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作酒醴,爾惟曲櫱」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2 16:55:27

1樓:馬文先生

其實少了半句 「鹽梅和羹」 這句話本是殷商時期高宗武丁任命傅說為相的詔詞,出自《尚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曲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把傅說看成做酒時候的酒母吃飯時候調味的鹽、梅,以鹽喻相強調重要性

打個比方身為社畜、職位低微收入不高的你突然掌握了下一代電池效能提公升的關鍵技術埃隆馬斯克本人登門希望你加入特斯拉主管電池研發

他對你的加入在下次電池日用剛剛學來的塑料中文說到 「若作酒醴,爾惟曲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你想一下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景下說的話

傅說是殷商時期平陸傅岩(今聖人澗)一帶從事版築的奴隸。「平陸不平溝三千,澗下流水塬上幹」。傅岩崇山峻嶺,群巒疊嶂,道路崎嶇,澗下一條溪水由北向南,經過傅岩山,流入大河。

每到雨季,山洪暴發溪水猛漲,不少農田被沖壞,人們苦不堪言。奴隸出身的傅說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經過冥思苦想多次實踐,以版築牆,阻擋洪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傅說雖然才華出眾,卓識遠見,懷有政治抱負,但他位卑人微,只好隱居於茅田草舍之中。

殷高宗武丁繼位,準備重振朝綱,在全國上下廣納賢士,輔弼政治,治理國家。他得知從事版築的奴隸傅說很有才華,便想召其參與管理國家之大事。由於傅說出身低下,怕引起王公貴族的反對,武丁繼位後,三年不理朝事。

後他自稱夢見聖人名叫說,並找畫師畫出說的相貌,令文武百官四處尋找,終於在平陸傅岩版築的奴隸中找到傅說。殷商時期,神鬼之說盛行,武丁以夢求說,並舉說為宰相,便順理成章。

關於「鹽梅和羹」這一詔詞,歷代鹽運使和文人都有明確的記載。如:唐崔敖《河東鹽池神祠頌》雲:

「感和羹之訓,心遊傅氏之岩;稽近鹽之詞,氣以郇瑕之邑。」宋王禹偁《鹽池》詩:「江梅須待我,金鼎始調和。

」明俞汝為《河東鹽池賦》曰:「嘉鹽梅之即調兮,薦和羹於秬滷。」近代景定成《安邑鹽池詠》雲:

「斯人免淡食,鹽梅作調羹。一曰呈祥瑞,一曰調鼎食。」

醴[lǐ],1.甜酒。2.甜美的泉水:醴泉。

曲,酒母。李時珍曰∶曲以公尺、麥包罨而成,故字從麥、從公尺、從包省文,會意也。酒非曲不生,

故曰酒母。指用糊化澱粉的糖化劑。

在《酒經》中,對酒母做了如下描述:凡釀酒必資曲藥成信。無曲即佳公尺珍黍,空造不成。古來曲造酒,櫱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則並櫱法亦亡。

櫱[niè],樹木砍去後從殘存莖根上長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處長出的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