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頓的茶包的沖泡方式與傳統沏茶方式相比是否更加科學?

時間 2021-06-01 19:10:40

1樓:

綠茶,喝原味:日本式的磨成粉末直接溶於水全喝掉最好,中國式泡整茶是土豪喝法,最多兩泡就該換茶葉了,浪費太多;

綠茶,未發酵不穩定茶,暴露在空氣中,不管泡不泡,是分分鐘(尤其被加熱後)都在氧化發酵(變質)的,好的泡茶方法是:取99度水(魚眼沸)先注入茶杯,然後把茶葉從密閉器具中取出,一片片放上去,自己選擇量和飲用時機,第一泡;第二泡用95度水在注入,最佳口感;第三泡就已經有氧化的味道了,嫩味少而茶底味多;第四泡就水味都出來了。

所以在惰性氣體環境中磨成粉末密封包裝喝時按量倒出理論上最好,但這不是中國傳統工藝和消費環境能支援的。

紅茶,喝底味:袋泡挺好,最好是類似星巴克裡的蒸汽水嚴格定時定量泡;

紅茶是完全氧化發酵的茶,皮實簡單,唯一要調節的就是茶裡的可析物質和水的比例,用過高溫水一次泡出反而好調節,將泡出的茶湯倒入乙個杯中,自己根據喜好用另乙個杯兌水喝。

烏龍及普洱:味道變化太多,傳統中國式方法是手動擋,味道延時都可以自己調,麻煩但喝茶最好選擇;袋泡是無腦自動檔,簡單但無選擇餘地;

烏龍和普洱,半發酵茶,每一種每一年每一批次的味道都不同,原料就是非標準的所以機械化方法無效,只能根據喜好用手調節,傳統的茶壺(調泡水溫度和時間)-茶海(析出茶湯中儲)-茶杯(調濃度)三道方式可調節性足夠,要用100度以上新沸水來泡,質量差的還要洗茶(90幾度水洗茶最好)。

追茶:要追求喝綠茶的極致就沒邊了,要追求完美只能在特定時間去特定地點在特定工匠處去喝,確實是傳統式的中奢,離現代方式太遠(類似握壽司);紅茶直接追產地品牌就行了(類似雪茄);普洱及烏龍完全未標準化,又適合商業操作,目前的商業渠道銷售方法對消費選擇很不利和不便的,沒啥好辦法解決,除非你迷到直接從原產地茶廠訂種訂貨,走高階定製路線(類似乳酪)。

最後,如果喝茶只追求基本味道,對最基礎的茶水分離,氧化時間都不想太了解的,就怎麼簡單怎麼來吧。泡茶原理不複雜,純淨水+電磁壺+三個容器+乙個濾網足矣,茶道啥的都是額外的東西,對喝茶味道是無用附屬。

2樓: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直在爭論的中藥和西藥到底哪個靠譜的問題

中藥的煎藥就是一堆材料放一塊兒煮,當然具體操作可能會有先後次序或者火候的要求。

而西藥就簡單粗暴多了,要麼口服,要麼注射(肌肉、靜脈什麼的)。

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功夫茶和袋泡茶的區別?抱歉我沒有喝茶的習慣,就是簡單的跑題模擬了一下,見諒!

3樓:

其實茶道原本就是要將茶葉搗碎然後煮的,還要加各種調料,說實話更像現在煮咖啡的方法,現在的沖泡方式是簡化而來,就算現在茶道看上去很繁複主要體現在茶具運用等形式上的東西,是代表對人生的理解的一種儀式,味道反而在次要位置

4樓:

在說沖泡方式之前,要先說茶包中的茶和傳統散茶的區別

一般來說,茶包中使用的都是經過CTC(Crush、Tear、Cut)加工的茶

這類茶由於經過粉碎加工,使得茶葉中的內含物在沖泡時析出快,適合快速沖泡,但是卻不耐泡,一般就是乙個茶包泡一杯茶,再續水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而傳統的散茶,由於缺少粉碎的過程,所以在沖泡的過程中,內涵物析出的速度相對較慢,需要較長時間的反覆沖泡,才能使得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入水中

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立頓茶包的沖泡方式,是和他的製作過程相聯絡的。

因此,與其說對比立頓茶包和傳統的沏茶方式那種更科學,不如說那種製茶工藝更科學來的恰當。

假如僅就將茶葉中的有效成分溶於水這點來說,的確是CTC茶更加高效,能夠在盡量短的沖泡時間內,快速將茶葉中的有效成分溶於水中。

不過,對於中中國人來說,喝茶除了某種形而下的需求之外,難免還有些形而上的寄託,這個時候乙個杯子加乙個茶包,恐怕就沒一套功夫茶具更有「味道」了

更新分割線

由於題主修改了問題,所以多說幾句

CTC茶其實是有著比較大的侷限性的,由於在加工的過程中大幅度破壞了茶葉的細胞結構,使得茶葉加工變得非常侷限(只能做紅茶)

而由於對於外中國人(歐洲人,再具體其實就是英中國人……)來說,喝茶主要就是喝紅茶,因此,CTC茶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飲品是很容易被人們接受的。

但是對於中中國人來說,其實紅茶的消費量並不大(國內做的CTC茶也主要是用於出口),就統計資料來說,目前中中國人飲用最多的還是綠茶,因此,傳統的飲茶方式,目前還無法被取代(即使CTC茶所需的浸泡時間更短,內含物析出更快)

另外,其實CTC茶並不僅僅是粉碎、揉捻、切割,還包括其中的發酵過程,這個才是影響紅茶品質的關鍵步驟,假如是同一種原料所製的茶葉,發酵程度才是影響口味的關鍵因素。

而CTC的過程,毫無疑問會影響茶葉的發酵程序,所以,題主的這種假設其實是不太容易實現的

假如真的如題主所言,利用相同的原料,製作出發酵程度相同的散茶和CTC茶,在沖泡得法的前提下,我相信口味應該不會有什麼區別。

有沒有平常辦公室沖泡用的茶包推薦

李醒龍 就我個人來說,上班是離不開茶的,除了平常有時間泡的散裝茶葉,一直沒有斷過的口糧茶包就是這個廣大青年的掛耳茶包,跟泡功夫茶差不多,茶葉條索完整,口感比其他茶包會好很多。 行茶 辦公室喝茶,要求無非就是器具簡單,好沖泡兩項 1.器具簡單 辦公室喝茶最常用到的是單人杯,大致可以分為可茶水分離 不可...

在喝傳統的原葉茶時,有沒有什麼在味道,沖泡,方便度各個方面的不喜歡的地方(不限茶類,說自己經歷就好)?

廬山旁觀者 茶藝沖泡是為了盡可能的把該泡茶葉的優點展示出來,通過不同的技藝使香氣滋味等盡可能達到最佳。審評的泡法是尋找茶葉的缺點確定茶葉的指標等特性,尤其是找出差異。而茶葉的滋味由茶葉本身決定的,要根據不同的喜好來選擇。比如綠茶有豆香 栗香 蘭花香等等 紅茶有花果香蜜香甜香等等 不同茶類都有它的典型...

網路寫作的思維方式與傳統寫作的思維方式有何異同?

我是天上的獅子 根本上是沒有區別的,所謂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差異,這其實是誤導的結果。差異僅在於作品本身 作者本身。什麼人寫什麼作品,怎樣的創作目的就有怎樣的作品。比方說,張愛玲 魯迅 查良鏞 熊耀華,等等,這些人的作品,在各自領域可以算經典,但是這不是因為他們從事的是所謂的傳統文學,而是他們是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