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詩歌的張力?

時間 2021-06-02 21:03:30

1樓:白兔搗藥成

我從乙個角度偏頗地說說我的觀點。

我以為,詩歌的乙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對語言的開拓。這就是說,詩歌要在日常語言和語法之外另有一種表達。這種表達有違常識卻不違直覺。

如果達成這一點,那麼在常識和直覺之間所形成的矛盾就叫做詩歌的張力。

試看:「香稻啄餘鸚鵡粒,梧桐棲老鳳凰枝」

此句形象生動,令人印象深刻,但仔細分析卻發現這語言「不知所云」。什麼叫做香稻啄餘?什麼叫做鳳凰枝。我們說不明白,心下卻有一番印象在。這可看作詩歌張力的一證。

更為經典的是下面這句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這裡我不做分析了,可自行琢磨。

現代詩歌中這種現象有時更為鮮明。試看海子《抱著白虎走過海洋》全文

傾向於巨集偉的母親

抱著白虎走過海洋

陸地上有堂屋五間

乙隻病床臥於故鄉

傾向於故鄉的母親

抱著白虎走過海洋

扶病而出的兒子們

開門望見了血太陽

傾向於太陽的母親

抱著白虎走過海洋

左邊的侍女是生命

右邊的侍女是死亡

傾向於死亡的母親

抱著白虎走過海洋

你感受到了什麼?印象鮮明,卻「不知所云」,有所表達,卻看不真切。每一句話似乎都能理解,組合起來雖然不懂,卻能感受到一種冥冥之中的微妙情緒。這也許就是詩歌的張力。

宕開一筆,人們常說「詩無達詁」,意思就是說詩歌沒有辦法解釋清楚。那麼詩歌為什麼解釋不清楚呢?我想就在於詩歌的張力:

有違常識,不違直覺。因為不違直覺所以並不是胡言亂語,因為有違常識所以難以統一人們的理解,進而造成了在每人心中自成一種風景的「詩無達詁」的現象。

總之,我所以為的「詩歌的張力」至少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為「有違常識卻不違直覺的表達」。

2樓:0年舊港

瀉藥。張力在物理學上的解釋是:物體受到拉力作用時,存在於其內部而垂直於兩鄰部分接觸面上的相互牽引力。

往白了說就是物體反抗伸張變形的力。同理帶入到文學中就是欲散而凝而不散,乙個中心思想用各種修辭去天馬行空的抹除這個核心思想,但最後只是將他隱藏了起來。鄙人陋見,請指教。

3樓:王葬雨

張力,本意就是水面讓水滴凝聚圓潤而不分散的力量。

同樣的,詩歌具有張力,就說明這首詩全篇對中心觀點的凝聚感十分強烈,比如致橡樹通篇圍繞著愛的闡述,這就是具有張力的詩歌。

前些年近現代抽象主義莫名興盛,外行也紛紛效仿,寫的都是驢唇不對馬嘴,所以張力就可以用來衡量詩歌的中心主旨是否明確,有沒有在某些句子中偏離出主題的效用範疇。

什麼是文字的張力?

horn 張力這個詞來自物理,所以先搞清楚物理中的張力指什麼 很簡單,就是同時往兩邊拽的力。文學上的張力同理,就是同時呈現兩個極端,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對比。可以是情節上的兩個極端,可以是情緒上的兩個極端,可以是語言風格上的兩個極端。等等等等均可 言有盡而意無窮。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

什麼叫做偏見 什麼叫做偏見意識 一樣的嗎?

阿宅time 我覺得是有區別的。偏見 應該是一種你已經表現出來的行為,比如在你見到某個人,因為某些人說的話,某些不合自己三觀的行為等,在進行某些決策或說話時就已經表現出來的你的偏見,你也是能意識到自己對他的偏見的。偏見意識 應該是你心裡自成一套的對不符合自己三觀或不受自己喜愛的人群的標準,從而可能對...

什麼叫做尊重?什麼叫做客套?尊重與客套的區別是什麼?尊重是否等於客套?

東木 客套是一種外在的禮貌的行為舉動,但如果缺乏真誠的客套,就代表的是虛偽的內心活動。而尊重是對待別人的一種態度,他會有很多表達方式,包括理解 認可 接納等內心活動以及關心 幫助 傾聽等外在的表現。 人間小錦鯉呦 不等於。尊重是存在於任意的兩個人之間,不管你們多麼親密,多麼友好,甚至於父母和孩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