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與想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6-05 23:11:18

1樓:愚者的信徒

悟是智慧型,想是知識。乙個靠腦子,乙個靠心。雖然我作為普通人無法理解心和腦的區別在哪,但是,我想用乙個不太貼切的比喻:

一件事情,你做過了,然後選擇忘記了。和從來沒做過,這兩者之間,看似結果一樣,但是過程卻不一樣。不了解的人就會只看結果,而無法知曉它們的過程的區別。

2樓:靈性成長說

悟就是你自己心裡長出了莊稼也好果樹也好雜草也好,你知道那是你的,從你的自性中生長出來。

想就是你自己心裡長出了什麼,你總覺得它可以變成別人田裡的某種東西。或者你自己心裡沒有什麼,想把別人田裡的東西轉移過來。

「我知道」,「我懂了」算是悟嗎?

學習到了知識,能講得頭頭是道算「悟」嗎?

能夠有比絕大部人更深的見解,語出驚人算是「悟」嗎?

《大學》裡面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曾經粗淺地認為,《大學》裡的這一段描述了如何學習,邏輯嚴密又朗朗上口,讀之有一種莫名的美感。

一朝醒悟,筆者自己也開始了修心修行之路,然後才意識到《大學》看起來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方略,其實真的是講「聖人之道」。因為修身的過程就是開悟的過程,開悟之後再兼濟天下不是「聖人」是什麼?「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那麼,該如何理解大學裡面這段話指的就是如何開悟的道理呢?我想結合對佛學的理解談一下自己感悟。(宣告一下,僅僅是自己感悟,那些拿著課本上的古文翻譯來找我的人請向後轉)

佛陀最原始本源的思想之一是「戒」「定」「慧」,得慧則悟。

「知止而後有定」中的「知止」是為「戒」。所謂知止和戒指的是懂選擇知進退,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不該做的就不去做,但這裡並不意味著自己知道做什麼先「戒」然後讓自己止息下來。

「定」「靜」「安」「慮」指的都是佛學裡的「定」。「定而後能靜」這裡的定指的是乙個動作,止息後定下來的動作。「靜」「安」「慮」則是在「定」這個動作之後到達到「定」的狀態中間的乙個過程。

這裡重點理解一下「慮」。因為我也曾經有過疑惑,如果把慮理解成思慮考慮的話那麼「定」從何來?按照佛法的說法,「定」的狀態是空的,連念頭都是空的,那怎麼能慮呢?

我的理解是「慮」是乙個過程,是乙個持續不斷的追尋答案的過程,只有進入「定」的狀態才算真正開啟了「慮」的可能性。

「慮而後能得」裡面的「得」就是指的得到智慧型,就算是開悟了。但問題就是,只是描述了開悟的過程,那我怎麼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悟」了呢?

這算是終極問題之一。

乙個不算答案的答案是,當你學的東西以一種從內心長出來的感覺來到你的腦海裡的時候,那麼你學的東西就算「悟」了;當有的東西你並沒有學過,但卻像從稻田里長出小麥一樣展現出來,那麼你就悟了;當你看身邊的東西,每天都像第一次見它一樣,那麼你就悟了。

乙個真正的答案是「當你悟了你就知道了」,當你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你就自然而然知道你到了,無法形容。就像量子力學裡面的測不准原理,你知道「悟」就在這裡,但你永遠無法準確測量描述。「悟」是月亮,語言文字是手,指著月亮的手它永遠是手,我們要通過手去看到月亮。

那麼到底是漸悟還是頓悟呢?

我的理解是,知道自己「悟」永遠是一剎那的事情。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狀態,我們已經準備了太久太久……

悟了就結束了嗎?悟是一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列車,開始了就好了。

3樓:破殼子

道理知道很多,卻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知道」是沒用的,成長來自於體悟。

很多時候「知道」但是「做不到」,比如明明知道熬夜傷身體,還可能會猝死,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刷手機到天亮。

但如果你真的經歷過生死,比如因為熬夜生了重病被「判了死刑」,但是奇蹟般的活過來了,那可能你會戒掉熬夜刷手機(至少一段時間)。因為你經歷過死亡的恐懼。

悟是帶著身體感覺的,有情緒,有體感。知道只是頭腦層面的。

但是很多時候先經過頭腦才達到領悟,先學法理再去實踐中體悟。法理或者說知識,-前提是正確的理論,-能夠幫助你少走彎路。正確的理論是前忍反覆實踐規律的總結。

別人探過的路,你還的自己走,才屬於你自己。

有人說人這一輩子能過懂得的道理不多,能有三個就不錯了。這裡的懂得我理解是悟到的。

4樓:變成天使的惡魔

悟,是你悟到了那個東西,然而你會的那個東西,在乙個更高的層次上發揮了出來,也就是說你可以更簡便地發揮出來,而想只不過是你想象出來的而已,你並不能使用出來,比如說,你悟到了學習的方法,你悟到了這個電腦遊戲該怎麼通關?你悟到了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下去?而想著是你想著自己與怪獸打架,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怪獸,你想著自己拿個變身器喊著蓋呀,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蓋亞,這就是悟與想的區別

5樓:一一得一

同參。思想到底兒了就是悟了吧。

悟前悟後都會想,只是這時的想和悟前有點同形不同質的意思。悟前心隨境轉,跟人走路;悟後境隨心移,給人引路。

悟後起修,正如來是。

6樓:像風的夢

想與悟的區別,其實很簡單,一句話足以概之:

前者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然而然的過程,而後者則是種瓜得豆,種豆得瓜,陰差陽錯的結果。

7樓:卡公尺

悟是從心而得,有體悟感悟心悟理悟等,感覺就想豁然開朗的感覺,而想則是從腦子思維出發分析,而這情況想的想法就會越來越多,而根本的問題卻沒有解答到,好多時候以為解答了,之前乙個問題給另乙個問題而覆蓋了的錯覺,希望可以解答到你,感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8樓:簡單點兒

望文生義的話,「想」字分開來看,是相,心,也就是看心,可以看自己的,也可以看別人的。

「悟」字分開來看,是心,我,把心裡的我弄明白了,也就悟了。

從實際感受的話,想明白一件事情其實並不容易,想明白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悟到的人,一定是有切實的經歷,往往悟到得不是表面,更容易是本根。

個人拙見,不一定對 (^o^)

9樓:如空中月

舉個例子

假設你面前有一瓶毒藥,諸如百草枯那種劇毒的,恰好這個時候你特別特別渴那麼,你會不會喝呢?會不會飲鴆止渴呢?

當然,下意識以及作為人的本能肯定是不會的,不用思考就知道,這個行為我們姑且稱為A行為

但假如你不知道這是一瓶百草枯呢?是不是喝之前有那麼個瞬間會想想這東西能不能喝?這個行為我們姑且稱為B行為

A行為,相當於悟

B行為,相當於想

10樓:紅火緣影視媒體

境界的問題~想是乙個正常人的必定思想行為~每個人每天都有思想去支配自己的行動~

悟是更高的乙個境界~就把平時積累的思想作為總結後產生乙個自己乙個新的指導性質的精華思想

悟都是建立在不斷的社會活動和思想上的

想和悟聽起來好象差不多,實際上有著天壤之別,想,有猜想、聯想、夢想……都有點糊思亂想的味道,而悟有感悟、頓悟、醒悟、覺悟等等,是一種有著較深的思想和精神感受後形成的思想碰撞和鬥爭。

想是想乙個人,想一件事情,悟是明白,是知道!

11樓:無生居士

想是要動念頭的,它要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得到的是色聲香味觸法,有黑有白,有胖有瘦,帶著主觀意識!而悟,是離情絕念,回到本來,讓道自然的展現在你心間!希望可以點亮你的心燈!

12樓:

就我個人的體會,悟與想的區別在於:想,是停留在大腦的思維活動階段;悟,卻一定要是現實生活的心得。也就是說,悟,要麼是「想」再歷經現實生活印證之後的綜合感受,要麼或者純粹由現實生活中總結的成果。

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是經歷現實生活後的心理體驗。20年前,余初讀《金剛經》,其後經常會想:佛法所講的「空」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10年後的一天突然明白了空的含義。

十餘年間,時常會就空的含義在現實生活中去揣摩、對比、體會,才最終悟解空之意涵,也瞬間也徹底明白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的含義。這令我意識到,「悟」——離不開現實生活經歷對「思想」的印證與打磨。也因此,修行佛法不能僅停留在文字、語言的理解,而應重視「實修」,也就是結合現實生活去體味、踐行佛法的精神,也只有「悟」了,才算真正明了了佛法的豐富內涵。

13樓:洪毅ZHL

悟是被動的,瞬間發生的,是有東西突然「跳」到你的腦子裡,剎那間你就可以透徹了解;想是主動的,有乙個過程,是你「追」著某個事物去思考,思考了很久也不一定明白。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突出水面的石頭上有青苔,還有落葉在上面,想用一句話來描述下……腦子裡突然就出現了「青苔披覆,黃葉雜陳」幾個字!很美,很有文學色彩。這不是乙個乙個字費勁腦汁想出來的,而是作為乙個整體,猛然出現在腦子裡面的,這就接近於悟。

下面的文章,可算是「悟」的乙個例項。

總體而言,悟短想長。想是悟的必要前提,悟是想的終極形式。悟需要契機,想不需要。悟時有欣喜。悟後再想所悟之事時,或驚喜悟之所得,或感慨悟之難逢,或自豪悟之洞徹。

以上為初級層次的悟與想的關係。

中級層次的悟,和初級層次的悟有很大的差別。中級層次的悟,沒有情緒的驚濤波瀾,更多的是異常平靜。一切皆澄明地呈現在你面前,你不會去分別其主次與好壞,也不想去分別,因為此時想的能力已經失去。

城市裡的人,如果周五晚上睡得好,週六早上起得早些,站在客廳窗前,看遠處眾鳥高飛、孤雲獨去,聽外面車馬喧鬧、或遠或近......如果你凝神該景、體會到時空凝結、身心澄明、萬物一體……就可能進入悟的狀態了。

馬致遠的這首小令, 非常好地體現出了這個層次的悟。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高階層次的悟,也許需要修行才能達到吧。 這個層面的悟和想的關係,有待其他體驗過高階層次的悟的人來解答。

14樓:

悟 = 在理性上能理解+在感性上有感受

想 = 思考 = 在理性上理解的過程

例如關於「世界是多彩的」這一陳述,天生色盲的人通過來自他人經驗的二手資訊,可以從字面上、進而從理性上思考並理解,但他們曾經終身無法體驗與感受。

當有了色盲眼鏡的輔助,他們終於直觀地體驗到「多彩的世界」的那一刻,才真正獲得對於「世界是多彩的「悟」。

[搬運]當色盲人士第一次帶上色盲眼鏡的感人瞬間合集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又例如「想」是捧著《如何學會游泳》書本嘗試思考理解,「悟」是通過他人傳授的二手經驗或者自己親身下水實踐總結一手經驗,直至在水裡浮起來、真切感受到浮力。

程顥和程頤的思想有什麼區別

已登出 他們兩人的學問思想大體相同,只是性格不同。他們兩個人一起被奉為宋學之正統,程顥五十四歲去世,程頤高壽至七十五歲,程頤發揮補充了程顥的學說,如果沒有程頤,洛學或許就不會發揚光大了。 陳文杰 說大了就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差別。有個例子具體是誰我記不清了故事大概這樣 有人請他倆吃飯,弟弟在吃飯的...

C include 與 有什麼區別?

1562309321 搜尋的範圍不一樣,只搜尋編譯器自帶的函式庫,找不到直接報錯。先搜尋自定義的檔案,找不到再從自定義函式庫找,找不到報錯。 暮無井見鈴 從標準來看 n4659,19.2 Source file inclusion,2 A preprocessing directive of the...

李躍華和張悟本有什麼區別?手動狗頭?

蔣慶東 李不僅是神槍手,還有撒豆成兵的功能,你們也是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試用許多藥物和方法嗎?那為什麼不可以小範圍的試用他的方法呢?如果成功了,反正是二三天時間的問題,全部醫生都學會,就是全部成為了神醫。撒豆成兵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呀!總的一句話是不相信他,不相信小人物。當初,鍾老在英國實習時也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