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眾生品中舍利弗與天女的一段對話,愛好者們可否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時間 2021-06-03 08:13:08

1樓:wwbld

道非修成,修成還壞。這是般若經系統對佛法的統一口徑。

舍利弗問解脫法,天女答並無此法,若有此法,即不解脫。所以歸於無所得。

在《阿含經》中須深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須深問比丘,何等是解脫勝法?比丘說你問題不對。須深復問佛陀,佛陀答,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所以涅槃非【法】,既然如此,涅槃無【法】通達。這是「道非修成,修成還壞」的另一種說法。

文中有煩惱即菩提這一主題。但不是有煩惱,有菩提。而是因煩惱有菩提,因菩提有煩惱,所以沒有菩提自己,也沒有煩惱自己。

既然沒有菩提自己,又何處去修菩提呢?所以天女說,「若有得有證者,即於佛法為增上慢」。

2樓:kimartham

補充一下。主要是後半段,天女說無所得證。道理很簡單,就是不要驕傲,保持謙虛。任你取得再大成就,證得再大境界,都要回歸平常。

3樓:當下的幸福

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湊過來「胡說八道」了,就當拋個磚了。

這句話的核心是:「貪嗔痴」或者叫「淫怒痴」就是「戒定慧」,這是一體的兩面,或者說根本就是一體。

即:在貪欲中不起心動念,才是真正的戒,在憤怒中調服其心才是真正的定,在愚痴中關照轉化才是真正的慧。

如果是絕對的遠離,甚至隔離外塵外境而獲得的戒定慧,並不是真正的戒定慧,那只是佛針對痛苦煩惱太重的人,給出的一種快速成就的「權宜」之法而已。

舉個例子,比如有人說自己經常修定,可以做到自己乙個人多少年也不生氣,很了不起吧。但這時突然上來乙個人,無緣無故打了他一巴掌,頓時火冒三丈,要和人拼命……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個「定」是假的,是在自我隔離、自我逃避狀態下,自以為是的「定」,是經不起嗔怒洗禮的定。

所以真正的大修行,是不必遠離人群的,該幹什麼幹什麼。不去接觸異性,怎麼能知道自己的淫慾有多重;不接觸引發怒氣的情境,怎麼能知道自己有多麼容易被引燃;不去經歷迷失和困惑,怎麼能知道原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發現貪欲來了就在覺照中轉化貪欲——戒公升起了;發現憤怒來了就在覺照中轉化憤怒——定公升起了;發現愚痴迷惘來了就去學習、參悟和覺醒——慧公升起了。

如何轉化?就那麼盯著「看」,就任其自來自去,不就已經解脫了,還用刻意的去「離貪嗔痴」?難道費勁的逃避或者掙扎著脫離時的狀態是「解脫」?

這種針對貪嗔痴的修行,才是真正的在轉化「阿賴耶識」中的習氣種子,是真正徹底的修行。

所以真正的大修行是不會離開人群的,或者說雖然一段時間內可能會遠離,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人群中成就的。

因為如果離開了引發貪嗔痴的現實環境,也就離開修行的基礎。「離境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很多人都以為佛法就是坐禪,其實就是把瑜伽冥想練到上天入地、把四禪八定能玩出花來,也不過鏡花水月一場。不改變習氣種子,一切雖時可能清零;相反,習氣種子哪怕變一點兒,離圓滿覺性可能都會近一大步。

最後送朋友們一首拙偈,這基本上已經是我對修行最深的理解了:

對境不著境,方為真解脫。

逢緣不攀緣,得失自然落。

要得無為法,有為中自得。

欲求無生滅,即與生滅合。

祝福朋友們!

維摩詰經是虛構的嗎?

若堅信 有意思,現在有說 地藏經 是偽經的,有說 楞嚴經 是偽經的,有說 普門品 是偽經的,有說 占察經 是偽經的,有說 僧伽吒經 是偽經的。現在開始輪到 維摩詰經 了嗎?我好奇,啥時候輪到 華嚴經 和 大般若經 差不多整個大藏經已經被刨乾淨了,還想來點啥? 獨行者 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就是有引人入...

請問維摩詰居士是如何修梵行?

普波居士 我們佛法修行居士都修諸菩薩梵行,這很平常的。居士有家室也是正常的,這不影響修行。看來你對佛法了解的不多,梵行是指清淨修行,要發菩提心,勤修六度萬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離一切相。修證如來清淨自性,這就是梵行。簡單的說,乙個修行人居家生活,不影響戒除殺 盜 淫 妄 酒等惡業。方便的說,乙個人...

維摩詰的語默不二與佛陀的拈花微笑是否本質上是異曲同工的?

soulray 二者本質上沒有區別,均是在更高維度的交流。任何事物都是全息的,佛有萬千像就是這個道理,但我們這個世界因為維度較底,一次只能顯示一種狀態。比如現實中的三維事物如果投影到二維平面上,一次你只能是投影一面,正面或反面。同樣的從佛菩薩的更高維度無法向我們一次性展示更多的東西。所以佛也說自己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