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適合大學期間反覆閱讀的書?

時間 2021-09-09 06:51:08

1樓:

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一時之間,我是茫然的。老實說,作為乙個文科生,這十幾年,我讀過的書沒有上千,幾百本還是有的。

我比較喜歡死磕乙個作者的讀書,比如說,我喜歡魯迅、郁達夫、徐志摩、三島由紀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博爾赫斯……那麼我會把他們的全集找來,慢慢看,看到自己覺得夠了夠了,想要換乙個作者為止。

但是看了那麼多的書,現今還能記得的其實並不多,可能是我記憶力太差。讓我反覆閱讀的書,更是鳳毛麟角。可以讀一生的書,大概是以百年來計的。

讀書,我覺得是非常私人和功利的事情的。關鍵在於,你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其他知識,就按照學科名稱來分布吧,人文類、社科類、心理類、金融類……它們以不同的角度解構世界,讀者通過閱讀它們以汲取營養。

就說人文中的文學吧。閱讀文學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在我看來,文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乙個人的共情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豐富乙個人的感情,讓ta變得有血有肉。

我今天去看了一下自己高中時寫的乙個拙作《空凝佇》。我現在肯定寫不了了,高中大概就是我古文水平最高點了 。

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和以前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冷漠,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可能是INFP到INTP的轉變?

我高中那會,常常沉浸在納蘭容若、柳永、秦觀、顧城、海子……這些詩人的詩句裡。因為喜歡,還加了一些海子相關的群,也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後發現這個圈子裡真的是,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負能量聚集地。對於乙個三觀尚未構建完成的青少年,長久的沉浸在這個圈子,我覺得不抑鬱都難。

長大後,我和當時的乙個群友弱音器(來自戈麥的一首詩名),那個群好像叫:以夢為馬,聊到當初,我們一致認為是年少思想不夠開闊、不成熟所致。

但是你要說沒有一點好處,也不是沒有。當時的自己,可以說創作欲爆棚,動不動就寫兩首小詩,寫的好壞暫且不論,但是會有那個衝動。哪像現在,有大把時間,寧願發呆,也不會寫什麼勞什子詩歌。

額,好像有點寫偏了。回到題主的問題上,要有深度,還可以反覆閱讀的。

中國,就多多讀讀歷史吧,比如《二十四史》。西南聯大教授皮名舉說過這麼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不讀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讀西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後。「

今天我們經常說文化自信,我在歐洲最有感觸的一點,就是當地人對於中國文化十分感興趣的居然是古代中國的道家和道教。

我主動去了解儒釋道也是因為我的外國同學、朋友想要了解這些而我無法解答的緣故。我覺得我們大多數對於古代中國的了解僅限於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在這些朝代之外呢?古代中國除了四大名著,除了四大發明,還有什麼?

西方,我就推兩本。一本Bible,一本《古希臘神話》。

不要把Bible當成一本經書看來,而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把鑰匙。今天的歐洲人,比如我所在的國家,聲稱81%是天主教,實際上也就是乙個文化傳統而已,幾個大的節日基本都和這些掛鉤了,復活節、聖誕節、萬聖節……

至於《古希臘神話》,有一天,我和我的室友在聊東西方神話差異的時候,說到古希臘神話中的神,個個都好像個神經病,比如說宙斯,赫拉……我覺得這些就是文化源頭當中非常好玩的東西。

2樓:北大在校生

董卿之前在訪談過程中說到她的閱讀體驗是反覆閱讀的書,不是很多,因為不管是在大學期間,還是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只能是越來越少;另外,世界上的好書真的是越來越多。無論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也好,還是當今時代前沿發展的一些書也好,書中都有很多書讓自己去挑選,所以,她很少反覆讀一本書,而更多選擇讀唐宋的詩歌。所以,在這裡想說,「反覆閱讀」可能不是乙個最佳的讀書方式,而選擇廣泛涉獵和汲取書中所得,才是讀書的關鍵。

在網際網路時代,隨便搜尋「書單」,根據門類有各種推薦書單,「排行榜」的大眾打分熱潮也帶動了一些書的熱銷。但是,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乙個人就算是讀同一本書也會結合自身的經歷,感受和認知等,都會產生不同的閱讀體驗。

另外,就算是你反覆讀一本書,其實也是每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收穫。就像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的境遇條件下翻開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穫。

「開卷有益」,不是書本身有多麼精妙,而是你真正能夠懂得作者所言,能夠真正在向乙個人請教、交流,你置身其中能夠「感其所感」,才能有思考和沉澱,才能真正作用於你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回答中沒有推薦任何一本書的原因也在於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審美品味不一樣,所以每一本好書都是靠自己去挖掘和挑選。找一本自己能夠沉浸其中,扎扎實實看透的書,才能夠真正讓自己讀有所獲。

好的東西,要靠自己去尋找;花時間的事情從來不會辜負你。在你挑書、選書的過程中,也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3樓:艾簡

這本書就是我特別喜歡的《小王子》,只要看到有不一樣的版本,我就想買回來再看一遍。

每一次看到小王子看落日那段,我就特別憂傷。我不知道小王子看四十三回落日那天,是不是真的特別憂傷,反正我是替她憂傷的。

裡邊很多很多的內容,都會讓你看了後沉思的,雖然這本書全書內容很短,可我總是忍不住看了想再看。

我推薦給我小侄女看,她說不好看。我就想起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也覺得這不是兒童讀物麼,真的適合我嗎?

結果呢,耐著性子看完了以後,還真的覺得挺不錯的。雖然當時具體什麼感受給忘記了,但的確一直記得還要再看的!

第一次看到小狐狸和玫瑰花那段的時候,覺得寫的特別有道理。後來有喜歡的人了,感觸更深刻。

所以,讓我推薦一本書的話,《小王子》是我最推薦的,尤其是最近又撿起來看了一遍!

4樓:徐雁冰

我曾抱著《老子》睡覺,那段時間的我,被焦慮、恐懼佔據了內心,是《老子》一直在幫助我、支撐我。

我曾將《老子》的內容當作學生時代必備課文,即便現在,我也依然能隨口來上幾句書中原文。

為什麼我推薦《老子》——即《道德經》這本書?正是因為它是修身養性、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的經典。

「無為而治」,最近我在重溫《三國演義》,在《三國演義》中,蜀國是擁有最優秀的軍師(諸葛亮比周瑜、司馬懿等智謀高出不少)、最勇猛的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皆有萬夫不擋之勇),而且還擁有人心,但為什麼最後蜀國最先倒下了?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去世。在諸葛亮在世時,他可謂是事必躬親,無論大事小事都由他決策,這就導致在他死後,蜀國的文臣武將反而不知該如何做決策了。

這就好比一家公司,如果領導每件事都過問,不放權給下屬決策,那麼當領導突然不做決策時,下屬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而無為而治,便是一種治國之策,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要學會做領導,學會放權給手下的人,這樣才不至於累死自己。這是教我們做事。

「上善若水」,講的是人的性情人格應該像水一樣。首先它是包容萬物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其次水是無形的,這也是李小龍在它的武學體系中的哲學思想,但水也是適應性極強的,將水倒入杯中,水就成了杯子的形狀,倒入瓶中,水就成了瓶子的形狀;再者,水也是極具耐心的,水滴石穿便是最好的例子;水又是具有堅毅特性的,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水生成冰,便如鋼鐵般堅毅。這是教我們做人。

再如「無死地」的「善攝生」,講的是養生之道。為什麼有的人身體健康,有的人就羸弱多病?除去先天的問題,後天的行為習慣才是根本。

所謂的養生之道,並非我們所說的簡單地「枸杞泡茶」,適量的運動是養生,合理膳食是養生,合理睡眠也是養生。我們也可以用另乙個詞彙代替,便是「自律」,自律的人,便是能做到養生的人,而這一類人,身體也是更健康的。這是教我們敬愛生命。

《老子》一書中,還有許多許多的道理需要我們學習,我認為不僅要反覆閱讀,更要將其中的道理運用到我們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比如做管理,我們要學會無為而治,比如做人,我們要能容下萬物,比如養生,我們要做到自律……

把這本書看明白,並且融入到自己的行為中,便足夠成功。

5樓:艾弗森陽

推一下自己喜歡的幾本吧,不過估計大家差不多都看過。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局外人,1984(動物農場,失明症漫記,王小波全集,百年孤獨。等

6樓:蘇武牧羊不吃羊

反覆讀的話首推《道德情操論》這書讀一遍很難讀懂,把前面講關於人的天性的看明白,就能明白很多他人的做法,和一些社會現象了。

還有一本是《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看著還比較輕鬆的。看完能夠更了解自己一些。

7樓:貓瘋

當然是吳思的這兩本書了。

當年我大學畢業後,工作了,有人推薦這兩本書,才算是重新整理三觀,後悔在大學時代沒有讀到這兩本書啊。

為啥要力薦呢。因為他真實地揭示了中國社會執行的一些邏輯。人類社會的兩條線,即搶劫和交易。

有關交易的學問,就是經濟學,這一方面已經是顯學了,但是呢,還是有很多迷霧誤導大眾。那有關於搶劫的學問,能夠成體系地闡述其中規律的,目前我接觸過的書裡面,就這兩本了。

如果哪一天你想看了,先收藏吧。

8樓:綠綺

《稀缺》這本書強烈建議反覆閱讀!!!

尤其是期末考試前/考研前心態很崩的時候,缺錢的時候,找不到物件的時候!

這本書是我的巨集觀經濟學老師推薦的,讀了發現確實很有意思。

每個人都有稀缺焦慮。

窮困的人缺錢,忙碌的人缺時間,大多數學生黨既缺錢也缺時間。

如果不看這本書,你可能一直陷在「又窮又忙」的困境裡。

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衝動。

考試前「時間的稀缺」會導致控制自己行為和努力的程度降低。考試前非常焦慮,卻瘋狂刷手機,沒辦法認真複習。

長期「稀缺」會讓我們「管窺」,忽略掉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東西。

窮人一直忙著賺錢,遮蔽掉愛情和友情,很多年後還是忙窮。

越蠢越窮越忙,越窮越忙越蠢。

但是,短期內適當的「稀缺」會讓我們享有「專注紅利」。

deadline就是生產力,ddl面前我們會更高效地學習。大學生入學一定要先把這本書看明白,它會讓你期末考試和考研的複習更加高效。享受「專注紅利」,逃離「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惡性迴圈。

大學期間讀的書對你未來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

金黃麻瓜 實用類書籍永遠比高大上的文學有用。會做菜修電視機不會餓死,不會因為乙個小問題耽誤大事。哲學,史學對個人修養的提高不可否認,只是長路漫漫,我們這些人啊,終究會活成求生存的俗人。 陳三一 卸腰哦!就我個人來說,我在大學期間讀的書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課內讀物,即與專業對口 有關的書籍 二是課外讀物...

大學期間 都適合幹點什麼呀?

王無名 在本科的室友裡,最優秀的是大帥比A,籃球打得好 都是籃球隊的,2012年那時候大一,開始做微商賣籃球鞋,後來大二出校外做兼職,因為兼職認識他女朋友,倆人一起開了公司,畢業結婚,經營自己的公司,買了自己的房子和車。其實人家在做兼職的時候成績也沒拉下,所以,多出校門做做兼職,找到想要的工作,再去...

有哪些適合親子共讀的書?

暮年回首 一 三字經 有關家庭故事的,比如說孟母三遷這類的故事都是非常的不錯,個人認為親子閱讀書籍非常適合那種結實一些精神的東西,這樣的話比較的不錯。二 格林童話 讓人有了很深刻的感觸 做人要善良,要樂於幫助別人,是心靈美的體現。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無處不在的看到好人好事 在馬路上,有人毫不猶豫的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