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起義失敗的主因是什麼?

時間 2021-06-02 11:20:49

1樓:子川

108人帶著一幫小弟造反,還沒有具體的政策方針,沒有立法,沒有改革,折騰屁啊

有點兒像新選組,一幫想當公務員的草根兒,只會打架,是附庸的附庸。而對面兒維新志士打算建立新世界秩序,萬民平等,都不在乙個層次上。

2樓:無知

水滸梁山跟起義無關。王倫,沒說他有什麼舉動,晁蓋,滅何濤五百,滅黃安一千,官府無下文,下山打劫,晁蓋還叮囑不要殺人。

到宋江大開口子,直湊合108頭領,將聚義堂改為忠義堂,忠是對朝廷而言,義是對兄弟而言,與起義風牛馬不相及。

梁山與起義是兩條平行線。梁山好漢是英雄,為國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3樓:半瓶子公尺迦勒

因為梁山根本沒正經起義,開始是落草為寇混口飯吃,做大了之後想混進體制內。

招安這種事其實古代蠻多的,甚至到晚清還有,可以了解個人物:董福祥,從造反起家混到清朝太子少保,甘肅提督。

4樓:談天口

梁山算是起義麼?

結局算是失敗麼?

梁山第一代核心,王倫就是為了打家劫舍組建梁山,梁山和官府保持乙個平衡,互相之間井水不犯河水。這樣的代價就是王倫打家劫舍,攔路搶劫,開人肉店都沒問題,但是你不能收留朝廷重犯,否則我們官府也很難辦啊!

梁山第二代核心,晁蓋吳用,他們和王倫有差別,但是也不是很大,梁山做的仍然是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他們和官府是強硬的平衡,他們不出去攻打官府,官府你想來找梁山的茬,咱們就幹!

梁山的第三代核心,宋江吳用(從宋江上山就開始了,那時候晁蓋基本上說了不咋算數了)他們開始改變了路線,不在自保了,打出去,打祝家莊(實際上是掃平獨龍崗三莊)、高唐州、青州、華洲、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等等州府,這些州府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這個已經超出了山寨的規模,人數也是急速飛公升,但是梁山因為宋江制定的計畫是要招安,所以乙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梁山可以打下千里之外的城池,但是哪怕是眼皮底下的州府,打下來也不會擴張地盤去防守,而是直接回梁山!

這個算不算起義,我很難定義。

宋江最初的目的就是招安,一切的行動都是為了招安做準備的,最後雖然是千辛萬苦,招安也終於成功了,經過了征討遼國,征討方臘,梁山好漢也算是洗白了。

徵方臘損失慘重,大部分人員戰死,梁山實力不在了,當然了,這可能也是梁山最後被朝廷接納的原因之一!乙個沒有了爪子和牙齒的梁山,朝廷才敢接納!

梁山至此不能說失敗,雖然徵方臘損失慘重,但是不徵方臘是不是梁山就可以毫髮無傷呢?梁山又能禁得住朝廷多少次圍剿呢?

梁山唯一算是失敗的是宋江和盧俊義,因為他們雖然達到了招安的目的,但是朝廷中的奸臣仍然沒有放過他們,最終他倆還是被朝廷害死,宋江臨死又帶走了李逵這個惹事兒精,花榮和吳用自殺。

前面梁山好漢們乙個也沒有損失,到了徵方臘成批的死去,這個是作者的筆法,從開書到徵方臘之前,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梁山進行過上百次的戰鬥,但是梁山上一共就死了兩個有名有姓的人,乙個是王倫乙個晁蓋,除了兩個帶頭大哥,所有人都安穩的活到徵方臘,之前作戰勝仗居多,輸了也能重新獲勝,受傷了也能至少,被抓了對方一定要攢夠了一起殺或者一起押送官府,最後也都能獲救,這個只是作者寫的很浪漫主義。

而徵方臘,那打不過可能真的會死,受傷了可能真的治不好,水土不服真的會得病,會死人,坐船也可能掉到水裡淹死,打仗亂軍中也可能會被馬踏身亡,作者從理想主義回到了現實主義,這樣徵方臘就顯得格外的慘烈了!

《水滸傳》中不能深交的梁山好漢有哪些?

好人 願意跟宋押司深交的,就不怕哪天宋押司殺了小妾,你因為多問了一句就被拉去頂缸?願意跟魯大師 武行者深交的,就不怕哪天這二位吃的醉了,把你工作單位砸了 五台山文殊寺 或者打你個鼻青臉腫 柴大官人莊客 最值得結交的燕青,基本上爭議不大,不過那是人家盧員外從小養到大,拿錢堆出來的,一般人不好說有沒有那...

水滸傳中如果晁蓋沒死,梁山的眾人的結局就不會這麼慘嗎?

項天鷹 晁蓋不死的話,可能會更慘。晁蓋指揮小規模戰鬥的水平還是有的,比如說活捉凌振,就是為數不多的由晁蓋策劃的行動之一,幹得很漂亮,所以說作為乙個山寨的寨主,他的水平還是足夠的。可是梁山的情況是人數越來越多,首領們的出身也越來越高,林沖 秦明 呼延灼 花榮等等原本體制內出身的人加入,逐步要變成乙個武...

假設有可能,《水滸傳》中梁山的那個內部派系最有可能聯合其他派系推翻宋江的統治權?怎麼操作?

weirdo黃 二龍山,加入梁山前是第二大山寨,和周圍的桃花山,白虎山關係不錯,和史進的華山也有關係。坐擁魯智深,楊志,武松三大超巨。但是武松是宋江的鐵子,魯智深是林沖的鐵子,唯一和梁山有仇的是楊志,可這時晁蓋也已經死了,完全沒有動機去找宋江麻煩 小文笑著活下去 應該只有二龍山這一派,而且必須趕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