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 粟二字形似是漢字演化的巧合嗎?傈僳族又是因何得名的?

時間 2021-06-04 04:13:30

1樓:李柰

粟似乎是秦系俗文字,先秦文獻一般寫成稷。後來語音語意字形都分化了。

傈僳是唐代烏蠻有一部慄粟蠻,我沒注意過唐代的這個民族和現代傈僳人是不是確實有傳承,但至少明清人認為有吧,影響到了現在的寫法。

2樓:譚樊馬克

栗是木(樹)上面有形如栗子的部件。

慄粟是公尺的一種,上面的部件是模仿的穀穗。出現較晚,可供對比的不多。 @gm zeng 先生說粟是小公尺,白語今天還這麼叫。

粟說文認為兩個部件上面都是「 」,實際上慄上面的不是,而是象形的殼鬥(慄)。後世演變才混同。這個「 」隸變成為今天的「西」。

好玩的是,慄的古文寫法真的有「西」……

3樓:

為毛捎帶上傈僳族,傈僳是新造字,音譯傈僳族自稱lisu。按道理應該寫作「裡蘇」,就像涼山彝族寫「諾蘇」,貴州彝族寫「那蘇」,雲南彝族一支寫「聶蘇」,怒族一支寫「怒蘇」,四川一支西番寫「爾蘇」,另一支西番寫「呂蘇」等等。-su是字尾,某某類別的人,xx者的意思。

諾-那-聶-怒,是同源關係,「裡」與這一組自稱可能也有同源關係。

單說慄與粟,哪個大拿來說一下,它們上半部分好像一直是相同的,同為 。是不是慄和粟還有過通假關係? rig - s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