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練字,用定點的格仔好不好?

時間 2021-06-02 13:37:03

1樓:山中客

不好,學寫字的目的不是學得和字帖一模一樣,而是學習大師的處理方式,要知道,隨意找乙個美術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把碑帖畫個九成九像,別把精力花在最不重要的環節。

2樓:精靈

不好。基本上沒有什麼指導作用。對於初學者而言,最好的格仔是田字格。

像題主舉例的這種格仔,真正在寫字時仍然需要突破參考線,完全按格線寫是寫不好字的。比如寫「口」

這樣的「口」顯然是不成字理的。

同理,包括「井圓格」這類。「井字格」對應古人的九宮,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圓格就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只要學過數學就知道,任意不在一條線上的三點都可以確定乙個圓,也就是說只有四個點及以上才能驗證是否符合圓形外廓。

但真正把漢字放在圓格當中,又有多少個點是準確落在圓周上,多少個點不在圓周上呢?

初學者只需要用好田字格足矣。公尺字格也行,但是要注意公尺字格的斜線不是撇捺的參考線,那個基本上是沒用的。

比如「人」字,很明顯撇的角度大於45度,捺的角度小於45度。

事實上田字格的作用也不是為了用座標定位,很多人認為:

常見的田字格其實就是乙個直角座標系,字的中心基本定位在座標的O點上,然後圍繞o點來確定筆畫的長短、距離、角度等等。公尺字格和田字格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多了兩條45°交叉的斜線,方便定位。

這種依賴參考線的做法也是錯的。

田字格主要是兩個作用:

一是對於獨體字進行結構上的對稱布置,即控制獨體字的中心對應格仔中心。這對我們以後的章法布置有很好的效果。

二是確定第一筆在格中的位置、長度和角度。

而其他的筆畫和部件,完全是對應前面的筆畫,尤其是上一筆。無論是行書還是楷書,無論是用筆還是結構,都是如此。漢字不是幾個筆畫像火柴棍一樣的搭接,而是一筆接一筆的書寫。

這就意味著下一筆的筆畫形態和位置結構和上一筆息息相關,下一部件的大小、位置和上一部件遙相呼應。這一點古人談的最為透徹。

比如說寶蓋頭

古人說寶蓋頭有兩個要點,乙個是用筆上的,寶蓋頭的鉤要如鳥視胸。

什麼叫「鳥視胸」呢?是鳥在梳理胸部羽毛時,鳥喙的角度。在寶蓋頭的橫鉤角度方向上,它呼應著左點的收筆位置。

行書當中偶爾左點會寫的特別大,鉤的角度也會隨之改變。

另乙個要點是結構上屬於「天覆」,下面所有的橫畫必須小於等於寶蓋頭橫鉤的長度,撇捺以及浮鵝鉤等斜向筆畫除外。

濫用座標法確定精度的最大問題,是很容易讓人忽視字筆畫的內在關係,舉個例子:

這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中的成字,作為主筆的戈鉤位置至關重要。如何確定起筆位置(A點),常用的方法是把這個字放進公尺字格或者九宮格,然後盡量找到A點的座標,最後在格仔裡寫準對應位置。

但更好的方法是觀察筆畫之間的相對位置,尤其是與上一筆的承接關係,而不是孤立地對應座標。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歐陽詢在處理這個字的時候,戈鉤的起筆位置正好在上一筆折鉤鉤角(B點)的正上方處。然後我們對比九成宮中有所的成字,發現儘管戈鉤長度不完全一樣、弧度也不完全一樣,但是卻都有AB點對應關係。

再對比一些其他書家的結構特徵,發現王羲之、鍾繇等儘管字形迥異,但同樣存在這樣的規律: (鍾繇薦季直表)

推而廣之,那麼所有含有戈鉤筆畫的字,是不是都存在這樣的規律?其他筆畫又有何規律?如果只是依賴於公尺字格、九宮格、井圓格等座標,那麼就很難發現這些共性規律。

練字描紅好不好?

淘心齋主人 作為從事書法教學超過20年的人來說,我其實並不推薦描紅的練字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比較被動的。無論硬筆還是毛筆,最重要的都是臨摹 臨帖 因為描紅都是寫好的樣子,而真正寫字水平高的人,是可以寫出那樣的字,但寫不好字的人,去描紅,只能是下意識地去描,而不是按照運筆規則去書寫。毛筆的描紅傷害就更...

嬰兒用濕巾好不好?

直待凌雲 有備無患,有寶寶的還是要備一些濕巾,但是要選好的牌子,平時在家可以用棉柔巾沾水當濕巾用,外出還是帶濕巾比較方便。濕巾不僅是嬰兒用,有時候寶媽也要用,比如寶媽抱著孩子弄髒了手又不方便用水洗的時候,濕巾就派的上用場了。 卡布媽媽 我家寶寶也是一用濕紙巾就紅屁股,後來聽人家說濕紙巾能保濕不變質就...

用開塞露是什麼感覺,體驗好不好?

這個我要回答,我寫這個,是因為此刻我正在使用開塞露。痛,真的很痛。是肚子痛,上廁所的的那種。我發誓。一輩子,我不會再用開塞露!太痛了 本人腸胃一直都不好,羨慕那種一天一次的。基本上要不不拉,要不一次拉三四次,某天由於每天麻辣燙,火鍋泡麵導致我乙個星期沒有去大號,開始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勁,然後瘋狂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