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冷兵器時代,有哪些靠斷糧道取勝的經典戰例?失敗的一方犯了哪些錯誤?

時間 2021-06-01 20:01:30

1樓:Moral Choices

瀉藥首先,這個問題其實問的讓人不好回答。

為什麼斷糧道策略會成功?

這好比你問「為什麼圍城會成功」、「為什麼騎兵側翼機動會成功」一樣,是沒法回答的。

因為斷糧道策略就是一種戰術手段,任何戰術都有成功的可能性,甚至於從概略學上來講斷糧道的成功是必然的,

也許今天守衛糧道的人打瞌睡被人偷雞了,也許明天一場大暴雨摧垮了糧道,這都是斷糧道策略成功的原因,但卻沒法解釋為什麼他們會成功。

我認為題主應該是想問為何歷史上斷糧道策略似乎成功率有點高。

請注意,我手裡也缺少這方面的統計資料,無法依靠舉很多個例來乙個乙個分析,只能從普遍規律上來給出結論。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糧道對於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存在說擁有糧道的一方重視而劫糧道的一方不重視的,反之亦然,所以在重視程度以及具體來講派駐的守軍數量、將領配置等方面上,從乙個大資料的層面來講(忽略小部分個例),守方並不擁有優勢。

2,接上一條,與此相反,進攻方由於在斷糧道這件軍事行動中是主動方,更有利於在區域性形成重點攻擊。

因為糧道不是簡單的乙個糧食倉庫,而是一整個後勤保障體系,簡單的來說就是「後勤總樞紐—前線糧食倉庫—前線」這樣三點一線,任何乙個部分被打破糧道都會被切斷。

那麼進攻方就會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優先挑選地形、天氣,比如挑選峽谷、挑選雨天發起攻擊。

二,集中兵力,甚至是特種作戰部隊重點打擊,形成兵力上的優勢。

三,突然襲擊,敵明我暗,有先手優勢。

四,撤退成功可能性較大,情況不成熟的話可以不接觸就撤離。

五,——這一條比較主觀——糧道的保障一般是後方部隊負責的事宜,而古代的交通不便,尤其是前線,通訊狀況比較惡劣,主帥往往無法親自管理後勤,這就導致後方的將領難免驕橫跋扈,容易出岔子(烏巢之戰)。

但與此同時,我還想指出,偷襲糧道並不一定成功率高,比如英法百年戰爭奧爾良之圍中法軍曾多次試圖攻擊英軍運送鱈魚的車隊,但都是慘敗。

以上望採納。

2樓:

現實是沒幾個成功的。

後勤運輸路線都掩護在戰線後方,伴隨護送軍隊,隨時可以受到支援。襲擊的軍隊少了,根本打不下來。襲擊的軍隊多了,前線自然會過來攔截和圍殲。

囤積點要麼本身就是堅固的據點要麼就是修成了堅固的據點。

成功的都是因為對方犯錯才有機會。都成了經典反面案例教育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