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是隨心所欲

時間 2021-06-01 07:37:59

1樓:天行健

高度自律和有智慧型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因為高度自律的人知道什麼是陷阱和危險,並且懂得如何避免陷阱和危險。

智慧型的人肯定高度自律。

2樓:韓楓

莊子《逍遙遊》中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變化規律,而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遨遊的人,他們還有什麼可依賴的?

見到了天地之大,掌握了世界執行法則,真實自然的人就不會有自我的偏見,神人沒有要建功立業的偏見,聖人也不會追求任何名望榮耀。

所以,萬事萬物要順應本質需要,在自己的環境下才能找到舒適暢快的自然體驗。此時,才能隨心所欲,任意無窮。

以上是我對莊子逍遙遊的理解,肯定有偏差,僅供參考。

之所以是隨心所欲,而不是為所欲為,就在於遵守世界的執行法則,順應事物發展的環境需要,這個隨心所欲就還是有界限,有條件的。因為,世界的執行法則,天地執行規律都有它的為和不為,都必須有敬畏,否則就成了任性,肆意妄為了。

我文言文學的不好,只能理解這麼多,不對的地方,再向大神請教吧。

3樓:廣哥

準確的說你應該是看過逍遙遊不是學過就像騎單車學過就會騎不會騎就是沒學過

想學光看逍遙遊沒有任何用處老莊是乙個整體道德經莊子內篇外篇雜篇都要看要背能背多少是多少

4樓:難得聰明

對周遭事物的評價可以影響到乙個人自由的感覺,甚至能左右其痛苦與否、學習能力和才智的發揮。

把握誠實和激勵的分寸,能做到觀察、嘗試和反思是有條件的。安定和羨慕是有利心態,而威脅和嘲笑則會剝奪精神利益。

當原則受到衝擊時,就會有「我不配」的想法,而經驗當中的成功事例,則會給人勇氣。所以,底線是傲慢的代名詞,欽佩是謙虛的開山斧。

5樓:雙木

逍遙遊的隨心所欲(沒看過),應該是有所隨有所不隨,雖可欲但不亂欲,隨可隨的,欲能欲的,此般隨心所欲,可能就是他說的有所依附,也許是有一定的界限,懂得那界線,隨心所欲才有了隨心所欲該有的樣子。正不正確,也許懂了的時候,就知道正不正確了。

6樓:衝默

隨心所欲應該有兩個前提條件

欲是符合尊重事實的

知道事實規律,並有定力依事實規律行事

或許有人說第一條是在欲上加了乙個限制條件,那叫什麼隨心所欲,但我們不能否認有的人的所有欲就是符合尊重事實的。不尊重事實如何達到呢?

第二條是很難達到的,相當於佛家修行中的定慧成就。

7樓:冬天的故事

孔子說過:四十不惑,隨心所欲而不踰矩。

在這句話裡面孔子告訴了我們想要隨心所欲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需要不惑。

第二,需要把「不踰矩」變成理所當然的事。

達成了之後,你的思想就可以開始隨心所欲了,你的潛意識會自動幫你「不踰矩」。

致良知和隨心所欲的區別?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看到別人的回答長篇大論,真是頭大。良知光明,隨心所欲就是致良知。良知不光明,隨心所欲就不是致良知,而是滿足私慾。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說的就是他自己良知光明,沒有私慾遮蔽後的境界。 風清揚 隨心所求而不羈於私慾。揮斥方遒。另乙個角度,用叔本華的概括而言,行為不發於利己惡毒,而...

什麼叫自由?自由就是隨心所欲?

我叫MT 你問的其實就是自由認識論。有很多社會性名詞的確需要重視和不斷的重新去認識它,自由就是乙個。我在這裡簡單的說一下,拋磚引玉。概念也不說了,自由當然分為絕對自由和相對自由。絕對自由只是理論上的,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之中,只有道家的 無 才具有自由的本質屬性。而相對自由存在於系統中。什麼是系統?系統...

隨心所欲的人生算墮落麼?

52Herz 隨心所欲,我的理解,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不過我覺得吧,隨心所欲是一回事,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又是另外一回事。就自己的理解而言,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 是否有目標的去做一件事。對的,隨心所欲是自己選擇了做什麼就一定要做完才可以,雖然說對大方向上的把控不是特別好,但是做完具體的一件事之後自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