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帶孩子正確的參觀博物館,避免走馬觀花?

時間 2021-06-05 15:32:20

1樓:

這題我會!我爹從小帶我去博物館,高中時候我去某國家級藝術館當志願講解員,今年在考博物館學研究生。

你先要讓娃覺得好玩!

我小的時候去各種博物館,我爹從來不要求我呆多久、看懂啥,只會問我餓不餓、要不要喝水——這是乙個慢慢薰陶和感受的過程。

你要讓他覺得自己是來玩的,他才會認真的感受這次參觀!比如可以給他買周邊(小文具或者飲料什麼的)

然後帶他聽講解!!(講解員講的通俗有趣就最好了,深奧難懂的話你可以給娃解釋的)

最後臨走之前可以讓他總結一下今天學到了什麼,但不要逼著他寫觀後感!!!

2樓:牙山

避免在超出他的能力的東西上面給他太多壓力。巧克力博物館,昆蟲博物館,恐龍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他能理解的越多,願意接觸的就越多。

不要用大人的願望代替孩子的興趣。興趣的啟蒙比帶著看博物館的難度要大得多。我女兒在上海博物館看到齊宣王(記不清了)曾經用過的乙隻鼎時無比興奮,因為她已經十六歲了,逛博物館之前在戰國八卦領域沉浸了一年多的時間。

這個順序反過來,難度會大很多。

3樓:一一

噹噹氛圍組挺好的。

你問這個問題肯定是因為作為父母也是走馬觀花型的,又何必苛責孩子呢?

以後如果孩子對這些感興趣,我們作為父母支援就好了。孩子要是沒興趣,就隨便逛逛唄。又不是人人都要成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博物館學家。

4樓:螺旋真理

0.首先在帶孩子參觀博物館之前,要對參觀有清晰的預期。帶孩子到博物館來,是要感受博物館這類公共文化機構的氛圍、讓孩子習慣在這種氛圍下活動;還是要有目的性的學習知識。

不同的目的,適用的方法也不同。

1.一般來說,年齡較小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其所處的環境都是針對其特點優化過的。而到了博物館中,除了有家長照料之外,孩子所處的環境,和成年人是一致的;更有甚者,因為大多數家長並沒有日常生活參觀博物館的生活習慣,導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建議給孩子。

——環境未優化、家長失靈,這是孩子參觀博物館面臨最嚴重的兩個問題。

2.對於第乙個問題,即環境優化問題,在國外一般是通過建設專門化的兒童博物館來解決。這種博物館會把知識、遊戲、體驗、行為等要素結合到一起,更重視兒童在博物館空間的活動。

目前來看,中國尚未有類似的博物館,所以目前無解。

3.對於第二個問題,即家長失靈問題,一般的解決方案是購買第三方教育公司專門針對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和家長設計的博物館課程,由老師把博物館常規內容轉化為適合孩子或者親子口味的內容,順帶指導孩子或者親子來參觀博物館。

4.好多博物館通過加強和親子觀眾的聯絡,提前發放教育材料,創設兒童活動空間等方式,希望調和博物館標準環境和兒童需求的矛盾。

如何參觀博物館?

1 選擇離家近 方便來回的博物館。2 去第一次,只挑感興趣類別的展覽看。比如喜歡瓷器就只看古代瓷器館,喜歡雕塑就只看雕塑或造像館。3 去第二次,大致瀏覽完館內所有展覽。4 去第三次,挑各個展覽裡感興趣的文物看。比如喜歡漢唐時期,就挑當時的玉器 書畫 造像來看。或者喜歡動物,就挑動物類的瓷 玉 漆製品...

如何參觀欣賞博物館,才能避免看過就忘?

螺旋真理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觀眾對博物館的使用,實際上是在問學習博物館知識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最高效的方法,是在參觀之前已經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 所謂的做功課 預習這些先與參觀的舉措 到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體系結構中的 缺少的那些知識 參觀過博物館後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到了充實和進一步體系化...

加拿大有哪些驚豔 值得參觀的博物館或景點?

餅餅餅 我是在讀學生所以五刀加幣就能在溫哥華美術館辦一年的會員卡今年還展過現代藝術看過很多中國的藝術家有點小驕傲.之前還展過紫荊城,總之挺難忘的啦 這個我忘了哈哈哈哈 這六個是artist 去印度的性工作活躍的地區選了六名性工作者倒膜出來的雕塑.一些畢卡索的個別畫是不讓拍照的二樓的攝影作品這是四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