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

時間 2021-06-01 05:08:52

1樓:紅色蜘蛛客

我理解這裡的文武的物件均指關乎天下的任職能力考試的科舉考試而言。「文、武」的語境更偏重於文舉人或武舉人。

在此語境下,文無第一應該是說治理天下的治理能力是一種實踐能力,無法靠考試的第一而認定具備實際第一的能力,也是說治理能力更多是一種實踐能力,而不是文章理論第一的人治理國家的能力也是第一,因此說無第一。

武無第二是指武舉考試或硬碰硬奪取的第一,這種考核過程模擬實戰打鬥,因此考試的第一的往往實戰能力也是第一。因此說武無第二。

2樓:唯有暗香來

文無第一的解釋,比文這件事,根本就沒有第一。武無第二的解釋,比武這件事,古往今來就沒有第一,既然沒有第一,那怎麼會有第二呢?老祖宗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文與比武這兩件事,從古至今就沒有一人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所以做人要謙虛。

3樓:逼乎大忽悠

因為文人要謙虛委婉些嘛即使覺得自己厲害也摻雜別的事物襯托自己,所以不敢稱自己是文壇第一。練武的更直率些而且氣勢不能丟,總是認為自己最厲害。

4樓:魚龍變化

這句話解釋起來是有先提條件

文無第一:在大眾、專家認為水平相差不大的範圍內的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中,它們的題材、體裁、內涵、文采、氣質、技巧、傳播程度各方面的差異導致了作品各自獨特的魅力,很難做到使其中任何一篇為大眾普遍信服,奉為絕對的第一作品

當然,前提條件必不可少,很多人老是喜歡那這句話當擋箭牌對某些作品的批評,這絕對不對。李杜蘇辛名篇各有絕作,各自擅場,世人評判最佳篇章,最優文豪或許無有定論。但你要說把我這種半吊子加進去,還文無第一理論還適用於證明我有資格與諸公一較高下?

別不害臊了(罵自己)!哪怕是王摩詰,李義山這樣的大佬,也很少有人會想去拿他們來震撼仙聖二人地位,因為水準範圍確實差的不少

武無第二:在一般情況下,體育競技類專案一般很容易分出勝負高低,看出兩者的技術水準

《俠義英雄傳》有這麼乙個情節:兩位武林高手比武,難解難分之際,一位不小心踩到乙個土坑,失一招而落敗,這也未必代表真是結果。即使現在比賽也是有發揮失常這一說。

要想更好的體現兩者真實實力,多次比賽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5樓:Mearco

我把「文」理解成一切自我思想的表現形式比如繪畫,雕塑,寫作,電影都是作者主觀思想的體現,這些東西放到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沒有乙個特定的評判標準,自然也就說「文無第一」了

其次是「武」,這可以理解為一切自我技巧的表現形式比如下棋,賽車,籃球等一系列體育運動,這些所有人的評判標準就是一樣的,誰贏誰輸顯而易見。所有人追求的目標都是第一,自然也就說「武無第二」了

總結起來,我個人認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文不掙頭名,武不掙次名」

6樓:「已登出」

首先這句話是三國時候傳下來的。

你說諸葛亮第一,還有很多人不服,比如司馬懿,郭嘉,荀彧等等能爭第一的太多了。

但武將這一塊呂布是公認的第一,呂布之後,關羽,張飛,趙雲,典韋等等,能爭第二的太多了。

文無第一,還有乙個原因,就是文的爭鬥沒有生命危險,輸贏都是一時。武嘛,對吧。

現在這句話多引用在方法呢沒有更好或者更壞,但執行的結果卻有好次之分。

7樓:

簡單來說,就是文有乙個多維度又相互幾乎正交的價值,比如立意深刻、詞藻華麗等等,無法提出明確客觀的偏序關係

而武則有乙個明確的偏序關係(排除由於相剋而導致傳遞性失效的特例),因此可以作出明確的排序,進而確定第一,並且眾人的目光必將集中在這個第一上面

其實反過來,「文無第二,武無第一」也可以說得通

文無第二指的是(幾乎)每個文人都覺得自己的文章好,天下第一

而武無第一指的是(幾乎)所有武者都清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保持一定的自謙

擴充套件開來,似乎如果人與人在某個方面有著明確偏序關係,那麼他們在該方面就會偏向於自謙;反之,若成果具有乙個多維度的價值,人們總是偏向於自傲。比如OI界就有明確偏序關係(得分,耗時,記憶體占用),現今裝弱成風。而其它容易讓人自滿自傲的事情,大多都是沒有乙個單維度的評分的

再次深入一下,世上絕大多數東西都是沒有單維度評分的,但是價值觀就是用於將多維度的成果轉化為單維度的評分,如果有完善而統一的價值觀,就容易看清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才能做到虛懷若谷,不斷進步

咳咳胡思亂想竟然牽扯到了類似於世間真理的東西……匿了匿了

再看一眼,似乎是互文……

8樓:行盡青溪

話說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是文無第二武無第一。

當時給自己的解釋是習武之人動手難免有所損傷,傷人害己,因此武德為先,不要爭什麼武功第一的噱頭,所以武無第一。

文無第二,文人大都心高氣敖,加上作品的高低是比較主觀的一件事,沒有個標準很難去判定,因此文人們互相不認同,誰都不願意自己的作品比別人的低,因為都想當第一,所以文無第二。

9樓:逆命之理

文無第一應該就是大家說的文人相輕,沒有人認為自己在他人之下。

武無第二,我的理解是勝者為王,敗者無名。比如有乙個人打遍天下無敵手,成了天下第一。只要有這個人在,被他打敗的人就沒必要分名次了,也不能都成了第二名。

也就是所謂的都是菜雞,何必互啄。

10樓:列夫脫了師太

乙個更基於主觀,乙個更基於客觀。在客觀世界得標準排序中,沒有什麼是可以贏同時又可以輸的事物存在。

例如:武功排名。

文無第一,

這半句話的意思就是文章跟美食一樣,

或油膩,或清淡,或甜美

不是單一的評價標準,各有各的主觀判斷

以及喜愛維度,

不是那麼客觀。

武無第二就是,

17年發生的趣事搏擊大戰太極拳

幾秒KO 太極宗師

像徐浩峰那樣,

把功夫還原為武術,把大師還原為華北大地上的泥腿子。

直接有客觀事實,大師被打敗了

沒有多餘的主觀干擾。

就是人人見得到的客觀

11樓:

文無第一:文人之間容易互相不認同,所以很難評得出誰是公認的第一。

武無第二:拳腳定勝負很簡單方便公允,但是大家關注的是打敗天下無敵手的那個第一,至於後面被打敗的那些人名次沒人關注,因為除了第一,剩下都是被人打敗甚至可能打死(在生死狀時代),排第幾都沒多大意義了。

12樓:倚澈妙林

你們都說什麼呢!"文無第一"就是文章一類的事,見仁見智很難評判。所以,說不上誰第一。"武無第二"最好解釋,因為第二被第一打死了。

13樓:go2up

有人認為此句表達「文學的比較不可量化,所以沒有第一」,但無法解釋「武無第二」,個人還是認為這句話說的是文人自謙、武者自傲。

14樓:任根生

文有各種題材、風格、流派,沒有乙個統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分不出第一。武雖然也有各種風格和流派,但評判的標準卻只有乙個:格鬥。勝者為王,沒有什麼好爭執的。

15樓:屎吉

因為文是乙個多緯度的東西,而武是乙個單緯度的東西。

舉個例子,你把一道數學計算題給幾個不同的數學老師評分,評分的結果是一樣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標準鮮明,緯度單一。一加一等於二,你寫等於三就是錯。

這就相當於習武,我把你打倒,我就比你厲害,簡單明瞭。

反之,你寫一篇作文,拿給幾個不同的語文老師看,得出的分數就有可能大相徑庭。可能A老師覺得你字太爛,看都不想看,給個很低的分數。而B老師覺得你思想內涵深刻,文筆不錯,給了個高分。

D老師覺得你雖然文筆不錯,但價值觀不值得提倡,給了乙個不高不低的分數。到底誰對?誰都對。

多維度主觀評判本來就沒有標準,沒有標準,怎麼區分第一第二?

16樓:永桔

意思是說,水平再接近的武林高手,總可以通過比賽較量出輸贏;而同樣優秀的文章,卻很難決定誰更勝一籌,因為沒有公認的清晰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評價標準。

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為什麼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書,寒食帖是天下第三行書?

青雲聽雪 中國書法歷史上,天下三行書是公認的,筆畫好,結構好,布局好,誰都不否認,蘭亭序創作於晉代,祭侄稿是唐代,寒食帖是宋代,時間上就有先後,誰先創作誰的技法理應高人一籌,後者必然有更多的參照,學習的資源,比次之。再者,蘭亭序是唐太宗首肯,珍愛之品,初唐四家 歐陽,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們就是有想...

如何看待「工作第一,學習第二」這句話

你的清肝轉嫁 怎麼可能,就是是在大學本質也是學生啊,我們學生會宣傳部需要工作的時候都可以以做作業請假的,如若工作第一,那為什麼學校還會有專門的複習周叻,難道複習周就不會有工作要做嗎?這是不可能的吶!畢業也是要看成績的,特別是現在改了政策,寬進嚴出 你有很多很志願 工作經歷,沒有畢業證 學位證,那經歷...

你如何理解「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句話?

寒原 Jeff 這是宋代詩人陳著的兩句詩。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宋 陳著 續侄溥賞酴醾勸酒二首其一 這兩句詩的意思不難理解 鮮花都會有重開的時候,而人卻不能返回到少年時代,告誡人們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這兩個詩句出自宋 陳著 續侄溥賞酴醾勸酒二首其一 可以找到許多關於青春的古詩詞,分享一下。詩酒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