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善什麼是美?

時間 2021-06-06 18:51:40

1樓:安靜

談人性之惡多麼容易,首先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任何缺陷都可以引申為人性之惡,其次沒有人如神一般看的見方方面面,無法明白人物內心世界和思維想法,最後不傷害別人的身體尊重別人便是善,若能待人如己可以說是極善,假如作為乙個旁觀者,可以說大部分不違法犯罪不造成大的傷害的人們都可以說是善了。

2樓:青燈

我認為的善,伴著真和美而來的,是能更多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為他人的進步精彩讚嘆,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事情,對萬物有悲憫心,不只愛小家,而是能愛眾生,兼愛天下。

3樓:我愛理科

善:我認為善無定界,因人而異。善即是超越了自己內心中自己的「善線」,就好像我們經常聽做好事的人說:

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真心說這話的人認為自己做的事不是善,而旁觀者認為這是善。

這就是人之間善線差異的結果。再說可能乙個大好人認為自己捨生取義才是善(但孟子好像認為這只是儒生的基本,無不令我汗顏),而乙個殺人犯認為自己放過乙個無辜者便是善。而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青少年,就要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萬里書,行萬里路。

不求止於至善,但求將自己的善線落於實處。

美:關於美其實和善一樣都是抽象的概念,很難給它們下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義。但其實大多數人對美的定義差別不是很大(我認為這可能是我們都接受差不多的教育的原因),不過還是有的。

而我這一點差異有時不會顯露,而有時便會是所謂的「天差地別」,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相信自己,借讀書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小結:無論是善還是美其實都是發乎於內心的東西,但切忌事事順應本心。我們畢竟不是古今完人,在我們的善與美很可能會成為他人心中的醜與惡。

先賢「慎獨」並非空話,我們要以法律作為最低準則,再以規矩作為處世之義,最後到達講道德的境界。孔子的「從心所欲,不踰矩」並不簡單,千古聖人七十尚且才能事事順應本心,我們就更要努力修煉了。

我的回答皆是我的主觀認識,如果認同,即是我幸;如嗤之以鼻,還請一笑而過。

4樓:王桂圓

善,不會只從自己利益出發,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和利益美,美學上分為優美和崇高

優美:和諧,平衡,統一,柔和,陰柔之美

崇高:力量,雄偉,壯觀,令人生畏,陽剛之美盡善盡美,就是外在的形式之美和內在的品格之善的辯證統一

5樓:曉之

由此可見,善是一種人的性格本性。

善良,向上提公升為善;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與善惡的能力為良。合起來,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備的、向上提公升的本質本性。

人在自我向上提公升、自我完善的過程當中,必定利於他人、利於眾生而被眾口所讚頌,立成品;此同時,其若自願捨去其品積累所得(功、名、利、祿等)的回報、反饋社會,即積累成德。此品德,是人遵循自己本心本性中善的方向與良的能力,而得的綜合體現。

如果,具有善之心而缺乏良之行,即為偽善;具有良之判斷而不行善之方向,是為假善以莠,不足取。

氛圍美感,及善良感

其實善良感的本質是:一種【心理氛圍美感】(氛圍美感是相對於單一美感而言的,是很多事物合在一起的整體美觀)

善良感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而這種情感是「好」的「舒適」的,因此屬於一種美感,而美感又分為【單一美感】(對單一事物產生的美感)和【氛圍美感】(很多事物的合力整體美感);而善良是很多事物所引發的整體情感,又是好的,所以就是屬於【心理氛圍美感】。

1.如果人們發現自己做了什麼壞事,心理也會感到不安。

因為自己的這段記憶是醜陋的,不美麗不和諧美好的,心理排斥它。

2.如果人們發現了社會的骯髒不良現象,心理就會難受。

因為人們希望自己內心裡儲存的東西都是美麗純潔的,所以心理排斥社會的骯髒不良現象。

3.如果心裡都是自己做的好事和社會美好現象,那麼心理就會很舒適。

用【全集然文明】邏輯來推導:自然萬物都有引導它們存在的東西,簡稱為【導存】,人的意識就是【二次導存】(第二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東西);而【情感】就是二次導存的【指示工具】,【美感】就是【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級指示)指示人們:那些事物是對人們的存在有利的,可以去追求和獲取;最後人們可以發現【善良】也是一種美感,而且是一種氛圍美感(不是單一事物的美感)。

1.畢竟如果自己習慣了做壞事,那麼最終會眾叛親離。

2.如果整個社會充滿了惡意,那麼我們的生存就必然受到威脅。

3.所以對人對事要充滿善意,心中就自然會更加的美好快樂而且生活也會得到更多幫助。

總之:善良感的本質是心理氛圍美感;而人們總是傾向於讓自己更快樂,於是人們傾向於喜歡善良。總結下來就是「善由心生」

而美,及心靈美,意義為下:

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思想意識、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型才能的美。集中體現了社會文明對人的要求,是行為美、語言美、儀表美的內在依據,並通過具體的感性形態被人們所感知。

不同時代、階級有不同衡量標準,在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為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四美」之一。

由此可見美是一種後天培養出的「性格型善良」

概念

心靈美 spiritual beauty

亦稱「精神美」「內心美」「靈魂美」。人的精神世界的美。社會美之一。古希臘柏拉圖說「心靈的優美與身體的優美諧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這是「心靈美」一詞的發端。

中國古代將心靈美稱做「內秀」「性善」「仁」「誠」等。孔子提出「里仁為美」,墨子認為「務善則美」,孟子認為「充實善信」是美德之人,只有善的誠實的心靈才是美的。

因此,我們對美的定義為「善是美的前提」

oh~第一次長回答居然有大部分是摘抄~畢竟我懶(●''●)

老子曰 」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知善之為善是不善矣。「 您怎麼理解的?

馬槊 老子的智慧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很多後人經歷無數歷史才明白的道理,道德經已經講得非常明白,雖然相距2000多年依然讓人高山仰止,受益無窮。你一定聽過乙個詞語,叫做 政治正確 如仁義禮智信 忠 孝 平等 民族主義這些觀念等,在還未成為 政治正確 時,毫無疑問是當時值得發揚提倡的美德,但事怕極端。當...

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回溯師易無學 何謂善與不善。動合天心,靜得地意。無言而不從,謂之善也。善者,君子之所本,百行之所長,吉陽之所舍,萬福之所往來,流而不滯,用而不絕,百王所不變易,俗人之所不易,上以順天,下以順人,成萬物,覆載群生者,善也。不識元首,不睹本根,詐天輕地,罔鬼欺神,屬辭變意,抱嫌履疑,謂之不善。不善者,動...

什麼是善,什麼又是惡?

深綠淺藍 善惡難分,一般來說,被大眾推崇的就是善,即使大家不去做,心裡也這麼認為 被大眾摒棄的就是惡,即使經常有人做而大眾又預設這樣的做法。 已登出 善惡不是評價行為,而是對人意識的形容。善惡的本意是評價人是否在主觀意識上要成就別人。只要是好心就是善,無論基於好心做的對錯。只要是出於禍心就是惡,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