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滸傳裡的和尚道人大多是負面形象?

時間 2021-06-02 16:05:34

1樓:林霜天

事實上我並不太同意負面形象的看法,不過北宋末年打擊孔儒思想,我卻更不同意。打擊孔儒思想,說實在的,中國歷史上都難找到一回,只說是秦始皇焚書坑術士,便引起了天下不滿。而且歷史上說實在的,沒有說北宋打擊孔儒思想的。

其實想想也知道,南朝信奉佛教,造成了國家的混亂,然後就開始滅佛。即使是南朝,如此信奉佛教,也沒打壓儒家的意思,只是信佛的多了,自然儒家就少了。而且,南朝到宋多長時間,前車之鑑啊,這才多長時間,剛滅佛,就又信佛,這不是開玩笑嘛。

————分隔線————

好了,切入正題,我當然明白你所言,像魯智深和寺廟裡的僧人的對話,包括提著狗肉喝著酒上山,然後暴打那幾個和尚,其實細細數來,一整部《水滸傳》裡,關於和尚的情節並沒有太多,而且大多在魯智深部分出現。至於說魯智深暴打和尚,不守戒律,實在是出於無奈啊,想想看,魯智深為什麼去當和尚,還不是因為自己的一腔熱血(看水滸傳電視劇集的別瞎說啥美色),剃掉了頭髮,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到乙個細節,魯智深說不想剃掉鬍子。其實看著這句話時,每次我都覺得無比悲哀,鬍子是什麼,是自己好漢身份的標誌。

命運由不得自己掌控,現在落到了和尚手裡,把頭髮剃了,然後就要剃掉鬍子,剃不剃還要由人家決定,怎能不悲哀?懷著這種心態,他又怎麼可能好好守戒律?

不過,雖說如此,雖說魯達不守戒律,肆意妄為,然而方丈對他是很好的,好到有些縱容,為什麼呢?實際上作者並不是要說方丈軟弱,只是想告訴大家,方丈是慧眼識真人的。最好的例子,其實一進寺就能看出,從法號「智深」。

要知道,方丈的法號是什麼,「智真」啊。佛門的法號代表的可是輩分,一進寺,方丈還不知道來者何人,一下子就把他提到了和自己同等的輩分上,難道這不是特別的優待?寺中戒律之嚴格,平常人實在難以遵守,僧人睡覺都只能側著睡。

魯智深屢次觸犯戒律,可方丈卻一次次寬恕,最後實在沒辦法,把他送到了大相國寺,可是還是自己親筆寫信,說明情況,做了各種出格的事,方丈卻沒有把他趕走,這難道還不是優待?如果這還不能說明一切,後來專門有乙個細節還提到了,大家最熟知的細節,魯智深和武松,實際上曾經去拜見過智真方丈,然後留下了那段讖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一切,其實已經很好的說明了,作者並無貶低僧人的意思,反而對得道之人另眼相看。而魯智深不守戒律,毆打僧人,是其性格使然。

最後,不得不說一句,水滸傳中,看透了的人,結局都是很好的,看不透的人,最後結局都是很差的,林沖最後中風,也許是一種幸運,畢竟有武松在身邊照顧,三萬貫夠他們度過餘生了。燕青看得透,最後選擇了離開主人,所以燕青無疾而終,柴進看得透,不當官不要錢,最後在家裡種地,於是最後老於家中。然而在這些人之中,魯智深看得是最透的,最後一刻看穿了一切,「今日方知我是我」已經說出了一切。

這才是水滸傳中眾人中,得到最完美的歸宿的人吧

為什麼《西遊記》和《水滸傳》裡都說和尚是色中餓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馬鹿 古代當和尚可是肥差,不交稅不服徭役,寺裡還有不少田地房屋收租,標準的鐵飯碗。衝著這些去的,無非就是當個職業而已,沒那麼堅定的信仰。大老爺們吃飽了沒正事幹還能想啥? 我只知道以前和尚不受計畫生育限制,現在是不是不清楚,幾年前在七寶飯後消食的時候遇到過七寶寺的和尚帶著四個還是五個孩子在散步。年薪十...

為什麼大貓大多是橘色的?

qinfeng 保護色,野外黃色比較多,有助於捕獵,老虎獅子雖然兇猛,但奔跑速度不快,不利獵食,但保護色就能很好的幫助它們提高捕獵的概率! 晚儀 我不相信樓樓到了野外能不被發現。另外我覺得橘貓會胖都是現代人給寵的。10.12 樓樓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和血栓過世了 聽到這個訊息很難受為樓樓點一根蠟燭。...

為什麼水滸傳裡有多出吃人肉?

冷看星空2 依我看這個情節純屬為黑而黑,乙個再好的人,如果無故殺人吃人,甚至吃孩童之肉吃其心肝,無論其他方面多麼好,也立刻變得十惡不赦了。關鍵是說某人有如此怪癖作為此人的黑點簡直0成本 尤其是對難以考證的古人或者虛擬人物,只需要說一句他吃人就足夠了 化學老師千策 瀉藥看了大家都回答,感覺沒有答到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