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國風》的 風 字是不是有交配的意思?

時間 2021-06-01 19:07:34

1樓:何妨吟嘯且徐行

1.民風,風俗

2.一種文體,所謂「化偃一國謂之風」(《文心雕龍·頌讚》)3.丟失,風馬牛不相及

1為本源,2由1衍生,3與詩經無關。想要理解這個問題建議題主好好讀一讀詩經,了解其產生背景及時代特點。當你達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時候,答案對你而已,只不過寥寥空文而已。

2樓:重慶吳戈

周代一百多個諸侯國,只有四個稱「國」,其他皆稱「邦」。四國加首都合稱「中國」。

殷商四國,即康國(都浚城)、管國(都邶城)、霍國(都鄘城)、蔡國(都崗城)。

武王滅商分封康叔、管叔、霍叔、蔡叔四個兄弟,東南西北四面圍監武庚的朝歌。

四監中管、霍、蔡三監是武庚的姑父,是帝乙嫁兩個妹妹於西伯所生,因不滿武王重用

太姒之子,夥同侄子武庚叛亂。康侯向周公告密,並率康二師助周公救亂。

而《詩經》中的《邶風》、《鄘風》純屬漢武五經博士瞎編輯,我吳氏先人季札於(襄

公二十九年)訪問魯國時曽觀摩周樂,但魯哀公左史姬丘明的《春秋左傳》被漢人篡改,

公然杜撰出《邶風》、《鄘風》、《魏風》。

吳公子札來聘①。……請觀於周樂②。使工為之歌《周南》、 《召南》③,曰:

「美哉!始基之矣(4),猶未也,然則勤而不怨矣(5)。」邶為之歌《邶》、《庸》、《衛》(6),曰:

「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 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7),是其《衛風》乎?

」為之歌《王》(8) 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

」為之歌《鄭》(9),曰:「美哉! 其細已甚(10),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為之歌《 》,曰:「美哉, 泱泱乎(11)!

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12)?國未可量也。

」為之歌《豳》(13),曰:「美哉,蕩乎(14)!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15)?

」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16)。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為之歌《魏》(17),曰:「美哉,風風乎「!大而婉,險而易行(19); 以德輔此,則明主也!

」為之歌《唐》(20),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21)?

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22),誰能若是?」為 . 之歌《陳》(23),曰:

「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26)!

為之歌《小雅》(26),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 I 之衰乎?

猶有先王之遺民焉(27)!」為之歌《大雅》,曰(28):「廣哉!

熙熙乎(29)!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為之歌《頌》,曰:

「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32);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33);用而不匾,廣而不宣;施而不費, 取而不貪;處而不底(34),行而不流。五聲和(35),八風平(36);節有度(37), 守有序(38)。

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象簫》、《南龠》者(39),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40),曰:

「美哉,週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陬 》者(41), 曰:「聖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42),聖人之難也!

」見舞《大夏》者(42), 曰:「美哉!勤而不德(44)。

非禹,其誰能修之(45)!」見舞《陬簫》者「, 曰:「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47),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

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釋】 ①.吳公子札:即季札,吳王壽夢的小兒子。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現在的古風圈是不是對國風的曲解?

辮哥哥的小阿妹 這兩個不是乙個概念吶 In my opinion,個人比較偏愛國風一點,我覺得國風指的是一些比較傳統而且有內涵的東西比如說京韻大鼓,京劇,棋藝,等等吧 然後古風就是現在人一般都喜歡的古風歌曲,有些詞寫的確實不錯,還有喜歡穿漢服 曾經用吃飯的錢買了漢服 等等等 怎麼說呢,我也不夠專業,...

德國風暴傘是不是像廣告裡那樣結實耐用?有有過很久的同學嗎?

李狗蛋 一下就斷了。老實說,顏值高,上手舒服,開傘手感很棒,但確實斷了就很不爽。不過小心點用,還是很好的,傘面好像有點會膨脹,淋雨後有點鬆弛 平心而論,傘比較輕。但能否抗大風就得打個問號了。我買的傘在突如其來的陣風下,傘帽被崩飛了,然後傘中心處開始漏水 也許這傘只能保證使用1年? tcmjxh 剛買...

我的字是不是江湖體,大神們有什麼改進的建議?

WeiDF 我雖然是個外行,但是也是挺喜歡看別人寫字的,自己偶爾也隨手練練。你這個寫的跟我高中時候倒是有些像,現在看來是真的很醜很醜,可能完全沒練過字的人可能覺得挺瀟灑的。找個好點的字帖練練吧,練一段時間就會發現這寫的是啥玩意 道法自然 沒什麼所謂江湖體,你自己如果覺得自己寫得好看,那就這樣吧,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