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與石峁遺址有關聯嗎?

時間 2021-06-06 09:42:21

1樓:蜀中自有美景

是的,三星堆遺址跟石峁遺址有直接關係。

《山海經》裡只記載了兩個「都」,乙個是「帝之密都」,乙個是「帝之下都」。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駕鳥。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多僕累、蒲盧」。

河曲就是黃河彎曲的地方,指今河套地區。墠渚,經過整治可以灌溉的土地,應該指關中平原。所以石峁是帝之密都。

《山海經-西山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岷山就是崑崙丘,古文本「丘」字同「叢」字。「叢」即叢高山(也做崇高山)。

「虛」字就是「虎+叢」的合字。所以崑崙虛就是岷山下祭祀虎的地方。《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

崑崙之虛,方圓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

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這裡崑崙之虛是指以三星堆為中心,半徑約400公里的範圍(注,「蜀都之地,古曰梁州」。

這個範圍即「蜀都」延續下來的範圍,不同朝代,範圍可能有點差異),有高萬仞的么妹峰,有九門、九井。開明獸就是老虎圖騰,百神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像。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就是瓦屋山。

除了《山海經》之外,還有一些文獻的零星記載。《蜀王本紀》「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

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這裡就提到「下邑」,也就是說成都平原古地名就叫「下」。

「從江源井中出」這裡的「井」是市井,對照上面《山海經》中記載的「面有九井」,也就是說除了三星堆古城外,還包含周圍的八個古城稱為「九井」。《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

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這裡的「其城方三百里」應該就包含了整個成都平原上九座古城的範圍。也就是成都平原邊上還應有稱作「九門」的大門或「關隘」比如龍門山的「龍門」。

成都平原邊上是否有石峁那樣的外城牆要看考古發現了。所以帝之下都就是三星堆。

那麼要理清三星堆遺址和石峁遺址的關係,不得不提其它幾個同時代的大型古城遺址。作為一座都城,在那個時期一定是規模最大或者最特別的城市,而城牆的建立是統治階層入駐的標誌,通過城牆的使用年限排序,再根據文獻中記載的方位,大致可以推測出來:

石峁古城:曲阜,字面意思就是在河套地區的土山上,與「帝之密都」的北望河曲描述相似。

三星堆古城:大禹西羌陽城。大禹治水結束後建都陽城,《國語·周語上》韋昭注:

「夏居陽城,崇高所近。」崇高山即叢高山,古蜀王蠶叢的「叢」和叢帝的「叢」都說明「叢」是指岷山。《山海經》記載為帝之下都。

良渚古城:少昊之國,《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大壑就是特別大的山溝或大水坑,符合良渚古城的地貌和方位。

寶墩古城:窮桑,又叫空桑。是炎帝共工氏族的都邑,邛字就是「工邑」這個詞的合字。

因又叫穴,工+穴=空,空桑就這麼來的。窮字是躬身朝拜的意思,並不是現在理解的貧窮。少昊有窮桑帝的頭銜,所以一些文獻誤以為窮桑在少昊家鄉良渚,也就有了東和西的兩種描述記載。

陶寺古城:商丘,在商地的山區。

然後我們看看文獻中的記載。《周本紀》張守節正義:「黃帝自窮桑登帝位。

」《帝王世紀》:「黃帝由窮桑登帝位,後徙曲阜。」《帝王世紀》:

「少昊邑於窮桑,以(窮桑)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帝王世紀》:「顓頊始都窮桑,徙商丘。

"從這些記載看,黃帝推翻炎帝政權,在炎帝都邑寶墩(窮桑)登基,然後遷都到石峁(曲阜)。少昊家鄉在良渚(少昊之國),在寶墩(窮桑)當了幾年官,然後遷往石峁(曲阜)繼承帝位。接下來,顓頊沒有遷往石峁(曲阜),而是遷往陶寺(商丘)。

那麼這時候在石峁(曲阜)的就應該祝融之子共工。文獻記載有顓頊與共工爭奪帝位,共工怒觸不周山引發大洪水的時間。然後舜囚禁堯。

這就解釋了石峁(曲阜)與陶寺(商丘)是至少是對手關係。

大禹治水結束,大禹繼承舜的帝位,建都三星堆(陽城)。就是說三星堆是從石峁遷都過來的。

《禹貢》記載大禹的疆域是「九州」,從三星堆出土文物包含的文化元素可以看出來,有北面龍山文化的玉璋,東邊良渚文化的玉琮,南印度洋的海貝。。。也就是三星堆能證明「九州」的存在。大禹是繼承舜的帝位,可以上推至炎黃,也就是說炎黃都不是小部落首領,而是統治相當於九州面積的王朝帝王。

《史記夏本紀》「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伯益才是大禹帝位繼承人,那麼四川古稱益州可能就跟伯益有關。

在看看夏啟,雖說文獻記載「天下歸啟」,但是並沒有解釋天下等於九州。夏商的版圖都在中原那一小塊,夏啟及後人都沒有提到擁有《禹貢》九州的範圍。所以我的看法是夏啟不服伯益,從九州王朝割據出去的乙個小國。

所以夏的繼承者商的面積也不大。而商末,也就是距今2023年三星堆王朝解體,其中一支就是北遷到西岐的周人,然後統一中原建立周朝。還有一支從三星堆出來的金沙遺址,就是周穆王西征會見的西王母。

西王母是個氏族,從黃帝時期就有,可能就是黃帝之妻的西陵氏族,西陵氏族應該是蠶叢的夫人女媧後代。所以是受周穆王尊敬的。那麼西王母帶周穆王參觀的黃帝舊虛就是寶墩古城了。

所以金沙遺址屬西周,但是東周之後就不屬於周朝了。秦滅的是開明國,而不是金沙遺址。金沙遺址毀於東西周更替時期的大洪水。

成都的名稱應該來自禹都,當然原址在三星堆。甲骨文的「成」字是「口+戈」,表示有武裝防衛的城邑,「口」就是方形的城牆。然而金文的「成」的寫法,裡面是「個」或者一撇,表示的是乙隻蟲,而不是方形的城邑。

與「禹」字比較有相似之處,也就是秦並蜀,統一文字時混淆了「禹」和「成」字。

圖中手掌+蟲的紋是巴蜀圖語出現頻度較高的乙個符號,與「禹」字的手+蟲組合有相似之處。

「成都矛」上的銘文。所以我認為金文的「成」字,原意是「禹」,而甲骨文的「成」字原意是「城」。

以上是按文獻理出的歷史,那麼再看看考古。其實很多人已經看出來了,石峁出土的石刻,與三星堆青銅器有傳承關係,再回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也有相似的圖騰紋飾。也就是說石峁可能就是這些圖騰紋飾源頭,再早可能寶墩會出土一點。

通過對巴蜀圖語的一些研究,我認為這些圖騰紋飾就是傳說中的倉頡文。也就是說漢字的象形筆畫那麼精準,就是從這些圖騰簡化而來的。

比如石峁這個石刻象,我認為它就是廣字。這樣的石刻在陶寺遺址裡面沒有發現。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分析和看法。

去三星堆文明遺址旅遊有什麼推薦?

仙王座 先上圖這就是孤兒唯一的樂趣嗎 到底有多少人往祭祀台裡丟菸頭?居然還有人把三個菸頭豎起來擺成燒香狀,來秀自己素質下限的嗎?你問我推薦?我覺得除了有點小貴的門票外很值得一去 正常情況下人不多 景點內部很大也很空曠 環境設計很讚 展品也齊全 但是我推薦去玩的人都有點最基本的素質,要是不知道什麼是 ...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將展開新一輪考古發掘,哪些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前一陣美國拿ufo說事,這一陣咱開始挖三星堆。說乙個隱蔽的訊息,埃及那邊金字塔也有異動出現,還有亞馬遜那邊,但是不是瑪雅。 煙郭 大學的時候在三星堆博物館做了2年志願者講解,我最期待的不是能挖出多少文物,而是文字!這次的發掘地點是在1986年發掘的兩個大型祭祀坑附近,這兩個祭祀坑當時出土了很多驚天的...

三星堆真是外星人遺跡嗎?

問書 為什麼可以論證 三星堆 不是外星文明?三星堆的不斷發掘對中華文明體系有什麼樣的重大意義?三星堆碳十四測定年代為商晚可信嗎? 有可能但超乎想象的不一定非得外星人的文明。畢竟歷史都是現在人對於過去的認知。那些考古結論也只是用目前人們認為最合理的方式對過去的推測。哪怕是史書記載也不能絕對的正確 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