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真的分不清韭菜和麥苗麼,貌似很多青菜都分不清,不光孩子,20多歲年輕人也分不出來?

時間 2021-12-20 00:52:38

1樓:未來可期

我們總責怪孩子分不清農作物,可是他們放學回來,各種肉,疏菜,早已變成了一盤盤美味,試問有那個人可以根據一盤菜想象出原來牛雞鴨白菜整個樣子?拿孩子根本未曾接觸過的東西打壓孩子,想將年幼的他們引向何方?社會不同了,不要動不動就甩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給孩子,會讓他們承受不住崩潰,放過孩子吧。

2樓:右山

我也不認識麥苗,沒見過也不會刻意去搜尋,我幹嘛要去認識,沒必要,青菜超市都有標註名字,見多了就認識了,年輕人總會到自己買菜的年紀,我曾經認錯過,那次我以為是蔥,其實是蒜苗,也沒標出來,稱重的的笑我,讓我很沒面子,不認識很正常,生活閱歷還淺,請別笑別人

3樓:微信使用者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這樣,乙個孩子,父母都看得驕貴,遠不比我們那個時代,各項物資都比較匱乏,天天餓肚子,只想頓頓吃飽,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所以認識不少,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都心中有數,更不提認識所有的農作物和疏菜了,現在各項物質條件都比較豐富,乙個孩子是父母的最大希望,主要把孩子培養在學習上了,怎麼考出好成績,所有家庭生活勞動,拖地,洗衣,買菜,做飯,基本都是父母包乾,根本不需要孩子插手,孩子動手少了,認識少了,飯菜一上桌,孩子只管吃,在他們心中,只有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不論你是怎麼做的,用什麼蔬菜做的,做好是熟的,他們根本沒見過生的是長什麼樣的,他們也不想知道,往往你把幾種疏菜放一起,他們只聽過菜名,他們確實也分不清,這也並非他們退化,而是由現代的優越條件造成的。下面的蔬菜你能認識幾種?

4樓:阿龍

這是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麥苗和韭菜是否能分辯清楚,只有年輕人自己知道,但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少年嚴重脫離了生產勞動倒是有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改善,物價飛漲,種地越來越不賺錢,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多半是老弱病殘,乙個又累又髒又不掙錢的行業,誰願意去做,這就導致年輕人不願下地幹活,分不清麥苗韭菜的根源

5樓:

跟時代倒不倒退沒什麼關係,接觸的領域不同罷了

我同學是河北省北邊市的農村裡的,研究生都要畢業了,冬天出差看見麥子地滿臉興奮地問這就是小麥嗎,啊啊啊,小麥原來長這樣,麥穗呢,我們像看傻子一樣看他,還得給他解釋。

你能說時代倒退了嗎

他們那邊山區裡面大多都種玉公尺,種上澆不上水,完全看天收,天太冷種小麥根本過不了冬,沒見過小麥太正常了;還有棉花,我覺得除了我那個同學之外,肯定還有好多人不知道棉花是一年一種,一年一收,棉花還得去掉裡面的棉籽才能紡線紡紗做棉被,這也不能怪他們,沒見過,不熟悉而已。

河北張家口的特產之一是莜麥,我還吃過,可是到現在我也沒有見過它究竟在地里長成個什麼樣子

成年人越來越累了,我每次去超市逛生鮮區,基本都是上歲數的大爺大媽,還能親自去買菜做飯的年輕人那肯定挺熱愛生活的,也不要苛責他們像你一樣去認識每個菜究竟叫什麼。

你要是工作不忙呢,見到了那些能年輕人或者孩子們分不清是啥菜的時候就跟他們多說幾句,這是啥,那是啥,有啥區別,咋做好吃,他們也不會不開心。

祝老闆生意興隆吧

6樓:骨子裡的心蕊

分不清韭菜和麥苗的人很多很多,也不光是小孩,很多90後的都分不清,我家小孩不認識青菜,不認識菠菜,還有好多綠菜也不認識。

7樓:Feir

個人覺得這個很正常,在城市生活的人,沒見過種植的農作物,肯定不認識,即使是農村的人,北方農民不認識南方作物,南方農民不認識北方作物,這是認知侷限,沒有人會了解從沒有接觸的東西,當然,我是很鼓勵現在的小朋友多去鄉下、郊外活動,增長見識,還能鍛鍊身體!

8樓:斌的想法

城裡的孩子不需要認識,所以不認識。

生活方式或階層導致的。

城裡的家庭已經富裕到,不需要用孩子去買菜或賣菜。孩子跟菜已經沒有利益糾葛或者說低到可以忽略,自然就沒接觸,不認識。

這是社會進步的後遺症,專業劃分越來越分明。種菜的不會賣菜,賣菜的不會做菜(專業的行業)。

不需要認識,所以不認識。

9樓:阿普唑侖

哈哈,很多人分不出來,我就有乙個朋友,有次幾個人出去玩經過一大片小麥地的時候,他說:好大一片韭菜啊!然後所有有人驚呆了,原來真的有人分不出來。

小麥葉片邊緣呈磷狀

韭菜葉片邊緣光滑

10樓:如夢初覺

可能是會的,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很差 ,如果一直生活在城市,也就是去超市陪著父母一起去一下,除非非常細心的孩子可能會看一下,但一般都不會去多看,只會拿自己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不光是城市的,就是農村也有,但是相對來說會好點,畢竟還是可以經常看見!

11樓:

別說孩子了,我作為乙個年近不惑的城巴佬,也不認識田裡的莊稼。

為啥呢?我真的沒種過地,而且生活在城裡真的沒有認識莊稼苗的需要,認識各種糧食就夠了,甚至不認識糧食都沒問題,物品價簽上會標註的。

稍微買點菜的都認識蔬菜,但是,孩子需要買菜嗎?20歲年輕人很多都還在上學,天天吃食堂,他們需要買菜嗎?

歸根結底,就是:沒需求啊。

城裡人一天到晚也挺累的,上班上學佔據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為了前途,為了餬口,大多數人都是早出晚歸,從青絲到白髮,閒暇對於咱們來說非常寶貴,咱們拿閒暇時間做點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不犯法吧?誰規定了一定要認識莊稼和蔬菜?大家都不容易,別拿時代進步倒退這麼大的帽子砸咱們,好嗎?

12樓:多才阮總

這個問題倒是很真實,很多城市的孩子,可能連自己日常吃的食物叫什麼都不會很清楚,比如水稻長什麼樣子,小麥長什麼樣子,比如各種蔬菜的菜苗是什麼樣的,其實這些東西,完全可以作為乙個常識給孩子講講,有時候,隨意說說,可能孩子也能記得很清楚,特別是面對新鮮的事物,孩子的乙個好奇心會超乎想象的。而城市呢,其實發展到如今,可能很多孩子沒有機會去農村,而城市也可以考慮就是開一些農業生產展覽館之類的,跟一些科技館也是一樣的道理。民以食為天,就算未來去到外太空,那也需要吃食物,如果這個教育能做好,未來可能也會是生存的乙個基本技能。

當然,這裡我也就簡單說說,其實思維發散起來,會聯想到很多方面。

13樓:虞小魚310

分不出來也情有可原,而且跟是不是農村城市孩子沒有太大關係,大多是生活環境,另外一部分就是父母教育吧,說一下我個人的例子,我家是皖北的,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公尺油菜,高粱都很少,小時候印象種過,後來再也沒有見到過了,上大學跟室友去玩回來,學校路口拐角處有在晾曬類似小麥的東西,我問了一句室友,我說:「這個是麥子嗎?怎麼那麼不像?

」結果也被嘲笑了一通(開玩笑的笑那種),室友告訴我那是水稻,作為北方人的我確實是第一次見,但是不能因為分不清就覺得難以理解甚至是上公升到另外乙個層次。

14樓:傑東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我想到了2023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絲瓜藤和肉豆須》。其實真的很多城市的考生也包括部分農村考生,根本不知道這兩種作物是什麼,根本就沒見過,笑話的是有的考生認為肉豆是啥玩意?黃豆還是綠豆?

蠶豆還是豌豆?其實韭菜和麥苗,莠草和穀子許多長相相似的作物,很多年輕人真的是分不清。並不是城市的所有孩子都不認識,也不是所有農村的孩子都認的全。

這就涉及到乙個五穀不分,指鹿為馬的現象。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一部分是教育的缺失,也包括家庭教育,再乙個是缺乏認知實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以為常了,進城的人數激增了,土地減少了,再往後能看到的農作物更少了。

15樓:三個木頭人

首先,我們要明白時代是在進步的,正是因為這種進步,才會導致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階層界限越來越清晰。

可能很難想象,現在很多城裡的孩子根本就沒見過農村是什麼樣子,所以你要問他大公尺是怎麼種出來的,他還真不知道,當然我相信這還是少數,畢竟課本裡面會教嘛……

而且現在城市和農村出來的孩子並沒有很大不同,很多農村發展還是很好的,如果你在農村待過,就會發現很多地方的農田土地都是荒置的,農忙時節你會發現田間勞作的大部分都是上年紀的老人。

所以從來就沒下過地的年輕人,甚至都不進廚房的人,是很難叫清楚一些冷門蔬菜的名字的。

所以,見怪不怪。

16樓:想想

怎麼說呢?我外婆家還有父母全是公務員和國企,奶奶家是農村。我從小在城裡長大,至今分不清麥苗、韭菜;甚至剛剛發芽的玉公尺苗和高粱苗也分不清。

至今分不清,不是單單小時候分不清而已。我認為,認識動植物,這是後天習得的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的;無論是學校習得,還是家庭環境學的。

君不見,大學還有動植物學呢!就是植物學家,也不敢說自己認識全部植物啊,哈哈哈。

就像原始社會需要會打獵,農民需要會種地需要認識麥苗和韭菜;但是,目前社會,分不清韭菜和麥苗,真的是嘛事沒有,需要習得職業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覺得不認識韭菜和麥苗,真不用上公升到社會退步這樣的標準,會賺錢養活自己即可。

我覺得認識麥苗和會彈鋼琴,是一樣的東西。

會!那是錦上添花;不會!日子照樣過~

當然,如果分不清各種蔬菜,不會做飯都沒事;賺夠了錢,去下館子啊,哈哈哈哈~

17樓:南南南瓜

這也沒什麼毛病吧分不清就分不清唄

我不生活在城市也是有很多菜不認識啊

不能指望我去買菜

大概是從小家裡沒怎麼讓做過事的原因吧

18樓:沉思作坊

鄉下人在馬路上聽見背後汽車連續地按喇叭,慌了手腳,東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機拉住閘車,在玻璃窗裡,探出半個頭,向著那土老頭兒,啐了一口:「笨蛋!」——如果這是愚,真冤枉了他們。

我曾帶了學生下鄉,田裡長著包穀,有一位小姐,冒充著內行,說:「今年麥子長得這麼高。」

旁邊的鄉下朋友,雖則沒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譯作「笨蛋」。

鄉下人沒有見過城裡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樣應付汽車,那是知識問題,不是智力問題,正等於城裡人到了鄉下,連狗都不會趕一般。如果我們不承認郊遊的仕女們一聽見狗吠就變色是「白痴」,也就自然沒有理由說鄉下人不知道「靠左邊走」或「靠右邊走」等時常會因政令而改變的方向是因為他們「愚不可及」了。

說到這裡我記起了疏散在鄉下時的事來。

同事中有些孩子被送進了鄉間的小學,在課程上這些孩子樣樣都比鄉下孩子學得快、成績好。教員們見面時總在家長面前誇獎這些孩子們有種、聰明。

這等於說教授們的孩子智力高。我對於這些恭維自然是私心竊喜。窮教授別的已經全被剝奪,但是我們還有別種人所望塵莫及的遺傳。

但是有一天,我在田野裡看放學回來的小學生們捉蚱蜢,那些「聰明」而有種的孩子,撲來撲去,屢撲屢失,而那些鄉下孩子卻反應靈敏,一撲一得。回到家來,剛來的一點驕傲似乎又沒有了著落。

鄉下孩子在教室裡認字認不過教授們的孩子,和教授們的孩子在田野裡捉蚱蜢捉不過鄉下孩子,在意義上是相同的。

我並不責備自己孩子蚱蜢捉得少,第一是我們無需用蚱蜢來加菜(雲南鄉下蚱蜢是下飯的,味道很近於蘇州的蝦幹),第二是我的孩子並沒有機會練習。教授們的孩子穿了鞋襪,為了體面,不能不擇地而下足,弄汙了回家來會挨罵,於是在他們捉蚱蜢時不免要有些顧忌,動作不活靈了。

這些也許還在其次,他們日常並不在田野裡跑慣,要分別草和蟲,須費一番眼力,蚱蜢的保護色因之易於生效。——我為自己孩子所作的辯護是不是同樣也可以用之於鄉下孩子在認字上的「愚」麼?我想是很適當的。

鄉下孩子不像教授們的孩子到處看見書籍,到處接觸著字,這不是他們日常所混熟的環境。

教授們的孩子並不見得一定是遺傳上有什麼特別善於識字的能力,顯而易見的卻是有著易於識字的環境。這樣說來,鄉下人是否在智力上比不上城裡人,至少還是個沒有結論的題目。

費孝通《鄉土中國》

有錢的情況下生活在大城市好還是小城市好

職場那點事 針對這個問題,如果是任性地回答,那就是想在哪生活就在哪生活,只要你自己喜歡就行。如果是理性地回答,那就是大城市肯定比小城市更有優勢。因為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發展思維更前衛,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善,科技 教育 文化 衛生事業更加發達,商業更加濃厚 更加便利,總體的城市管理水平更高,城市的規模...

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學生與在四五線的學生有多大差距?

我覺得和家長的教育理念還有自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座標某中部省份五線城市,家裡的經濟條件其實也就是中等水平,但是從小到大我想學我想做的父母一一滿足,跳舞 鋼琴 吉他 游泳 畫畫 球類運動各種都學過,自己也有穩定的興趣愛好。每年的暑假或者寒假就會和父母或者好朋友報團 自駕去全國各地玩,所以去過的地方也很...

是不是以後人的階級是按生活在幾線城市劃分了?

中國三線城市做做小生意,一年利潤100萬人民幣的小老闆,和美國一線城市沃爾瑪超市裡做收銀員,一年收入合20萬人民幣的當地白人,你覺得誰的階級更高? 永遠的妖怪 中國之大,造就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人文,環境,習俗,經濟 如此豐富且複雜,南北東西差異之大超乎想象 所以 片面的用一些指標來劃分等級真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