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但是又說做事不要猶猶豫豫,這兩句話不是衝突嗎

時間 2021-06-02 18:58:39

1樓:燁華

這個是相對於性格特點而對的,如果乙個人做事猶猶豫豫那便要勸他雷厲風行,不拖拉,但是乙個魯莽的,大膽的人你便要勸他三思而後行這樣才能使他不會由於犯錯,很多時候話在表面上看上去是衝突的,但是在實踐中在很多場合都不衝突!

2樓:李喆

「三思而後行」的後面還有四個字:「再思可矣」。意思是說:

不要翻來覆去地思來想去,要果斷一些,認真思考一下,再認真確認一下,就可以了。也即,本無矛盾,要「三思而行」是後人曲解。

3樓:水雲間

其實應該說是「思」和「行」是分開的,三思就是考慮周全,免得事後留遺憾,這個時候允許猶豫。一旦做了決定,那就是「行」了,既然考慮成熟,又何必磨磨蹭蹭呢?做事猶猶豫豫那是事前沒考慮好,兩者應該不犯衝突吧!

4樓:稻草人

首先,矛盾具有特殊性,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其次,三思而後行和猶豫不是一回事,不能畫等號,從詞性角度,前者是褒義詞,後者相對貶義,從詞義來說,前者是強調全盤考慮,顧及方方面面,最終採取的措施,是做事穩重的體現。後者做事思前想後,顧慮重重,不夠果敢,以至於束縛手腳,錯失最佳良機。

5樓:常178

今天中午吃什麼東西你想乙個小時決定不了,有人叫你別總猶豫不決。

乙個人前面離了一次婚,現在要離第二次婚了,有人勸他三思而行。

衝突嗎?

6樓:知樂

三思而後行,是多思考,可能遇到的情況,狀況,後果無論好壞不要猶豫是,你所想到的這件事情最壞的結果能不能承受,在承受範圍之內,或者就算在範圍之外,只要不超範圍過多,成功之後,可接受,不要猶豫!去做就是了

也有些事情,不需要過多思考,去做就行,比如:目標,業績,任務等等。。。

很多事情不需要你去過多思考,只要做!行動起來!

7樓:加油加油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文字如果拿捏不好,或者放在不同的語境,意思完全不同,甚至像你提出的問題一樣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

因此,要想準確地弄清文字的真正含義,需要考慮文字所處的環境。

關於「三思而後行」以及你所說的「做事不要猶豫」正是環境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含義。

在這裡,環境是指事情的確定性。「三思而後行」是在事情確定性很低、充滿了變數、具有高風險的前提下需要考慮的情況。而「做事不要猶豫」則是在成功的機率很高、風險不太高的前提下需要考慮的情況。

但是不同年齡及不同經歷的人對風險的定義完全不同。年長的人抗風險能力必定低於年輕人;經歷過大風浪的人抗風險能力也必定越強。

旁人的評價只應作為參考,而不應作為衡量做與不做的標準。

8樓:碎宗宗主

老實說,我並不想回答這個無聊的問題,語句順序,口氣,邏輯都幼稚的可憐,建議你看看圈子裡的文章。你的問題中學教材上有,先想後做,不予盾,這叫方法好。先做後想行動

9樓:T小k

兩者對應的情景不同,三思而後行,通常是在面對一些重要問題(利弊佔比均很大),需謹慎,而不要猶豫一般是面對一些難得的機會(利弊較明顯偏向利)。

10樓:飲冰室門人

這句話有出處的,《論語》當中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孔子聽說後講:再,斯可矣,認為想兩遍就好了。做事確實不能優柔寡斷,但也不能決然武斷,取中庸之道。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勇敢果決,而不能躊躇不前,首鼠兩端。

11樓:講故事的人

不衝突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東西。

人有很多種型別。有的人做事衝動,欠考慮,因此對於那個人來說要三思而後行。而有的人情況則和他完全相反,因此不要猶猶豫豫。

乙個人在不同階段有這不同的狀態。例如我們在一件事上猶豫了很久,就迫切需要快刀斬亂麻的精神。而有些時候,我們則過於急躁,因此需要三思而後行。

12樓:大熊

沒有衝突啊,所謂三思而後行,我認為做事應該有個規劃,明確做事的目標和方向,特別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更應該如此,一旦目標和實施方案確定,就要果斷的去執行,就不在猶豫。所謂的猶猶豫豫本身就是在做事前就猶豫了,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案,不知道怎麼做,無從下手。所以凡事應多考慮周全,有規劃,有目標,有方法,有處理事情中可能會發生風險的應急方案,就可以去實施,實施中要有自信,要堅決,就一定可以有好的結果。

13樓:張幸運

首先要明白:「三思而後行」與「優柔寡斷」是兩個概念。

三思而後行:強調要考慮好各種做事方法可能帶來的後果,同事要做好應對後果的準備。從而挑選乙個最好的方式。

做事猶猶豫豫--優柔寡斷:主要是拿不定主意,前怕狼後怕虎。

所以兩者並不相同,也無衝突可言。

14樓:公尺知凡

做事三思而行是對事做不做選擇上,慎重選擇,多方位利害考慮全面。思路清晰明白,無怨無悔。

做事不要猶猶豫豫,是指面對。事臨頭,把握時機,當機立斷。因為好多時機僅是一閃而過,猶豫了反而把握不了。

個人淺見,希望我說明白了。

15樓:

其實,我覺得並不衝突。前者是說做事情不要莽撞、衝動,要經過謹慎、縝密的思考過後再行動。後者可以理解為一旦定下目標定下計畫就要堅決、快速地去執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前者是戰略和戰術,而後者是決心和態度。

16樓:高階悟

中國上下五千年,任何事情都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都振振有詞,所以想做事情不必考慮這些文字遊戲,要隨心而動,有感而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快樂。

17樓:默示觴

做事前想好怎麼做(三思而後行!)

你都想好怎麼做了(猶豫什麼呢?)

這是對於一件事時空上的不同,

做事前思考,做事時果斷

如果對於一件事時空上的相同,

分具體情況,

我不信你口渴喝水還要思前想後,

也同樣不信你過個馬路要寫遺囑。

舉另一情況,

我不信你和領導說話敢肆意妄為,

也同樣不信你生個大病敢亂吃藥。

知識是活的,人可能是活的。

18樓:墨軒·白棋

其實並不衝突

做事不要猶猶豫豫,這裡的思考是過量的了,通常已經不是三思而後行,而是千思萬思

而且可能還不行

三思而後行,慎重全面地考慮問題,並且行動,強調了嚴謹的行事作風而猶猶豫豫更傾向於,過度的思考而導致難以行動也就是說,這兩種說法已經不是乙個概念了

所以不存在矛盾的說法

19樓:李妙林

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

「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麼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

」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

同樣的問題,孔子給出完全不同的回答。因為前者做事莽撞,而後者行動力欠缺,正所謂因人施教!

20樓:王學湛

三思而後行——決定要做之前,要「縝密思考」;

做事不要猶猶豫豫——決定了之後就立刻執行。

這是在決定前和決定後兩種條件下應有的行為。

21樓:rille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季文子做事之前總是會思考很多遍,孔子聽說後說到:「思考兩遍就可以了」。

所以,三思而後行和不要猶猶豫豫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衝突的。

但是,如果把三思而後行的重音放在思和行上,這句話就可以作為我們的行事標準了。當思考多次的結果都是同乙個的時候,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在思考,而是去行動,即謀定而後動。

引申以下,只思不行,和只行不思分別是猶豫懶惰和魯莽這兩個極端。《論語》中,有句話也說明了這個意思「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

22樓: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世界是矛盾統一的,既有矛盾又有統一,三思後行與雷厲風行也是,它們在乙個環境中是矛盾的,但是放到更大的環境中,就是統一的。

比如,一件事情,總是事情發生—了解資訊—做出決策—執行決策這麼乙個過程,在執行的時候,要麼三思後行,要麼雷厲風行,不可能兼得。但是放到整個事件週期這個更大的環境中,你就能夠明白,我們決策環節可以三思後行,執行環節可以雷厲風行,這就是乙個統一的過程了。

人們在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側重於乙個方面,大多數側重表象,因為表象大家都看的見,最好溝通。但是表象之下,我們還的看到時間的整個過程,全面的看問題,就不會遺漏資訊,就不會覺得矛盾了。

如果再放大點看,從一件事情到幾件事情,因為重要程度,緊急程度等都不一樣,有的三思後行,有的雷厲風行,也不是不可以啊。

最後,所有雷厲風行的背後,一定有三思後行的思考,否則就是武斷。所有三思後行的背後,也一定有雷厲風行的表達,否則就是不夠堅定。只有既雷厲風行又三思後行,才能做出好的決策,成長更好的自己。

23樓:冬鶴

我並不覺得有些衝突,但這兩句話都是規勸於你,的話,但如果說這件事你猶豫不決,那你就要嗯考慮考慮,盡快做打算, 有一件事你猶猶豫豫,別人在催著你去做這個決定的話,你要考慮一下這個事情到底重不重要,對於本人對於自己來說到底重不重,要正所謂快刀斬亂麻,這件事你一定要

24樓:簡簡單單

這兩句話都是規勸之詞!真正的明白人遇事兒自然知道怎麼做才最有利!要明白,人與人是不同的。

個體的差異很大概率會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本質上提公升個體實力才是王道!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嘛!

25樓:筱可愛

這句話針對的是兩種不同的處事態度:「三思而後行」並不是猶豫的意思,而是在你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把握後再去踐行;猶猶豫豫指的是做事不夠果斷,想三想四,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連方向都沒有想好,想太多必然無法踏出踐行的那一步。所以二者並不矛盾呢。

人們常說要創業,要創業,那麼小資金到底如何創業?

芊謙 14年一頭紮進會展行業,至今仍是一頭霧水,不過依舊是不斷的精進自身,光桿前行,乙個人,把路子想清楚了,慢慢走,沒辦法,第一桶金總是最難的一步。從設計,到業務,從工廠到執行,沒有搞不定的。最後再不濟失敗了,留下一身本事,又何懼幾年光陰。青春用來拼搏,好過庸碌一生。即便失敗,我燃燒過。最後,創業有...

生活中,人們常說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那麼男人要如何壞,才能博得女人的愛?

有道理,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也有很多例項,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所謂 壞男人 一般來說都是 臉厚,愛用輕佻的語言,加之動手動腳的行為挑逗女孩子,如果女孩子不喜歡的人就會嗤之以鼻,立馬黑臉,不理他 如果女孩子喜歡,就會還他一句俏皮話。反觀那些誠信 忠實 胸懷大志 有大作為的人,在女性面前中規中舉,說話小...

為什麼人們不能完全憑自己的判斷做事?明知要幹嘛,明知不能這樣子還是這樣做了,為什麼,有什麼解決辦法?

微妙香潔蓮 舊的習慣,愛好,樂趣,你不想打破它,扔掉它,這些舊的東西就牽制著你,你沒有足夠強度的決心和勇氣來克服以出離和超越,就不能擺脫它。就好比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很好,娑婆世界的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也很可愛,我捨不得,放不下,那麼阿彌陀佛祂手的力量再大,也拉不動你,那你就還是留在娑婆世界吧,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