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字旁的漢字那麼少?為什麼不採用母字而是以女字作為部首?

時間 2021-06-10 02:50:14

1樓:黃鼠狼精Morrica

先整理一下,

以「母」做形聲字的形旁的字:有少數生僻字或異體字,比如「毑」

會意字的組分:每(「母」兼表讀音)

應為「女」或「母」:毓(中的「每」)

本身不是「母」:「毒」(「毐」的下面「毋」,「毋」常被寫成「母」)

「母」純做形聲字的聲旁的字,這個其實已經和含義無關了:比如「姆」

異體字的例子,以「母」代替其中的「女」

「好」的異體字

「母」的造字方法就是在「女」字上頭的位置、下面腹部的位置上面、胳膊中間的位置加兩點女母

而實際使用時,相似的兩字常常互相通用,比如「月」和「夕」長得很像,實際寫的時候需要用上下文分辨

「月」或「夕」

「月」或「夕」

在隸變後的字也這樣,還是說這個「月」,它在「明」中是「月」、在「臉」中是「肉」、在「騰」中是「舟」

再比如「阝」,在左邊,比如「陵」裡是「阜」,在右邊,比如「邦」裡是「邑」

說回「女」與「母」,由於含義相關、性狀相似,實際寫「母」時常常寫成「女」

比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上面說的「毓」,大部分是寫成「女」,也有寫成「母」的

含有「女」的「毓」

含有「母」的「毓」

再比如「每」,也是有寫成「女」和「母」的

含有「女」的「每」

含有「母」的「每」

以「母」為有含義組分的字,含義上換成「女」也說得通,而在寫時「女」又常常代替「母」,時間長了,即使造字本來是用「母」的字,也變成「女」了。

我不確定有多少字本來是用「母」造的字,但現在能留下1.5個字(「毓」是「育」的常用異體字),也不容易了。

為什麼使用steam的人那麼少,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在手遊氪金也不願意在steam上買幾十元的遊戲?

門檻問題 買不起好電腦,配不起好電腦接觸不到steam只想免費,不想花錢,但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手遊門檻低啊,小學生都能玩,一坑一套就進去了,氪幾個648不眨眼,到時候沒錢吃飯腸子都悔青 雖然玩遊戲都是花錢,付費遊戲和免費遊戲 內購 卻是兩種思維的人 我從dota2開始接觸steam,差不多有8 9...

好的產品經理為什麼那麼少?

哈撒尅 持續成長,一定能成為好的 PM 產品經理的工作極為專業,工作中要學習以下幾類工具 1.思維導圖 Xmind 3.原型工具 axure 4.專案管理 jira 現在少數的產品經理都是沒有真才實學的,有其表但是對於專業知識的掌握都是糊弄的,這樣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已,但是大部分的學員基本上入行都是培...

為什麼女的相聲演員那麼少?

帥斕斕斕 因為限制多,不單單是倫理哏,很多東西女孩演不了。女孩去說相聲的話,大多情況下,她會顯得很貧,觀眾看著就不好笑。說相聲不完全是倫理哏,但是大多數相聲去塑造的逗哏人物都是看著就賊,有點小心機,有點貧,有點愛吹牛愛說大話,很不正經 捧哏人物都是話少看著笨,有點傻,有點憨厚,台詞也就是 嗯,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