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地名的中英文發音差距那麼大?

時間 2021-06-03 08:51:34

1樓:Kirigawa

中英文發音差距肯定會大....

日語的漢字的性質其實也是表音為主,而中文是表意為主。英語拼寫完全是標音的文字。

例如"廣島" 英語(Hiroshima),日語 (広島/hi-嘍-西-麻)和中文普通話的慣用讀法(guang'dao)

這裡我認為中文撿了漢字的便宜,和日本一樣,都在使用著漢字。因為日本語的廣島,寫成日文也是漢字的"廣島"(字形因國家差異不一樣),就直接按照自己的慣用法讀了囖。而英語使用者卻不知道漢字為何物,恰好日語雖是漢字構成,也有它的讀音,那就照著它讀。

(並且還把日語的"ラ"行慣用成r-)

同理還有說中文時慣用的比如:

"田中(tian zhong)先生",而不會說"他那噶"先生

我去"輕井澤(qing'jing'ze)"泡溫泉了,而不是我去"卡魯伊咋瓦"泡溫泉了。

類似概念如用英語發音念法語義大利語單詞。

2樓:言回

中文裡大多數外國地名的唸法都是按照某種語言的發音音譯過來的,但日本是個例外。日本的文字(包括平假名片假名)是從中國引入,再發展變化形成的,從引入的那一天起就是「看漢字念和音」的使用方式。他們借了字,然後給每個字安上了日語的發音後使用。

比如「大」字,就被安上了だい、おお、たい等發音,「阪(阪)」就被安上了さか的發音去使用。日本的地名和古時候相比變化不大,所以日本地名大多數是漢字。然後到現在,情況又反過來了,我們看著日語漢字,念的中文。

畢竟要乙個不會日語的中中國人對著用漢字寫的日本地名唸出日語發音實在是太折騰人了。而西方國家的語言沒有漢字,所以只能按照國際慣例,根據日語發音去音譯。比如大阪我們就直接念的漢字發音dàbǎn。

但是大阪日語念オオサカ,發音是oosaka,英文就直接音讀,讀OSAKA。包括名字也是一樣。山崎賢人,日語寫做山崎賢人英文的話按西方習慣名在前姓在後,讀Kento Yamazaki。

當然,如果日語裡沒有漢字,全是假名,那我們念日本的地名和人名也只能音讀了。

3樓:keyaki焼

中文讀日本地名一般情況讀漢字

英語讀地名一般讀羅馬音

比如雑司が谷這個地方,我們一般會讀「雜司谷」

而英語母語者則會讀Zoushi ga ya那個が,中中國人一半不會讀出來,而日語中有這個音

4樓:王子浩不花

日本地名是用漢字表示的,漢字這種文字模式是無法記錄讀音的。所以一套漢字可以有很多種讀法,日本有日本的讀法,南韓有南韓的讀法,越南有越南的讀法,但是英文是拼音文字,他只會去記錄日語讀法的讀音而不是其他的讀法。

漢字在東亞諸國曾經通行,這是中國文化曾經輝煌的證明,各個國家紛紛廢除漢字,日本的年輕人也在減少漢字的使用這也是中華文化吸引力下降的必然後果。

5樓:円都之僕

日文地名的英文發音基本可以說就是日文發音。

直接用了羅馬音,外加洋腔讀出,就好比中文地名用拼音寫再用英語的習慣讀出來一樣,本質上還是日語(中文)。

而日文地名的中文讀法則是根據漢字來的,對於有日本漢字這種有兩套讀法(音讀訓讀)的存在,外加地名中的某些習慣讀法,導致其發音多樣化(所以英文讀法變化會很大)。但因為只要是能用漢字寫出來的,那麼作為中中國人就只有一種讀法,所以中間的差會比較大。

總而言之,不存在什麼英文讀法,說到底只是中日雙語在漢字上的差異(抑或是日本漢字發音的特殊性)罷了。

為什麼日本地名都用中文?

為什麼日本地名都用中文 漢字 在日文中漢字是嚴肅正式的文字,需要嚴肅表達的東西都會漢字書寫。地名自然是很嚴肅正式的東西,以前用漢字,以後也會用漢字。我們網民也會在網上各種 gg mm 萌萌噠的,但絕不會在現實正經場合用這些詞。 levo 日本人一般會認為漢字更文雅,地名傾向於用漢字寫很容易理解,和現...

為什麼有人不喜歡中英文夾雜表達?

奶茶半糖 看語境吧。像問題中那種翻譯比較費時且業內通用的詞,夾雜一下完全沒問題。但是,中文有相對應詞彙,且居住或工作在通用語為中文的情況下就會讓一部分人反感。畢竟都用漢語,在大部分人還需要反應一下的情況下使用這種中英夾雜的交流方式會給別人增加麻煩。 GagaKe 1 某些英文不好的人刻意拽英文,只會...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中英文混合著講話?

三分之一的半吊子 絕大多數對這種現象反感的人都不是那種圈子裡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的工作生活是用不上英語的。漢語裡有句話叫入鄉隨俗,英語裡有句話叫 when you in roman,do what romans do.他們惹人厭也是這個道理,我不信他們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你讓這些人去外國玩玩,你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