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三國演義》不好看?

時間 2021-08-12 00:27:15

1樓:Blue星

《水滸傳》裡的謀士好像只有兩個,乙個是智多星--吳用,還有乙個不怎麼出名叫神機軍師--朱武。

其實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寫《三國演義》時施耐庵給了很大的意見,人物刻畫更為詳細。

要真的比較的話,《水滸傳》裡的謀士只有吳用可以拿出來一談,吳用絕對是可以合諸葛亮相提並論的,都是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的人物,其他人就沒與什麼可比性了。

《水滸傳》是一部講英雄人物快意恩仇的故事,都是一群武力超群,頭腦嘛就較簡單,都是不打不相識。這也注定不會有太多的謀士出現。

《三國演義》就不一樣了,謀士武將無數,畢竟三國更有可考性,不需要自己去杜撰,一群謀士較出名的有

諸葛亮(這位我就不多說了)

賈詡(終身不得志,被稱毒士,每個計策必死大片人)

郭嘉(只能說英年早逝啊,可惜,否則啊,諸葛亮頂不頂得住還是個問題)

徐庶(可惜的人兒啊,因為老母親對曹操心懷怨恨,立誓終身不出一謀,否則就是臥龍鳳雛等級的超級謀士啊)

周瑜(只可惜諸葛亮站在他面前)

龐統(鳳雛啊,就是死得太早了)

郭圖、田豐、沮授、審配、逢紀(這些個袁紹的謀士都是一等一的,只可惜性格缺陷,各懷鬼胎,對自己的主公確實很忠誠,後來袁紹和他的兒子又都不聽這幾個人的,否則,曹操官渡之戰會死得很難看)

荀彧(此人有大才,可惜為曹操所猜忌被殺)

荀攸(此人知伸曲,實則「外愚內智」)

司馬懿(此人就是疑心太重,才會被諸葛亮三番五次的算計)

魯肅(雖然智力不如那些名氣大的謀士,做事很苟直,做事不會犯錯,這也是他能成為繼周瑜之後掉的大都督原因)

陸遜(此人最出名的就是火燒千里了,當時是被緊急呼叫出來的,很牛叉的想到先用驕兵之計,再用火燒了,印象中只出場了這一次)

法正(這一類人都是極成功的外交家,在蜀國後期立下汗馬功勞)

程昱(也是一小毒士,此人雖業績不顯,卻是不可忽視的人物)

楊修(智力很高,被一句雞肋害死,惋惜一下)

陳宮(此人極是多謀,卻終身未得明主,此人不喜曹操,跟隨呂布,呂布那會聽他的啊)

鍾會(和鄧並為北方的才俊,可憐貪心不足)

2樓:蘇曉哲

遊 《三國演義》魏蜀吳各有據點,《水滸傳》諸好漢同奔一方,《西遊記》多神聖似人非人,《紅樓夢》大觀園佳人才子。四句話合在一起就是「三」、「方」、「人」、「子」四個字合在一起就是——遊

為什麼三國演義推崇蜀國?

博博 題主你自問自答有意思嘛?而且關鍵還答的完全不對啊!本來不想回答的,但是你回答的實在是看不下去啊。不忍直視。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羅貫中為什麼在三國演義裡那麼一面倒的偏袒蜀國,因為老百姓怕打仗 劉備打仗的時候帶著老百姓轉移 和老百姓怕打仗一分錢關係都沒有,遷移百姓也不是劉備乙個人幹過,魏吳都幹過,比如...

為什麼有人覺得《三國演義》不如《權力的遊戲》?

史海邂逅 我覺得這兩部作品,沒有拿來比的意義。三國的優勢在權謀,這真不是權遊比的上的。權遊裡的權謀,我總結看來大概就是灌雞湯,這招最多,龍媽和提利昂都喜歡用這招。然後聲東擊西,好像只用過一次。其他基本就沒有了。這種權謀水平,在三國裡能不能走出乙個郡都難說。權遊的優勢在於架空,比起三國有個藍本,這點難...

為什麼三國演義越看到後面越覺得悲涼?

馮馮圓圓 因為前期劉關張加諸葛亮戰無不勝,到了三足鼎立後,關羽因為太傲氣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吳軍殺了。張飛又因為脾氣暴躁,被下屬所殺。劉備,關羽,張飛曾桃源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接著劉備北伐,諸葛亮沒在身邊,被陸遜打的落得了個大敗,結果白帝城託孤了。後面我覺得是因為蜀國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