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當地有哪些奇葩的結婚習俗?

時間 2021-06-02 10:27:46

1樓:卡門小姐姐

姐姐歡天喜地嫁人前得和家人吃「分家飯」算不算?

3月16日看到的乙個新聞,在江西吉安一位姐姐出嫁,弟弟和姐姐坐在一起吃飯。弟弟一句話都不說埋頭扒飯,眼淚直接流進了碗裡,姐姐雖然是笑的,但臉上也都是淚水。

聽說每乙個地方結婚都有不同的習俗,比如這個「分家飯」的習俗:一旦女兒結婚,就要和家裡人吃個「分家飯」。吃完這一頓,姐弟就不再是姐弟,而是親戚關係。

相互陪伴20多年,一結婚就成了外人,這種風俗還真的讓人有些不解。

或許這是在提醒新娘,從此你有自己的家庭,要以自己的小家為主?

反正在無錫,姐姐要結婚,弟弟是非常開心的,因為從此又多了乙個人來照顧姐姐了。可能會開玩笑地笑話對方終於嫁出去了,但結婚彼此間依然是姐弟,關係始終緊密。

在無錫結婚主要是圖個喜慶,沒有「分家飯」,但接新娘的時候,為難新郎的伴娘,為了新郎擋難的伴郎肯定都是少不了的。只有通過各種機智問答後,新郎才能抱得美人上婚車。

結婚喜宴上,除了回憶新人之間的點滴,也會有新人的愛的表白。現在的司儀各個身懷十八般武藝,能讓大家吃得開心,喝得滿意

2樓:Miss Young

戀愛或許講究情調,但婚姻對男人來說絕大部分都是件現實的事情,沒有巨大的好處,大部分男人不會走進婚姻,尤其是面對那些明顯想要高攀他的女生。今天這篇氧叔不說臉,分享幾個歷史上比較奇特的婚戀風俗,估計能讓大家對「人類本性」有更深的認識。

古代歐洲愛娶寡婦

當時娶比自己年長幾歲的都算同齡,大部分年輕男人娶的「老妻「都是比自己大十幾歲的,腓特烈二世在自己15歲的時候,就娶了一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寡婦。

那個時候雖然每個貴族只能娶一位妻子,但他們卻可以擁有很多個情人,只不過情人和情人的孩子都是沒有名分的,維繫婚姻的主要靠財產和名分,歐洲不看重血緣,極其注重名分,沒有名分,就算是唯一的私生子也沒用。

有一位研究歐洲歷史的學者說:「那些愛娶老妻的貴族都是聰明人,在女方那龐大的嫁妝面前,十幾歲的年齡差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王昭君嫁給了兒子

大家應該都知道王昭君,她是四大美人之一,為了國家的安寧去遙遠的邊疆和親,出使邊疆的時候路過的大雁看到了她的美貌,過於驚豔從空中跌落。

王昭君嫁到邊疆以後給匈奴老單于生了乙個兒子,但是這個老單于沒有多久就去世了,老單于去世以後,匈奴人讓她改嫁給新單于,這個新單于還是老單于的親兒子,等於是讓王昭君嫁給繼子。

漢朝的時候雖然婚姻觀念開放,但是對於嫁給「繼子」這樣的習俗王昭君還是難以接受,於是她上書給當時的漢朝皇帝,請求回到家鄉,但是收到的回覆是「從胡俗」,也就是讓她遵循匈奴風俗嫁給繼子,王昭君也只好同意。

古代對於男女受孕的理解不夠,看不見卵子,所以只能簡單的理解為生孩子是男人做的主要貢獻,畢竟男方出了看得見的種子,女人只是一塊培育這個種子的土地而已,所以在古代人的眼裡,表妹是外人,表兄妹是沒有血緣可以結婚的。在很多文化相對粗野的地方,女性只是財產而已,和土地食物乙個屬性。

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後代之一,在對待女性的態度上和匈奴是基本一樣的,蒙古人在婚姻制度上有個傳統叫:父死則妻其從母,兄弟死則收其妻,字面意思就是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自己的母親為妻子,兄弟死了可以娶自己的嫂子做妻子,當然親媽要排除在外。

後來蒙古人受了中原文化的影響,這個習俗很快就被廢止了,據說有位蒙古女子叫弘吉剌氏脫脫尼,26歲的時候丈夫死了,丈夫的前妻有兩個兒子已經成年,尚未娶妻都想收了她,但是她誓死不從,最後兩名繼子也只好作罷。「脫脫尼以死自誓」,「二子慚懼謝罪,仍析業而居」。

婚姻的傳統和觀念習俗有很大的關係,但觀念習俗是受制於生產力的,道格拉斯·諾斯在《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裡說,制度的更迭反應這個制度盈利能力的變化。所以當人口眾多、男性不缺女性繁衍後代時,父死則妻其從母,兄弟死則收其妻因為收益太低,自然會被廢止。

娶男人

山東男人在網上的口碑不是特別好,大男子主義特別嚴重,因為坊間傳言他們是「全國最愛打老婆」的,也是有吃飯不讓女人上桌傳統的,雖然大男子主義的男人大多會養家,但是不尊重女性是怎麼也不對的。

就是在這麼大男子主義的山東,有學術記載說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出現過一種很特殊的婚姻形式叫「娶男人」。這個娶男人不是那種有錢的獨生女找乙個貧窮的青年才俊來入贅,而是寡婦在喪偶以後,不離開婆家,再找乙個男人再婚,然後這個男人成為原婆家的一員。

氧叔還在抖音上刷到過講述一女二夫的老電影,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舊社會的東北,當乙個女人的丈夫喪失勞動力以後,她會去招其他的年輕男人過來一起生活,叫「拉幫套」。這些新來的男人會和自己丈夫商量好具體的資源分配條款,比如經濟問題、孩子問題和夫妻生活的問題,一大家子生活很和睦,最多的時候乙個女人可以同時有3個男人。

為什麼什麼樣的婚姻風俗都有呢?其實在生存和利益面前,沒有什麼觀念是不能被現實的利益妥協的,觀念一直在根據利益條件靈活的進化。

所以假如想通過跨階層拿到婚姻的好處,也要想想自己是有什麼價值是可以貢獻給對方的,或者最後可能會發現,拼命努力嫁鑽石王老五,還不如自己成為女富婆來的快呢?

3樓:

老家旁邊的縣城鄉鎮下有結婚拿棍子打伴郎和新郎的習俗(縣城下面好像還有把新郎打成殘疾的事情)。當時我當伴娘,我和新娘還有她好朋友,我們三個真是氣炸了,新娘心疼死了還哭了。打人的都是新郎的狐朋狗友,據說每個人結婚都要被打,有的人就發洩之前的報復。

還好到時候我結婚沒有這些,不然我氣炸了別怪我我翻臉不認人,敢打我老公我首先就要給你毛起

4樓:安娜

我結婚時,在老公的老家。晚上有鬧洞房的習俗,我一直覺得鬧洞房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遙遠。全程我都沒配合,幸虧老公護著我,替我擋在前面。鬧洞房的人覺得無聊待到十二點也陸續走了。

剛鬆口氣,才發現他們臨走前要把乙個大饃饃(有二十個饅頭那麼大)掰開撒在我們床上,這是什麼鬼習俗。因為我們不配合鬧洞房,所以他們故意掰得很碎,塞到被子褥子和褥子下面。

大家走後,家裡一片狼藉,我坐在沙發上坐了一整夜。那是第一次覺得,這個婚結的真他媽委屈。窮鄉僻壤出刁民。

ps:老公家不富裕,我原來就知道,沒有要求彩禮,房車,一直非常理性地知道這段婚姻我的取捨。唯獨那晚,一直哭,簡直覺得沒法待了。我可憐的老公,一直坐在旁邊安慰我。

當然,這事過去也就過去了,我們的感情是非常好。但婚禮的惡俗記憶真心不美好。

5樓:王曉敏

不算奇葩,泉州,廈門,有些區域嫁女兒,男方給的聘金是要雙倍返還的!大部分閩南娶老婆的聘金是會成為老婆的嫁妝,而且只多不少。比如,我老婆嫁了一套房子和車!哈哈

6樓: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男方必須比賽嘴巴誰能塞的牛肉丸最多,女方則比賽剝皮皮蝦。如果塞的牛肉丸是雙數那表明來年會生男孩,女方30秒內剝的皮皮蝦的個數等於能生多少男孩。()

7樓:

山東淄博,說起來倒是近幾年才流行開來的習慣,那就是鬧新郎。具體怎麼開始為何開始的已經不清楚了,有人解釋說,現在新娘結婚的時候有些都已經懷孕了,鬧新娘容易出事。搞得現在新郎結婚就像扒層皮一樣。

2023年家裡的親戚結婚,接上了新娘。新郎的朋友就在路上等著,路上把車攔下來,然後把新郎弄下車。用透明膠帶捆在路邊的電線桿上。

水槍裡面灌了醬油,提前幾天就準備好的臭雞蛋,一起懟新郎。

有些人已經結了婚了,所以鬧新郎的時候更加肆無忌憚,而有些新郎只能說報應都是自找的,只怪自己當時鬧別人鬧得太狠。

附一條新聞鏈結

8樓:東山花燈路

婚俗中凡是涉及百元大鈔的,什麼萬紫千紅一片綠十萬不多二十萬不少……

都是犬屁,中國2023年第三套人民幣才發行百元大鈔(就是老人頭),進入尋常百姓家應該在九十年代以後了。換言之,這些當地「民俗」沒準比你還年輕_(:зゝ∠)_還賊講究較真的,那真是故意的了更別提小轎車三居室了……

9樓:陳小醬

僅限我們這乙個較小的範圍內,嫁女不收彩禮,談彩禮會被人鄙視,自己也不好意思開口提...當然有少數極少數會以其他名義要,但是極少,大部分是不要的,嫁女基本自家也要花不少錢.....

10樓:

結婚規矩多奇葩我都能接受,重要的是女票

談戀愛的時候跟我走在大街上,遇到個她覺得眼熟的人就要突然離我很遠,說沒訂親這樣不好,不合她們家規矩,她心理不舒服。。。

我:???

11樓:

準備一擔竹籃放用紅紙包好的白糖,鹽,茶之類的東西和一扎扎的現金,由新郎挑著到女方家,這就是過禮了。

這個風俗我是不知道的,是我媽媽跟我老公說的,所以當時被老公特別的出場方式逗得到肚子疼,據說在路上回頭率超高,哈哈。

12樓:小資

不知道算不算「我們」當地,因為我和老公是不同省的。

女方和男方家同一天辦酒,而一對新人都在男方家,也就是說,女方家喜酒看不到新人!!!!

和新娘坐一桌的,必須是傳統意義上的「有福之人」,例如,生了男孩的人之類(反正離婚喪偶只生女兒的都不能坐新娘桌,如果這類,就算多年長多受尊敬也只能坐新娘桌旁邊的主賓席)。

開席前後都沒有致辭,聽到禮花就是吃和停吃的指令。吃飯之前放禮花,表示開席,新娘夾第一道菜,其他人才能吃那道菜,上第二道菜也是如此。菜上完,酒敬完,主人放禮花,大家才散席。

新娘不用起身敬酒,全程優雅吃菜就行。新郎伴郎負責敬酒,一般公公婆婆好像也會敬。

新娘被接走時,娘家要派人潑點水,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我小姑子出嫁時,我婆婆捨不得潑水,好像是一位長輩急急忙忙衝過去潑了一杯水,也不知道怎麼這事這麼積極。。。

13樓:路路路路路路

男方家裡提親的時候要送四色禮,其中要有一斤肉……

所以當時我一開門,他家人提著肉就進來了……我感覺自己像是村頭嫁給屠夫家兒子的二丫……

14樓:jojo的jo

必須要訂婚,就算帶球也要訂婚,就算訂婚和結婚差乙個月也要訂婚。【以前覺得奇葩現在好像也能理解了,烤箱還得預熱呢,何況結婚】

想起乙個很奇葩的,男方發禮金一定要多要多,一般188888起步,但是約定俗成女方只收乙個零頭。比如發688888,女方一般只收68888或86666,發得多也只是為了說出去有面子而已,大家都知道這688888中可能有60w是借來的,只做流水用一用。【笑】

如果碰到不厚道的娘家,嗯哼,結婚前撕逼的也不是沒見過。據我所知有兩個,乙個是男方我家鄰居女方同省不同市,當時南方發了16888,按常理應該還回來10w+,然而女方只退回來了3w左右,具體不清楚,結果我們整個村都知道這件事了,並且女方在男方家過得很沒地位。【沒錯!

女方還有個沒結婚的弟弟】

另乙個是因為女方把所有的禮金拿了,然而大部分是男方借來的。在女方拒不歸還的情況下,兩家鬧上了法庭…

這個習俗真的好奇葩啊………

你知道的有哪些奇葩的結婚習俗?

霧深深丶 瀉藥 最奇葩的還是 不招不嫁 吧,顧名思義,不外嫁女,也不招上門女婿,雙方結婚後男女雙方不在對方家裡長住。本人在十八歲以前從沒聽過這麼乙個艹蛋的規矩,還是我表哥結婚的時候女方家裡第一次讓我開了眼,起因就是我表哥和女方家長不不怎麼同意這個婚事,又拿他兩沒辦法,就弄了這個規矩,當時想就這樣吧,...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清明習俗?給你帶來了哪些難忘的回憶?

西門石橋 清明節一般就兩項,踏青加掃墓。我青少年時居住在縣城,那時沒有什麼春遊的風氣,大家都很忙,小孩子也是 放養 的,隨時可以外出玩耍。我家居住在西門外最西頭,隔一條河就是農村,有座橋相通 1965年建的木橋,1967年建的水泥橋 因為連線城鄉就叫 工農橋 也是十分貼切的。我們隨時過橋到鄉下去玩。...

有哪些你認為堪稱奇葩的節日習俗。?

木木 我有個朋友是高棉人,每年清明,她們會乙個家族的人去墓地祭拜祖先,然後再那裡聚餐,BBQ 雖然不能說奇葩,但是,和印尼的乙個節日差不多,每年會把死去的親人從新開棺打扮,然後抱去遊街,應該都是乙個意思吧,讓死去的人不覺得人們忘記了他們,讓他們覺得大家還是一家人,不管生死 下面就是朋友清明節那天發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