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是不是要絕情?

時間 2021-06-03 10:21:45

1樓:不知道用什麼名

諸法因緣生因緣盡故滅。

一切都是因緣來的,因緣盡了也就沒了。

一家人其樂融融,其實無非就是高速公路上的幾輛汽車,過了收費站各走各的路。

絕情?!佛法完全不講人的道理……

2樓:佛子

斷滅見!愚痴行!廢物!

誰說學佛要絕情,在菩薩道的修行的人都是絕情了?都是斷滅見!佛說五蘊皆空,聽懂了嗎?

佛說!既然佛說五蘊皆空你怎麼能聽懂,去尋空性,就是愚痴!人哪來那麼多清靜?

妄想!佛說直心也不明白,只尋求乙個清靜地,貪欲!能破開自身的五蘊才叫五蘊皆空,看經都看傻了。

3樓:

emmmmm

我中秋的時候去寶通寺玩。可能是節日的原因,好多師傅都在。

剛分手,心情有點低落,又看到這個

挺難受的。

也是我運氣好,準備回去的的時候看到有人買紅帶寫祝福,我也買了

順嘴問了一句師傅能不能幫我看看姻緣。他說可以,但是要收費。emmm,不是四大皆空嗎?

行吧,給了錢。

他拿出乙個手機,好先進,盡然是手機算的嘛。

過了會他說:你前一段感情結束了,你倆的緣分只有半年,現在緣分盡了,不要強求。

他說這話我才信他是有點本事的,我倆確實談了半年。

接著說,我這輩子有三段感情,這才結束了乙個。不過也不用慌,下一段感情也不長,差不多一年左右,之後就會遇到我的正緣了。

還說第二個人應該出現了。我想了想,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第二個人應該是我的同學,他之前聯絡過我,但我拒絕了。

說實話我前任對我真的挺好,就因為他很好,所以我才難受。

而且我也不想再談了,有點心灰意冷。就問能不能避開,或者我跟他學佛法?

他說,他算的或許有偏差。但緣分這個事真的奇妙,不知道怎麼避免。還有,學佛法不是讓人斷情絕愛,只是讓人心淨空明。

他是這麼理解的。還勸我放開,不要瞻前顧後。不要刻意去改變什麼,順其自然就好。

真的,假期結束了天天忙工作,也漸漸淡忘了。

又快要放假了,我同學喊我出去玩,我要問問那個師傅,去不去。

4樓:木頭

學佛要修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世人所謂的情,是源於自我自私的心,有自他分別。學佛卻是要先破我執,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要無相所以要修大慈大悲心。

5樓:林錯

學佛首先是學會正確的愛。

在《聖經》裡有一段對愛的定義: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對人對事做到這個份上,優婆塞戒經裡的供養父母妻子師長下屬等等的不放逸行就圓滿了。

而五戒十善的不放逸行,是學佛首先要修行的。

所以,學佛並沒有絕情。

6樓:南無阿彌陀佛

學佛需要看破放下,不是絕情。

《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學佛之後,是不是會使自己物質貧窮?

慢即是快 學佛與貧窮沒關聯。佛學是心學,心開了一切都開。此身是道場,生意場是道場,處處都是道場。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心靈樂園 此生遇到大乘佛法,學習這麼深奧的佛法,是真正的福報。雖然世俗人認為,像比爾蓋茨那樣富有,才是很大的福報。但從長遠的角度或從了脫生死的角度來講,龐...

理財是不是要趁早學?

1004 理財應該早學,貨幣是生存的基礎,早點懂錢,早點會用錢就能掌握生存的基本理論,這一點是絕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的,別抱怨父母不懂因為他們也是這樣的生長環境過來的,不過理財肯定是有風險的,在早期的時候,即使虧損,這又能虧損多少,但是當你老了的時候再去理財,那時候估計虧損一次,就有可能讓你陷入萬劫不...

學佛,又素食,是不是很難找到物件?

釋逍遙 怎麼可能,我哥就是,學佛,並且素食,學佛之前十分猥瑣,學佛之後,整個人精神抖擻,一身正氣,並且娶了個超好的大嫂。當你變好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吸引更好的人,不用擔心的。 似是故人來 問 學佛,又食素,是不是很難找到物件?答 君不見,社會上目前有很多大齡試婚男女,還是單身,沒有合適的物件,這些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