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旅行後就滌蕩了心靈?

時間 2021-06-04 08:33:51

1樓:雲中獸

我是三十三歲已婚男性,談談個人體會。

第一,我需要獨處,時間和空間。這個好理解,你職場拼搏,家庭裡外,刀光劍影,雞零狗碎,總不免感到疲倦和厭棄。出去旅個遊,哪怕是雙休日的小徒步呢,也能從中解脫一二。

夜裡乙個人呆著,喝點小酒酒,心裡想,這月亮跟蛋比,到底誰更大?不被繼續汙染,就算是滌蕩吧。

第二,多看看大山大河,這是明確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在自然的偉大面前,個人的得失榮辱皆顯渺小。至少,我在登高望遠時,會感到心曠神怡,會忘記很多煩惱。

那些煩惱啊,它們其實微不足道,但就是很煩人。你總會需要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來提醒自己它們微不足道,滌蕩吧。

第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要去追求那些帶戲劇色彩的故事,多看看風土文物,對人生經驗,是很好的補充。見聞日多,感悟自來,心靈得到滋養和成長,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最後,關於滌蕩,這個詞恐怕在大家看來含義各不相同。不管怎樣,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大掃除,但能出門走走看看,總是好的。

2樓:

在這裡我必須要引用一下《等風來》之中劉孜老師的一段台詞,我是在網上覆制的。

我個人並不喜歡這部電影,但我對這段台詞記憶猶新。

1、「我不用你寫你自己真實的感受,這不是新聞稿,你要把它美化,要讓看到的人立刻有去尼泊爾的衝動。你現在寫的太低俗(low)、太本土(low),毫無幸福感,懂嗎?」

2、「那我當初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讓你去尼泊爾?直接讓你去上海郊區農家院不就行了嗎?!」

3、「程羽蒙,我提醒你。我安排你去尼泊爾這就是一工作,你能不犯那些俗炮小白領常犯的爛毛病嗎?尼泊爾不用去我也知道,條件特差、生活特苦,但奇了怪了他們怎麼就那麼幸福?

眼神都特清澈、笑容特燦爛?頓時襯的你心存邪念了,開始覺得你現在做的這一切都沒有意義,要追求精神層面的存在感了。出一次國,去一次越南、寮國、柬埔寨,回來就不好好說人話,成天抱怨國內,空氣差、物價高、人心複雜、眼神骯髒,出國前偷雞摸狗的事兒沒少幹。

回來假裝的開始抱怨這個、看不上那個,這樣的人我見多了,真不多你這乙個。別以為去趟尼泊爾你就能琢磨出什麼來,出世入世這事兒沒那麼簡單。

4、「出去演演遊客,村兒裡體驗一下生活,拜個佛留個影兒,您就頓悟了。那我要扎在靜安寺磕半年頭,是不還能成活佛?要瞧不上現在的生活,就趁早別回來;要還想回來接著過,就索性別給自己下這種套兒!

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要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要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特別的假,別人看著也非常累!

5、「你現在可能是掙兩千塊錢乙個月,可是你必須得寫出來掙兩萬塊錢的生活。你要讓讀者們嫉妒你吃的好用的好,羨慕你的生活。這樣他們才能有奮鬥的動力!

而這也才是咱們雜誌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至於你掙兩千塊錢怎麼就能寫出兩萬塊錢的生活,那是你自己要解決的問題。我付給你工資不是讓你做自己的,你是誰,你怎麼想的?

得寫出高貴範兒、名媛範兒,多用一些精彩的形容詞,讓大家覺得你是在伯克利留過學的富二代,這很難嗎?」

這是大智慧型啊....

為什麼那麼多人否定00後呢?

丹陽 很正常,其實沒多少人否定00後,70,被稱為毀掉的一代,80,痛苦的一代,90,墮落的一代,00,垮掉的一代。總有一群不幹實事,吃飽了撐的人去憑主觀臆斷詆毀年輕人,然而其實這些否定年輕人的人不多,只是他們比較閒,佔據了網路空間罷了,等00後走出大學,開始工作後,就該輪到10後被否定了 01 4...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去旅行,旅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Su默默 有天背上揹包,可以坐十幾個小時的綠皮火車,看沿途千里車窗外風景,住帳篷小旅館,吃胡同裡的煙火小吃,走年代感的鵝卵石小路,爬滿是泥土的山坡,摸著斑駁巍峨的城牆,看湖泊,看山川,看村落,草原上奔跑,踩蒼茫戈壁沙漠,賞日出望日落,不需要人山人海打卡地,沒有充斥商業化的古鎮,沒有走過後的空虛浮華,...

去捐精的人是什麼心,為什麼那麼多人去?

剛登記完搜到了這個問題。主要原因是大學畢業暫時沒找到合適工作,為了那幾千塊補貼。去正規的精子庫捐獻,也就跟獻血沒啥區別,做好事還有錢拿,這不好嗎? 醫院搶救需要血緣怎麼辦?於是有了獻血人員 白細胞需要骨髓移植怎麼辦?於是有人去先骨髓 有人需要器官移植怎麼辦?有人做了器官捐獻 那麼有男士這方面先天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