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搞懂了一件事會感到爽?

時間 2021-05-29 23:50:53

1樓:趙俊

作為凡人,我們心裡就是有為的。

無論是物質層面,心理層面。我們都有太多

的有為習氣。比如想成為領袖,財主,神佛,或者學者等等。在心理學裡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五層需求理論。

這也是很多人抑鬱的源泉,當心理的有為心,不能滿足的時候。這種有為的心理

就會反噬這個人的精神。陷入負能量的精神狀態。

而滿足了大多數人的有為心,比如讚美,食物,財富,功名。那麼大多數人就會很爽。

當然乙個心裡的疑問,徘徊許久,而豁然開朗。也會很爽。

人情,人心如此。眾生就是有為的。

2樓:王泓硯

乙個問題的背後是若干個認知矛盾組成的,如果沒搞懂一件事,那麼意味著你的知識體系存在很多盲區,一旦這些盲區被顯性意識注意到,那麼它們就成了必須解決的待辦事項,如果不解決這些矛盾,你會長期處在「明知有問題而強為之」的不安全狀態中,長期以往會對你的自信心、價值觀等心理結構產生負面作用。

所以,搞懂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了若干認知矛盾,這會減少你的心理負擔,就像平時的工作計畫一樣,做完一件如釋重負。況且,認知矛盾的解決可以增強你的認知能力,其帶來的增益遠遠超過減輕工作責任所帶來的增益。

實際上,體驗的愉悅不僅僅來自減少認知矛盾所帶來的獎勵,也來自於認知體系建立在感官之上的這一事實。如果大腦獲得一種新的認知,也必將改變感官神經的迴路,可能會重新開闢一條更為「低負荷」的路線,這種重構也會讓身體體驗到「負荷」減輕的感覺。

總而言之,認知能力增強,一方面影響到感官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影響到心理結構。只要聚焦於認知盲區,你就走上「不破Murano終不還」的不歸路。要想不那麼辛苦,除非不想問題,做乙個簡簡單單的人,「初生牛犢不怕虎」嘛!

3樓:碧水淡如

搞不懂時的堵塞,是一種不舒服,甚至痛苦。

把這個堵住的地方透破了,整個生命一下子「譁!」地通暢了,整個人就舒服了!

通,則暢。

暢快呀!

這就是求知慾的滿足帶來的快樂。

當然,連求知慾都沒有啟用的人,其實是談不到這種快樂的。

為什麼做一件事老是會想另外一件事?

肖澤露 其實你已經回答了自己的問題 你知道自己做一種工作就會想其他工作 相信你也知道換了工作還會如此 既然你知道了那你就不會換工作 至少不是這個原因 所以你現在和常人無異 旭日旦陽 正常技多不壓身 如果能讓自己更優秀而不是一心兩用耽誤自己,那麼完全可以繼續如此努力下去 要是會影響自己,那就心理上調整...

人會因為一件事傷心多久?

飛翔的Yellow 我讀小學的時候,和外公外婆住。媽媽一年回來看我一次。五年級的那次,媽媽回來又要走了。走之前那天晚上,我寸步不離她。吃晚飯的時候,因為我不愛喝黃黃的小公尺粥,鬧脾氣,媽媽生氣打了我一巴掌,自己回房間生氣去了。我摸著火辣辣的臉頰跟上去,好言好語和她說話,她卻不理我。我從來沒有和她說過...

為什麼很小的一件事總能影響我的情緒?一件事做不好就會嚴重到失眠,怎麼去改變這種性格?

王公尺公尺 一件小事影響到心情,說明你是很在乎的。試著以外人的角度問問自己為什麼在意,是對自己要求太高,是擔心別人不滿意,還是這件事做不好會造成什麼後果,梳理清了心情也許會平靜些 嗯嗯 emmm我也有這樣,下面僅僅是我自己調整的一些心得首先不要太敏感啦,就是那件影響到你情緒的事情,不要太小了,不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