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是怎麼準確理解古詩文中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

時間 2021-06-07 01:43:12

1樓:Charlie

這就是詩歌鑑賞題目了emmmm.

一首詩肯定有意象和情感,某些意象有特定的情感,例如,酒,大多數在詩歌裡代表情感就是愁,比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水,大多數也代表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花自顧自的掉落,水自顧自的流,而我的愁絲毫沒有使他們為我停止,這就是一種自然物的無情襯托出人事的有情。

當然,還有一些詩,在開頭或是結尾情感就表達出來了。李白有一首詩的開頭就是:我覺秋興逸,誰覺秋興悲。奠定感情基調。

結尾的話,詩人可能在前幾聯詩裡與之形成對比的感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一種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

2樓:pandahuan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嗎?簡單說的話,魚和人算是兩個物種,不能共通感情還能理解。但是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應該是一致的吧,雖然時代變遷,但是人心始終未變,親情愛情友情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所以為什麼會覺得難以理解古人的情感呢?

3樓: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從詩的字面意思理解,似乎就是新娘新婚第二天早上準備拜見翁姑的小情態,然而這並不是作者朱慶餘的本意,作者作為一名應試舉子,以此詩上呈張籍(時任水部郎中),看自己的能不能中榜,所以,這首詩還有另外的名字:《近試呈張水部》,當然,朱慶餘的作品得到了張籍的認可,張籍回詩一首,肯定了他: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古人寫詩詞都會寄情山水林泉和花鳥,當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時代背景,有助於我們正確的認識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準確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4樓:姓本善名無名

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絕對不是佶屈聱牙或者花裡胡哨的,而是傾向於簡單純粹的。所謂「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幾千年前,少年思念少女的夜晚會「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幾千年後,我們還是會這樣。

幾千年前,少女撒嬌時會說「子不我思,豈無他人」,幾千年後,少女還是會這樣賭氣。

幾千年前,有人追求「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幾千年後還是有人這麼追求。

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寫了《出師表》,幾百年後的杜甫還是覺得感慨,又幾百年後,陸游岳飛也是常常看著《出師表》喟嘆不已。

人性不變,古人和今人的感情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古詩文有什麼看不懂的呢?

甚至你看著現在很多年輕人寫的歌詞或者文字,有的時候會覺得「唉,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句話可是一千年前的辛棄疾說的啊,瞧瞧,現在還這麼適用。

如果看不懂或者理解不了某個古詩文,要麼是本來這個古詩文就是瞎幾把寫的,要麼就是你閱歷不夠。

拿詩詞來說,每個人審美與經歷不同,所以對詩的評價不同,有的人喜歡李商隱那種朦朧模糊的感覺,有的人喜歡李賀那種詭譎怪異的風格,不一而足,但是像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等,這些作品是毫無爭議,當之無愧的詩詞的巔峰之作,就是因為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那個時代,在某個時候,你真的能夠深切的體會到這些詩詞的情感。

(如果不是因為我現在無聊,我是絕對不會回答這麼無聊的問題的。

古詩詞對現代人有什麼意義?

假面超人 1 承繼優異的傳統文明,巨集揚民族精神咱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豐厚的文明遺產,這些遺產記載著咱們祖先在思維 科學 文藝等方面的高度成果,是才智和血汗的結晶,是須臾不行丟掉的。它是中華民族之魂,是剛強的民族精神支柱,這種內涵的思維活力是我們中華民族生命力的表現,是咱們炎黃子孫承繼下來...

現代人學古詩詞有啥意義?

xpineapplex 很多時候人們不只需要存在一些理性上的意義,更要尋找一些感情的連線,而和千年之前的人產生這樣一種情感的鏈結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伊言若 餓,其實沒必要說得那麼冠冕堂皇。這就跟你喜歡唱跳rap籃球乙個道理,只是乙個愛好而已。我喜歡詩詞,因為我讀這些句子能感到共鳴,讀起來有慰藉,或者說...

古代人對圍棋的理解與現代人有什麼不同?

樂逍遙 先列舉差異 1 古代白棋先行,現代黑棋先行 2 古代無貼目,現代有貼目貼子 3 古代有座子,現代無此規定 4 古代有還棋頭,現代無此規定 5 古代對時間要求不嚴謹,大部分無時間限制,下到一半屎遁跑出去請教高手都行,少數有點香等時間限制。現代圍棋最長兩天,時間嚴格限制,讀秒制,當然也限制中途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