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給他講點現實與真理就認為你很喪的人,是種什麼心態與思想?

時間 2021-05-08 05:38:37

1樓:CKL gz

這個問題為啥這麼多人想我回答呢?

說真理的人自己什麼是真理都不知道,你想別人怎樣應對你。舉個真理牌子自己就代表真理了?

我理解的真理是不以不隨時間、空間、人物、機緣等等外在條件下存在和改變的道理名為真理。

題主所舉的真理,我看不明白。請問五千年前,題主所舉的真理存在嗎?地球存在了45億年,宇宙存在時間更是無窮盡。

區區幾千年內產生的東西就成為真理了?拉倒吧。再請問,就五千年後,題主能保證所舉真理還存在嗎,還能稱為真理嗎?

非要說只能是題主認為的真理,這些真理只對題主自己有用,對其他人沒用不是很正常嗎?

2樓:淺夢丨

問題——你見過最有教養的人。

不把自己的世界觀強加給他人。

你不覺得挺好笑嗎?這問題問的。

你是誰?

你的是真理?

哦,你是誰?算我孤陋寡聞,竟沒聽過您這號人物。

抱怨完了,恢復理智。

題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三觀,三觀本沒對錯,但其實歷史已經告訴你了——你不如告訴我那些苦苦掙扎的人是為了什麼,那些為了理想奮鬥的人是為了什麼?你現在享受的條件如果沒有那些人你能有什麼?人生是沒有意義,但可以創造!

而且你並沒有把你所謂的真理當做「真理」不然你現在已經不在這個虛假的世界了,你可能已經到達天堂了。

真理?!你怕是不知道人類多渺小。

我們是不能太天真,太傻白甜。但也不能太悲觀,如果自己是乙個固定思維者,別來汙衊成長思維者。

不對啊,我怎麼感覺我一直在懟人呢??

不行不行,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

人啊,是要立足於現實,但也要心懷理想。不然啊,大神,你何必浪費我們這些「傻白甜」的空氣和土地。

3樓:

看到標題的時候,我就在懷疑,題主講的究竟是「態度」還是客觀事實。點進來一看,果然又是販賣態度的大道理。

其實題主所謂的「真理」只要稍微往下問一層,就會發現其中內容根本經不起推敲,如此不客觀不具體的語言,也無怪乎被理解為「喪」。

1.人得財無外就是用自己擁有資源攫取社會資源。——自己擁有的資源貧薄,憑什麼來大財?

請問資源是什麼?又該如何界定貧瘠與富足。

是金錢嗎?是教育嗎?是踏實勤勞的性格嗎?是勇敢與行動力嗎?如果這些都是,那麼高與低的尺標又是什麼。

「大財」這個結果是無數變數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其中相互之間的作用關係可以研究一輩子,用「資源」一次似是而非地籠而統之,等於什麼都沒說,只是在把你對事情好壞的態度、情緒強加給聽眾,無怪乎別人不想聽。

2.孩子,記住,畢業走上社會之後,你一定像野獸一樣被撕咬。

什麼是撕咬?

3.人生幸福與快樂多是來自內心慾望多寡強弱的表現,慾望超過人的技能極限,人多痛苦。慾望持平於人的謀生能力,幸福感自會偏強,如謀生能力普通平凡,就應減少慾望,降低人生目標。

心高能低之人必有福薄表現,人不要咬牙切齒和自己過不去 。

什麼是幸福快樂?這句話的前提就是幸福=慾望<能力,整句話都在迴圈論證,說了等於沒說。

事實上,對於很多人來說,追求「非我」、追求永無止境的慾望的在路上的感覺才是他們的幸福。

4樓:張子佾

這件事我會反思。

有時我也會恐慌。

特別是當接觸到現實與真理,而對方不能給我解決方案時,而我預估我自己也無法figure out a solution時,那種絕望是很沉重的。我也是普通人,有弱點,另乙個人成功登頂並不代表我聽了這個故事也就跟著登頂了,或者告訴我大家都浸在水裡不代表我即刻就能摸索到一條繩索上岸了。

當然不是說就任由別人一直沉溺在假象中。但我覺得,如果你準備好要摧毀對方的觀念或信念,最好也準備好為他的恐慌負責,如果不是,那再等等,等你夠強大了,再提攜他。

5樓:少林功夫好耶

屈原和莊子都寫過一篇文章,漁父。是否出自二人有爭議。

屈原的漁父很透徹,漁夫說了一堆,遂去,不復與言。這個也是屈原的自我對話,死活道理我都懂,我就是要跳江。。。很高貴(傻),怎麼解讀,看情況在自己 。

所以,你說的真不真在你,聽不聽在他。

莊子借漁夫批儒,你們懂得多但不透徹,瞎尋思開課講仁講禮,離真差十萬八千里。

所以,你認為的真相,對不對不在你,人極大可能把假認作真。

從頭說,別人認為你很喪,不代表別人不懂,而是你在不適合說的情況下,講出來諱疾忌醫。。。為什麼很多醫生不告訴重疾患者真相,只告訴家人,他見過太多扛不住,放棄的或者把自己嚇死或者拉墊背的,就算醫生說了真相也沒把握能治好。。。也有很多治不了自己病的醫生,你能接受乙個在他人看來你是自作聰明的自己嗎?

6樓:Frmoda

所謂的現實和真理都是因人而異的

你跟乙個富二代去講世界的窮困潦倒,去講各種不公平,你看看人家理不理你?

你跟乙個十歲的Sunny小孩講大人世界的黑暗殘酷,你看他覺不覺得你是個傻子?

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但大意是一樣的,不要去強行成為乙個所謂的「教導者」,除非這個人是真的打算跟你學習到什麼東西,不然在很多人看來,這類「教導者」和傻X沒啥區別

7樓:小樹

舉一種情況,我知道現實很殘酷,然後你跟我說現實很殘酷,我並不愛聽,因為現實已經夠殘酷了,而你作為乙個陌生網友,我並不想提供你幫助,所以我不聽。

8樓:銅鼎金盾

題主假設的聽者的各種態度,可能都有,但我只針對某幾種態度給乙個解釋:

1 你講給他的和他親身經歷的有出入,存在資訊不實或片面,因而對他來說不是真理。你用你見到的現實講給他聽,但是你把這個現實的理解擴大到你所認為是某個普遍真理的程度,必然引起反感。他認同的是這麼乙個現實例子,但不認同你對這個例子抒發的普遍觀點。

面對一張半拉餅,你說:「有張半拉餅。」

「嗯,是的。」對方沒理由不認同。

悲觀的你接著說:只剩半個餅了!會餓死的。

樂觀的他說:還有半個餅哪!餓不死。

對這張餅,兩種人由於各自親身經歷、思想境界的不同,導致對同一事物不同認識和處理方法。而你把自己的認識強加於對方,讓對方放棄更多積極的處理手段,才是引起對方不快的原因。

2 還有一種:出於各種原因你沒有徹底向對方講清楚情況,自然不能引起對方認同。

打個比方:

河裡很多魚,河岸很陡下不去,河邊有根釣魚竿。會釣魚的你是不會錯過這個絕佳機會的。不會釣魚的人來到後望魚興嘆,不得不離開,因為會釣魚的你只告訴他能得到魚,卻沒告訴他釣魚方法。

3 還有一種: 或者你不知道對方是個無臂人,你把他叫來後,他以為能下河裡哈腰用嘴叼到魚,他叼魚的本事還是可以的,萬萬沒想到連河都下不去。無臂人本來就低效率的時間也被你浪費掉,重新退而求其次了。

4 聽者極其懶惰消極。他同意你說的一切,就是哼哈答應不行動。沒有特殊或強制手段令他行動起來,他就這麼消極下去。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必須有一位能身體力行帶你飛的朋友拯救你,話又說回來,對於懶惰消極者,很少有這樣熱情四射的朋友的。

9樓:伏爾加河

其實,人與人思想上都是會有差別的,思想是自由,沒有固定的框架和固定的模式,只是每個人經歷的事情不同,放眼未來,和安於現狀只是一瞬間。不知道永遠比知道要更多,所以面對現實還是麻痺自己是乙個意識行為上的決斷,我本人推崇現實主義,這難免有些骨幹,好話和壞話都應聽,如果自己能夠聽得進最差勁的話,不是有多大的困難,都具備了相應強大的內心。

10樓:夢想製造狂

其實我不太想回答,因為我雖然知道因為什麼,卻沒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其實不太配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事是錯在你兩人,你明知不可為而為,他明知真理而不聽不聞。無論你說的有用無用,是真是假,都是你錯不該對沒有學習之姿態的人說。無論他是懂了不聽還是不懂也不聽,都是他的錯,他錯在不聽人言,不辨真偽,不欲求學。

其實你想解決這事很簡單,不向不聽不聞的人講,或者讓人變得想聽想聞。

但是這事情很難做,我如今只做到如何分辨人能否聽得進去,所以我只能不向不聽的人講,或者只能讓一些人,變得能聽我講。我做不到讓所有人都聽。而能做到讓所有人聽的叫做權威,權威卻很難叫所有人都信服,不過,他們卻能做到說真話的時候,全天下都必須信。

我現在並未成為權威,所以我選擇沉默,和一些我身邊我在乎的人說,而且我用了很多年來樹立他們心中,我的絕對地位,我說的真理,他們會無條件選擇相信。做到我這樣其實很簡單,但是也很難。而我仍覺得,權威之上,有一種叫做神,它能讓任何人相信它,無論它說的是真是假。

這無非就是乙個信的深與淺,或者不信的問題。

一堆廢話,但願有人能看懂,有人能提取一些對自己有用或者有幫助的內容。

11樓:

誰也不喜歡被說教,而且你的這種說教有點偏激和自以為是,談不上真理。真正對真理有探索慾望的人會去了解哲學家們的思想,不會聽你的片面之詞。

可能說的有點過了

12樓:軟糯的艾窩窩

現實和真理有標準嗎?

抱歉一不小心問了乙個老套的問題。

毒雞湯就不是雞湯了嗎?

既然雞湯就是為了解渴,那麼喝哪一種是聽者的自由吧。

現實就是一鍋毒雞湯,我這樣說,你覺得我喪嗎?

13樓:影響著乙個人

每個浪的人都不會迷戀道理,是因為你沒說到他心裡去。乙個人難道不想做自己的事情嗎?乙個人難道想被束縛著嗎?

特別是他想做的事情道理告訴他不要去做,他就會覺得你是個瘋子,是要阻止他做他想做事情的人。那麼為什麼道理能吸引人呢?因為道理告訴他他這樣做會失去他珍惜的東西,他就會想,是繼續浪呢還是該珍惜呢?

所以一切得是知道自己的心了才會珍惜。

14樓:森森

你不是他,體會不了他的心境.

講無用的大道理對他沒有意義.

因為道理人都懂,只是願不願遵守的問題.

別覺得講了道理就是度化人.

你講了他不聽,就是不識好人心.

你並沒有幫他,確切的說是沒幫到點上.

還有就是,有的人內心是封閉的,你走不進去.

15樓:山河

你覺得是真理的東西,別人可能就認為是毒雞湯。自己觀點不要強加於人,若是分享,就選擇開放式分享,不必一定要得到認同。若還是心難平,不妨換個聽眾。

16樓:哲不斷

溝通的問題,溝通存在技巧,同理心很重要,(女人和男人之間的溝通很難,作為男人和有些女性就是講不信道理 )下面進入正題……

要和乙個人建立起良好溝通的要素(下面我把溝通看做是兩個人互投球):

1.情緒要素前提

情緒分為幾個等級(從低到高):絕望、悲傷、憤怒、冷漠、愉悅、高興、平靜敏銳

當投球者投球時必須要使用同理心了解對方的情緒等級。如果對方處於絕望情緒中,而你用愉悅的情緒和他/她溝通,那只會把球丟在對方臉上打臉。

怎樣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的前提呢?答案就是一直使用比對方高乙個等級的情緒措辭,比如對方「絕望」,我們應該盡量使用「悲傷」情緒措辭,以此類推。注意,這時候盡量不要丟擲主題,而主要目的是一步一步提高對方情緒等級。

直到提高到與你想要談論的主題相對應的情緒等級上。通俗點講就是讓對方對你本人和你的話題不排斥。這裡還有乙個前提是自己的情緒等級不能太低。

2.不良溝通過程

既然是投球,必須是雙方的良性運動,而不是單方面的。

不良溝通有幾種情況:

1)語言生澀,對方不理解

2)球速過快,資訊遺漏

3)一次性投出的球數量過多,主題分散

4)不等對方投球回來又再次投球,自娛自樂

5)使用非線性思維的邏輯語言講述事物,語言邏輯≠思維邏輯。(這裡我可能講述不準確,還有一種說法:言不達意比較準確)

3.良性溝通技巧

1)整理好詞彙,表達完整語句,不能話說一半。

2)盡量不使用對方不懂的詞彙,如果非要用也要注釋清楚。

3)語速合理,讓對方輕鬆理解但又不能等待過久(語速過快、過慢都會讓對方陷入不良情緒中,從而使得溝通成為乙個痛苦過程而中斷)

4)每次只丟擲乙個論點或乙個主題

5)等待並察覺對方的回拋球(這個球不一定是語言可能是點頭示意或者眼神等微表情)

題主如果對照本文找出問題就不枉我辛苦了。

好累,未完待續……

怎樣理解那些在社交網路與現實中性格表現差異很大的人?

我就是這種人 個人認為最大的乙個原因是,我在網上能輕鬆篩選接觸物件,躲避一些合不來的人,或者可以在聊天中自由選擇想要說話的時間點 但現實中不行 例如,在群裡,一堆人再聊某個我感興趣的話題時,我就可以很投入話很多,但在聊我不感興趣的話題時,我可以選擇窺屏或做其他事情 但在現實中,聊到我不感興趣的話題時...

平衡理想與現實?

不要解釋,不要解釋,也不要跟他們說你的情況,你跟他們解釋只會增加他們的擔心和難過,也不要跟家裡親戚說,如果別人知道了,你的父母在那個地方怎麼生存下去,要知道你一直是他們的驕傲,是他們的希望,同時他們也不能理解你,也不能理解這個高校教育落後社會這個大問題。在外面要自己撐下去,不要講這些讓父母去擔憂,我...

如何看待理想與現實?

行知者 理想狀態 如果我們迷茫不定的時候,混亂不清的時候,最好先制定乙個理想狀態,然後按照這個理想狀態給自己尋找標準,設定目標。當然,理想與現實永遠不會完全契合。但是,做到最大限度的吻合,但是,讓努力接近理想,讓能力實現理想,讓付出改造現實,讓現實貼近理想,這本是我們青年男子,大好男兒的人生目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