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慈悲的做人?

時間 2021-06-03 10:01:58

1樓:培訓師胡一夫

正念是一種心靈境界,只要定期練習,就可以幫助你對當下產生具有包容性的真實體驗。通過不加評判地將注意力刻意集中在當下,你就能做到這一點。大量研究表明,正念可以促進生理、心理和超越個人的健康。

在不斷追求更快的世界裡放慢速度,似乎有悖直覺。然而我認為,只有放慢速度,你才能做到更有成效,自我滿意度也更高。

如果乙個木匠的鑿子鈍了,他該怎麼做?不管他承受的壓力有多大,都必須費些工夫把它磨快,否則就沒法把活幹完。

同樣,對於CEO來說,只有先沉下心來,才能恢復冷靜、重獲力量、理清思路,然後繼續做好手頭的工作,帶著慈悲心去領導他人。

2樓:

長明的酥油燈,悠悠的轉經筒,紛飛的經幡下,他一步一蓮——「你一直在我心裡/沒有從前/也沒有永遠/我在娑婆世界的每一次跋山涉水/都只為尋你/與你相見」。

那一日,我「遇見」了一位活佛,他對我說:「其實,我們要修的,是一顆真正捨得而慈悲的心。」

他叫丹真絨布,色登寺寺主。我們未曾照面,一切皆緣於一部叫《最美的生命》的修行隨筆集。活佛丹真絨布仁波切以溫暖又清新的筆調,從生活點滴入手,撥開貪、嗔、痴、恨的雲霧,如兄長般赤誠地引領讀者放下糾結、撫平煩躁,細細地感悟世界的善美,進入澄明的境界。

書有「三獻」:

一獻帶來美好和快樂的人,

二獻世間所有的母親,

三獻追求最美生命的修行人。

書分五卷:

首卷以藏地生活為基,訴關乎修行的成長歷程,道對母親的追思、對上師的感恩,嘆畢生難忘的觸動與溫情,其思想由內心偏愛萌發至世間普愛,以「我小時候那些事」命名。

卷二為「色登寺那些事兒」,一段對自我心性磨練的剖白,善護念、化嗔恨、修無常、悟慈悲,沒有晦澀難懂的佛學素語,用日常之種種言心性之忍、容——「真正能夠永遠陪著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的善與惡。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放下。」

卷三以修行人為核心,真正的修行人未必奪人注目,恰恰是那些看似平淡無奇者最是令人敬佩,如加查巴德殘破寺廟中閉關三十年的老者,如衣衫襤褸、身上只留有乙個白度母擦擦模子的流浪者,如每日虔心磕頭頂禮的榮巴農民,又如轉經輪不離手的旺扎。精進的修行人,或其貌不揚,或身份各異,不變的,是平凡中潛心的堅守。

在卷四中,丹真絨布特地從生活的點滴繾綣中點撥紅塵之思。苦惱與窘境、留戀與貪念均是在所難免的羈絆,尋澄明之境,或許未必徹悟,不如先學放下。

全書以「修行到底要修什麼」為尾卷,整卷最直接的感觀為「澄澈」二字,作者的通透引發讀者的沉思,修行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哲思。

既為《最美的生命》,其「最美」又當何解?丹真絨布在序中直言:「人生雖有高低起落,但人的本性是沒有快樂與痛苦的。

能記住這一點並且做到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都保持清淨的人,我覺得他的生命是最美的。」在生活的風塵僕僕下,於「修行」二字,人們易誤入歧途、易有失偏頗。若聽厭了「做乙個向善的人」,不如思索「做乙個歡喜的人」。

從卷一中的「歡喜心」至卷四的標題「做乙個歡喜的人」,「歡喜」二字貫穿全書。於己歡,於人喜,不負韶華與光陰。讓內心時刻歡喜的過程,是接受苦難的降臨,是放下執念的割捨,是靜心專一的修行。

「『靜聽花開』是在寂靜裡尋找圓滿,『傾聽風聲』是在繁華中取得寂靜,同樣都是對我們內心的關照。」生命本來就是美的,丹真絨布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水晶,這顆水晶就是我們的本性。

」可惜世間太多的慾望與雜念讓這顆水晶蒙塵。擦拭水晶之舉即洗心,亦是我們口中的「修行」。水晶最初的通透與純淨何不就是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清淨?

何不就是活佛在序言中談及的「最美的生命」?!

若說「飽含歡喜心,成為歡喜人」是途徑,那「慈悲」則是內涵。萬物皆有情意在,慈悲者,當學會謙遜與捨得。讀罷《最美的生命》,最大的感觸,便是在丹真絨布的點滴筆墨下,「我執」在「我讀」中嘗試化解。

「在我們猶豫著要不要去看花,哪一天去看花,去南邊看花還是去北邊看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棵開花的樹下,還有人等你嗎?」水中月、鏡中花,再美也是妄念,世人苦樂同一。

「悅而不貪,苦而不怨」;不亂內心,不亂方向。不如靜下心來相逢《最美的生命》,遇見丹真絨布身體力行的慈悲;不如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開一扇小軒窗,為自己的心靈時時梳妝。

文/壽昕昀

3樓:快樂設計人Pony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點;你低,我便湧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動,我便隨行,決不撇下你的孤單;你熱,我便沸騰,決不妨礙你的熱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決不漠視你的寒冷。上善若水,從善如流;如水人生,隨緣從眾。

4樓:超物質

無欲無求的情況下,你才會為別人慈悲無償的付出。如果自己慾望繁多,你的付出都是情感,情感的付出都是索取回報的,沒有回報就是產生怨恨。所以情感的付出就是有愛和恨兩種心理表現,善惡兩面都有。

慈悲是單一的,無私無償的付出,但這樣的付出不見得別人理解你,說不定還會說你害他,騙他的。

請問佛如何定義慈悲?

護法居士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清淨慈。何等為十。所謂 等心清淨慈。普攝眾生。無所揀擇故。饒益清淨慈。隨有所作。皆令歡喜故。攝物同己清淨慈。究竟皆令出生死故。不捨世間清淨慈。心常緣念集善根故。能至解脫清淨慈。普使眾生。除滅一切諸煩惱故。出生菩提清淨慈。普使眾生。髮求一切智心故。世間無礙清淨慈。放大...

我們如何才能擁有慈悲心,有慈悲心和關心他人有什麼區別,如果按照佛教,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人?

能依 個人覺得 真正的慈悲,是智慧型的體現!有福的慈悲,是教育或傳承的 有為的慈悲,是求福的 無為的慈悲,是智慧型的!是了知因果後,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因為慈悲喜捨,是智慧型的體現,是布施的行為,會收穫福慧雙收的結果。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如何擁有慈悲心?假如你沒有被教育成把慈悲當性格的話,那就如我一...

什麼是真的「慈悲」?你遇到過的「慈悲」是什麼樣的?

慈悲,慈 是愛,用愛融化恨和怨 悲 是痛,用憫苦和傳道解除苦。底層邏輯是無我 大愛 分享 奉獻。這很難達到,一般人只能逐漸修行慢慢接近 慈悲 的境界。需要智慧型,才能悟到 眾人即我,我即世界 滿足這些的才是 慈悲 其他的,也許 愛 也許是 善良 但都不是 慈悲 遇到的過這樣的人很多,眾人皆佛,大隱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