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講滅除淫慾心。

時間 2021-06-06 01:09:57

1樓:不知道用什麼名

佛法是用禪定來遮破淫慾心。

就是用更高階的快樂代替低階的快樂,

現在的你可能會覺得LOL快樂,但是有人給你一百萬,你是不是就會覺得花錢比遊戲快樂了?

2樓:觀不自在

可以有性。高維度的修行後不讓性入心。做了,爽過,不貪戀。即是心能轉物,而非心隨物轉。

不恰當譬喻:闖了紅綠燈 ,那一刻紅燈在,你的心神無視它,它就不再。它不是你的障。

3樓:於海洋

知道什麼是淫慾才可以滅啊,知道可以滅。不知道那就只能會造成內心的衝突。

性行為是為了傳宗接代。比如上古時期,未有文字,母系社會,仔細思考下。那時候算淫慾麼?

佛陀到底在教導我們什麼?

性和繁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驅動?

4樓:我叫廢物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5樓:劉家上色沉檀揀香

用佛經來舉例子吧。

說簡單點,就是和禪定相違背。

妄見欲境,生染著心,欲想才起,喪失禪定。

菩薩應當先觀色慾猶如水月,水動月動,心生法生;貪欲之心,亦復如是,念念不住,速起速滅。復觀色慾猶如蟒蛇在曠野中,嗔毒發時,頭如蔭蓋,行人熱逼,投此蓋下,為毒所觸,因致命終;貪欲之人,亦復如是,行於生死曠野磧中,妄見欲境,生染著心,欲想才起,喪失禪定,是耶名為貪欲障蓋。——《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注釋】菩薩應當首先觀察色慾猶如水中之月,水動則月亦動,心生則諸法生;貪圖淫慾之心也是如此,如果念念不住,淫慾心念也就速起速滅,不再掛懷。其次應當觀察色慾猶如蟒蛇在曠野中,蟒蛇嗔恨之毒發作,此時蟒蛇之頭如同蔭蓋,行人為熱惱所逼迫,投身到此蓋下,遂為蟒蛇劇毒所觸,因而導致喪命;貪圖淫慾之人也是如此,行於生死曠野磧中,於妄念中見到慾望外境,生起染著之心,淫慾念想才剛生起,就會喪失禪定功夫,這就叫做貪欲障蓋。

6樓:易心股道

從經書上的因果來講,肯定是說有損功德。

其實從根本上講,不僅是淫慾心,佛講「滅除」一切「心」。

這個「心」指的是對境起的心,裡面還藏著「我」。當你看見美女的時候,你所起的念頭,往往是你第一時間沒發現的。但你現在肯定回想的起來。

這個念頭,分辨了美女的「美」,產生了「淫」的妄想,是以「我」作為妄想的感受角度產生的。例如說,「我要是有個這樣的女朋友得多爽」。

只有淫慾心嗎?其實不止,看見豪車,看見美食,看見奢侈的物質生活。這些東西組成的境界,讓你的「心」產生出妄想。妄想產生了就會有想要擁有的「慾望」。

正是這些東西,讓你的心忙的不停,於是你也忙個不停。

滅除這些「心」和慾望就是持戒,持戒是方便你以後修行,但這些都不是究竟。

我問你:為何你能對境起「心」呢?慾望是別人造的還是自己產生的?

ps:注意我的引號,「滅除」不是真的滅除,起心只是著相之相,所以是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滅的,不用你滅。持戒不是做死人,慢慢研究吧。

7樓:頭銜不敢當

古德云,六道輪迴愛為基。一切凡夫之所以生生世世在生死海中不能出離,正是因為不能斬斷淫慾心的緣故。而行淫中的邪淫(即和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等)更是錯上加錯,足以令人墮入惡道。

所以說遏制淫慾心是修行的重中之重。

8樓:實驗員C

因為淫慾來世有墜入三惡道的風險。今生也可能會引發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生病啊,家庭破裂啊,別人說三道四啊。損失錢財啊,等等。正淫是最安全的方式。

9樓:xiaobin

佛教是按照梵天標準來要求出家人的,梵天無男無女都一樣,不會起淫慾心。

理由是佛法認為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投胎成那道眾生,所以比丘活著的時候就按梵天的心標準來要求自己(梵天是六道最好歸宿)即使今生不能證果,也可以來世做個梵天神。

10樓:護法居士

復次長者。愛等諸法建立根本世間合集。斯苦甚大。

愛根本法有其十種。何等為十。

一者以愛緣故而起追求。

二者追求緣故乃生貪著。

三者以貪緣故而興我見。

四者我見緣故計為決定

五者決定緣故乃生欲貪。

六者欲貪緣故即起計著。

七者計著緣故而生慳吝。

八者慳吝緣故而為執取。

九者執取緣故即不防護。

十者不防護緣而生眾苦。以不護故執持刀杖鬥戰諍訟。由此因故興兩舌等多種罪業不善之法。

如是十種愛根本法世間合集。我見是已。欲令安立無根本法。是故我乃淨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眾生愛所吞於此彼追求

得利貪我見所受為決定

此事我當作乃欲貪增長

欲貪增長已計著生慳吝

世間慳過失堅固而執著

以執故不護起罪咎相續

愚者以不護執刀杖損害

廣作諸罪業其後苦增長

愛緣增長已乃生於眾苦

我證勝菩提令住無根本

佛教在講什麼,基本教義是什麼?

葉天陽 1.痛 苦 而悔改若不向成佛必入地獄 宇宙誕生前 2.開放 集滅道 聞無量壽佛名再受五戒而等集佛道而成佛 3.先活下去,別的就都好談了 也不說燒香拜佛和出家的是罪惡纏身 慕容玉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說的通俗點 啥壞事都別幹,啥好事都幹,把自己的心念調整到清淨無汙染的狀態...

佛教講《行善積德》具體包括什麼?

道盛 大智度論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何等名世間善法?佛告須菩提 世間善法者,孝順父母,供養沙門 婆羅門,敬事尊長 布施福處,持戒福處,修定福處,勸導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間十善道 九相,脹相 血相 壞相 膿爛相 青相 啖相 散相 骨相 燒相 四禪 四無量心 四無色定 念佛 唸法 念僧 念戒 念捨 念天...

東方講智慧型,西方講哲學,為什麼?

興潤源 通過學習古聖先賢的悟道之法,修身改過,見賢思齊,持之以恆,人人都能達到高維境界,那種境界之美妙,神奇,真的可以做到看透生死輪迴,離苦得樂!我覺得普通人有七分苦三分樂 隨著修身修行修煉精進,就會有七分樂三分苦 修行入道進入高維境界的人沒有苦全是樂,孔子說 朝聞道,夕死可矣。連死都不怕何苦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