朋友跟他女朋友在五年前買的房子,手裡只有1w塊錢管親戚朋友借了10w付了首付用刷信用卡裝修的家。在當時一邊是還信用卡一邊是換親戚朋友的錢每月還有兩個人的基本開銷在乙個二線城市 青島 還有房貸,兩個人工資剛好過萬很難相信每月兩個人能還款7K...

怒極反笑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

怒到極點就會冷笑的人在此。往往是因為猛然意識到對方甚至整個環境都不可救藥,爭吵和憤怒沒有意義,只笑看它自取滅亡的心理吧。 剛剛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己感覺都好奇怪!四歲的女兒病了,吃藥總吃不乾淨,最後一口我抬著小碗讓她喝盡,卻從嘴角流出來一些,然後老公和女兒都開始指責我,女兒哭著說,都是媽媽的錯,都是...

求良方 戒菸,戒酒,戒色 心理機制是什麼呢?

自我修行 一刀斬。一下子全停了,其實難過的時候也就半個月時間,過了痛苦的半個月適應期,以後就輕鬆了。以前試過減少吸菸,減少SY。沒有效果,只不過是讓自己多了點心理安慰。就像火苗,你如果一下不全都撲滅,一陣風刮過,就會發展成燎原之火。不要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否則在本能面前會被輕易摧毀。戒菸3年無復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