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和君子各有什麼行為特徵?

時間 2021-06-02 09:35:39

1樓:維修工人李

在談君子與小人行為特點之前,應該談一談君子與小人的階級差別。

按論語來說,小人是奴隸和新興地主階級,甚至是問他怎麼種地的學生。

君子是奴隸主階級貴族和他們的代言人。

2樓:吳昊

君子和小人都是士大夫,也就是現代說的公務員,是為人民服務吃公家飯的人。

同樣是公務員會發現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公務員受人民的擁護,在那裡會聽到人民的讚頌。有的公務員則受人民的鄙視唾罵。被人民讚頌的公務員就是君子,被人民唾罵的公務員就是小人。

要從行為特徵來說,君子的特徵是敬天愛民,利益百姓,注重禮法,推行仁政,降低稅負,寬刑慎殺,實施福利,救助苦難……

小人則相反,注重利益,剝削人民,嚴刑峻法,橫徵暴斂,吃拿卡要,目中無人,冷漠無情,驕橫霸道……

3樓:教外私淑

脫離歷史的不提了,道德上小人和君子根本區別就是:為人處事是否有進行社會責任的判斷

做事時利益取捨中,考慮了對社會責任的影響,就是君子;只從自身謀劃思考,就是小人

君子即利己也利人,小人只利己,利人傷人不在乎一時一事利人利己易,時時事事都利己利人難,發生衝突取捨更難;君子難為

4樓:Master.Z

注意,這裡有個陷阱,就是春秋典籍中的君子與小人與現代語境中的君子和小人有很大的區別。

君子,多指君主或者侯王,後來也被用來讚揚具有高尚品德的士人。

小人,最初是指平頭老百姓,跟個人品德沒關係,就是那些非貴族、不做官的人,比如到近代,逢達官貴人問話,百姓都得自稱「小人」。解放後,人人平等,小人一詞才專指那些道德敗壞、精於算計、損人利己的人。

所以,我們在《論語》或者其它春秋典籍中看到的君子和小人,不能按現代語義來解釋。不做任何分辨就引用過來,很容易鬧笑話。

看題主打的標籤是孔子、儒家、君子。

空了我來補上相關回答。

5樓:小島主

《論語》中很多次提到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我就沒有必要贅述了。只說說我的理解:君子是孔子經常提到的人格標準,是道德楷模,是人人追求的最高目標。

孔子思想的核心又是「仁」。那麼「君子」與「仁」是什麼關係呢?「仁」是成為「君子」最基本的標準。

而與君子相對的是小人,那麼「仁」也是「君子」與「小人」的分界線。什麼是仁呢?就是看問題做事情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他人」「愛他人」則為君子。「為自己」「害他人」就是小人。

為什麼君子鬥不過小人

桑巴 處臉 古人諄諄告誡,要遠離小人。諸葛亮 出師表 雲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可見,作為賢臣的君子,因君王的偏愛偏聽偏信,是鬥不過小人的。又看我們身邊,小人似乎總是比君子更適應社會。在小人看來,君子就是爛忠厚沒用的,君子就是原則性強,靈活性差,不懂變通...

為什麼要親君子,遠小人呢?

安喜 因為跟君子相處愉快,坦蕩,而小人唯利是圖,相處起來顯然不會太開心,每個人都有閃光點不假,但是很多長處也不需要親密無間就能觀摩學習了。 我本來是乙個對個人道德品質並不是很介意的人,有點像曹操的意思,無德也可以,唯才是舉。但是最近我改變了觀點,因為我出於工作的關係和平常的需要和乙個人保持了比較親密...

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是什麼體驗?

周一 不請自來,猛獸總是自己來的。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欺軟怕硬?狗對獅子叫一次,獅子賴的理它。叫第二次,是寬恕。當它叫完第三次的時候 狗頭給它嚼爛。什麼玩意! 深有體會的是得罪小人。有乙個女孩子非常招人喜歡,我們互相知道名字但是不熟她也會主動和我打招呼,後來我生病嗓子啞了只能發出幾個斷斷續續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