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分是相對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統一的基礎是實踐。請問「統一」在這裡的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1-06-04 01:13:17

1樓:渺小而永恆

首先整理一下問題

二者統一的基礎是實踐,這句話中統一的意思是相互聯絡麼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聯絡的基礎是實踐麼

首先是相互聯絡,什麼是相互聯絡?指事物間相互影響的可能性的必然存在性,即事物之間必有相互影響的可能。指事物都具有的客觀實在性,這是事物間的普遍聯絡,是上面敘述的可能性的基礎。

我們再來看,統一確實有這個意思,然而這樣說實在過於空洞,有充實的必要。首先是,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在作為人的認識的兩部分,沒有人只有理性認識或感性認識,二者皆存在(嬰幼兒除外)。其次,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都是人的認識的形式,它們本質上的職責是幫助人們獲得資訊,就這一點來看,它們是統一的。

再者,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即看到,聽到,摸到等感官性認識是概念,判斷,推理的基礎,就概念本身來說,概念不過是對客觀實在的抽象,比如說紅色,作為一概念,我們頭腦中馬上有與之對應的表象出現,或是蘋果,或是一幅畫等等,這種對應關係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就內容來看,它們是統一的,即感性認識的內容是理性認識內容的基礎。最後,就形式來看,它們都是人的認識,要受人的尺度的干預和影響。

第二個問題,它們聯絡的基礎是實踐麼?答案是是的,首先,就它們的起源來看,理性認識能力本質上是抽象思維能力,即對事物部分本質進行認識的能力,人類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尤其是使用工具時,這要求他們對工具的特性,也就是部分本質達成認識,也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手和其他的身體部分的作用達成認識,即手,工具和他們自己已經分離了——在頭腦中的分離,這令人們對事物的部分本質的認識成為可能,他們開始知道木棍要削尖後才能用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尖這個概念正在悄悄形成,只不過還沒有以語言的形式出現。

其次是在現代社會中,兒童理性認識能力的形成也與上述內容有關,這與每乙個現代人息息相關。(先打到這裡吧)

2樓:三 三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感性、理性一直是共存的,互補的;很多時候,人們認為理性認識重於感性認識,這是一種偏見;看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麼,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部相對論,就看自己怎麼去定義,在什麼環境下去認知,區分感性、理性,自擾罷。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相互滲透關係?

捏你耳朵 首先,太絕對哦。其次,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並不是指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2967476134 如果有人問你,你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嗎,你可能說 情緒怎麼能隨便控制呢?有高興事就樂,有傷心事就悲。這是人之常情嘛。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愛利斯認為 正是由於我...

什麼是核密度估計?如何感性認識?

其實現在影象處理 深度學習裡用的資料增強 data augmentation 技術就是一種 核 密度估計。核密度估計 KDE 從一堆離散資料中產生乙個密度函式,其對應的分布等價於先從那些資料裡等概率抽乙個,再加乙個雜訊 由核決定,如正態核就是加乙個正態雜訊 拿我非引數統計ppt的一張圖 現在觀測值為...

試圖對我的大學4年形成一點理性認識

joyyayy 可能感性太多了吧.但是別人對你一點好你就掏心掏肺的真的挺傻的.特別是在愛情裡單方面的付出渴望想要獲得和自己付出一樣的回報但是卻失望了最後傷心難過的都是自己 雙向的奔赴才有意義 少想一點或許就沒事別想那些有的沒的了哈哈哈哈哈快快樂樂的吃吃喝喝很棒滴! 鐵幻橋 付出是你自願的,這個過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