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舊體詩有年,仍不能窺門徑,應如何提高?

時間 2021-06-01 03:18:16

1樓:薑薑

覺得題主寫的挺好啊!真的。水平還是有的。而且整體也是很有模有樣的。

不過既然題主把這個問題發出來了想說還有什麼問題。那我~那我就直說一點我的看法了~~

嗯。怎麼說呢。就~算了。直說吧。我說話有點難聽。說完了題主不要打我就好了(汗)

其實你一開始問說想怎麼提公升,我就想拿香菱向黛玉學詩那段舉例子。但是~仔細看了一遍之後~

我覺得甚至都用不著那個。

你這個~我覺得~呃~我覺得你得明白。寫詩,也得說人話。

咱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首詩

第一句,怨天無故良辰日。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翻譯成白話,是什麼呢?

怨老天爺為什麼無緣無故要有良辰吉日這種日子。可以這麼說對吧?

你不覺得這個~這~

那良辰吉日是人定的啊!你怨老天爺幹啥啊!

恨此無故良辰夜/恨此無端良辰夜(怨、恨都行)

或者按你最初的想法,我覺得可以是:常怨有此良辰日(感覺也表達不太好,反正就這個意思吧)

好了。差不多就這麼個意思吧。那麼最後如果是我的話,我大概會這麼寫:

恨此又逢良辰夜,一處相思,兩處相思,待得團圓是幾時。

—待得團圓是幾時原句照抄哈哈,以及具體為啥這麼寫就是簡單意思一下。不詳細解釋啦~

好了接下來第二首

這裡,就有第二個問題了。

首先。我想問下。「清角」是啥?

那麼,我就想問一下,清角對新碑,是咋對的?聲音對新碑?曲子/曲譜對新碑?

或者你還想說,清角你是從「清角吹寒」中來的。是清揚/清澈的(號)角聲,那也還是聲音啊!如果是聲音的話,你可以清角振新碑。

而且你看人家的用法是後面接了個「吹」,吹寒,所以說,你這對新碑是啥意思啊?

所以我想,或許你誤解了清角的用法。它不是乙個「(號)角」,東西可以「對」新碑,但聲音,你這個用法就不對。不信你換任何乙個表聲音的詞上去(清音、濁音、鐘聲等等)。

所以這句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我會選:

清角振新碑、吹角對新碑等等。

那麼接下來,除了用詞不對,這詩裡我們再引出題主第二個特點,這個~咋說呢,用王國維人間詞話裡一段吧

在這裡,我直接替王國維先生吐槽一下:現在這人這tm都啥風氣!說桃不直接說桃,得說紅雨劉郎,說柳也不能直接說柳,得說章台灞岸,月亮不是月亮,得是桂宮,說蘿蔔開會也不能直接說蘿蔔開會,得說群英薈萃!

啊呸!不好意思串台了!

反正總而言之吧,這都啥風氣!

咋的就非得這麼說才顯得有逼格嗎?這樣有意思嗎?!所以蘿蔔開會只能賣28,群英薈萃就能賣280嗎?啊呸~對不起又串台了!!

我的意思是,浮躁!虛浮!你們醬色兒是不對的!!

以上,王國維先生吐槽完畢。

再次強調,那是他吐的,不是我吐的,哈哈~

怎麼說呢。靜安先生的觀點,我很認同,但我並不是說這就是正確。只能說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和風格吧。而他吐槽的這點,在題主的後兩首寫鵝寫水啥的詩裡頭,表現得更為明顯。

不過,還是那句話,個人觀點是個人觀點,我只負責吐槽,我沒資格評判它對錯。包括靜安先生,他也只是吐個槽,而已。

最後,我想說,我覺得,詩,就是用一種簡潔、優美而凝練的語言,準確的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想法和感觸。而不是語言畸形崎嶇晦澀啥的,非得用典用複雜的字啥的,那才叫詩,那才有逼格。至少,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為免別人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我也來一首,給大家看個樂呵吧(不許說我寫的不好!因為我本來就不會寫詩:-P)

雅舍觀月

我住山高先得月,皎皎清光鑑微塵。

四野無聲聞犬吠,一樹梨花漏月光。

首先,別跟我談平仄!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就醬!哈哈~

那麼接下來,我覺得,這詩,反正意境還挺好的~^_^

然而,重點來啦,我必須要坦白的是,這首詩嚴格來講,它的作者並不能算是我,而應該算是梁實秋大師。哈哈~

這首詩是我根據他《雅舍小品》中序言裡的一段話來的。原文如下:

那麼看到原文後,再看,尤其是後兩句

四野無聲聞犬吠,一樹梨花漏月光。

基本上就是原文。(除了我把兩樹改成了一樹,以及創造性的「漏」臭不要臉夸夸自己,哈哈)

所以,其實你看。這詩它真不是我做的。因為意境、上下對仗、甚至優美凝練的語言人家都給你備好了,你只是更精簡的把它濃縮了一點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舊式文人這種寫個散文都深入骨髓的像寫詩似的,也是厲害了。

而更重要的我覺得,這詩,或者是這散文,寫得很美。你看,不必用特別複雜和晦澀的語言,一樣很美。

這就是很多文人都強調的—詩為心聲,意境為上。

王國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顰兒說: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我說(哈哈太不要臉了把自己放這:-P):

我覺得。詩為心聲,是用優美、簡潔、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畸形晦澀的語言才是詩,才有逼格,好吧,格調。

題主是真的很有氣度~贊乙個^_^

2樓:

我個人的經驗是,詩學中可學的只有格調,簡單說,就是「詩樣子」。神韻、肌理、妙悟云云,都沒有辦法用理性的方式掌握。

而學格調,最好的辦法是多讀多背,先選擇一種總集細讀,比如《唐宋詩舉要》或者沈德潛的《別裁集》。並將其中大家名作背熟。其次按照自己的愛好找一種別集,細讀,並且最好能仿寫。

比如杜甫寫《登樓》,那就想象自己是杜甫,也是亂後餘生、漂泊西南,登高望遠,會怎麼寫?再和原作比對、分析,慢慢就能找到一點「門徑」罷。

不過一定要以七律為根底,從七律入手學詩。之後再琢磨其他體裁,可以事半功倍的。

題主的詩詞好像是掌握了格律,但是句法、章法都還比較鬆散,所以只能寫虛,難以寫實。只是我們的生活一般確實太平常,所以只好想象自己是古人,然後琢磨一下罷了。然而只有這種寫實的練習才能真切提高水平。

將來真正不吐不快的時候,才能寫得出來。

3樓:留取殘荷

小問題不少,也不知你說有年是幾年。

更鼓,弄這詞幹嘛,別犯懶。

在如寫鵝寫水,轉結都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意味。

詩定義是什麼?

精微的藝術,精說明精美雕琢,微說明深邃微妙。

試著自己對比。

4樓:黃細妹

比較有水平了。剩下就是注意一些細節。

滄浪紛紛百物沙,隔江猶似晉雲霞。太清煙火凋零跡,永和衣冠次第家。過眼當中來暮雪,舉杯欲飲冷新茶。舟人漫怪摧顏色,到處高風到處花。

雪,絮,花皆可言紛紛。總之是細碎之物。滄浪可以言悠悠,滔滔。

百物沙是說所見之物細碎如沙的意思嗎,縮略太過了。」猶似晉雲霞「,何物似雲霞?」似「不如改成」望「字。

頷聯應該是說空中瀰漫著人家疏散的煙火,眼前望去一列列盡是烏衣舊居。但此處既云」雲霞「,就不應用」太清「來指代天。永和的」和「字在這裡是平聲,不合律。

第三句,過眼即可,不必用當中二字。來字不好。改成飛字好。舉杯欲飲,所飲之物當是酒不是茶。

尾聯是寫得最好的。

日日河村羨酒香,一尊誰與味秋涼。登高衹有飛來雁,直下愁雲到岳陽。

最後一句,用「下」字則「愁雲」無處安放。因為」下「是自動詞,無法與愁雲產生聯絡。用「逐」比較好。

月滿長街更鼓遲,女牆閒坐影方移。明日出關休折柳,可憐春意正當時。

女牆不當雲閒坐。女牆是城牆上的矮牆。因為晚上恐怕沒人能到城牆上閒坐。

搖落江潭寂,花魂寄宿泥。經年成代謝,逐水任東西。紅藥橋邊草,青苔壁上題。人間春色盡,四面剩萋萋。

花魂之類的字眼少用。太纖細了。花一春即落,不必經年。最後一句好。

外國詩能否以舊體詩的形式進行翻譯?

馬蹄兒得得 當然,作為文字遊戲搞搞是沒問題的,但要是為了傳播原作,詩歌根本無法翻譯。直譯過來不是詩 考慮意境之後就是深度的再創作,與原作已經關係不大了。更遑論以舊體詩的形式 開心關關 謝個邀,愚以為 語言水平決定翻譯水平,以舊體詩形式翻譯無異於第二次創作。沒錯,哪樣的話,你看到的是翻譯者的作品而非原...

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殘荷 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吧。絕句律詩古體體制各不相同,就今人現實環境來說,很少有兼擅的,有的就是長於七律,有的長於五律。初學者可以各體都嘗試一下,裡面有乙個匹配問題。就是體制本身的要求和你的情感 技術 閱歷諸種儲備的匹配度是否足夠高。以我個人來說,早期什麼都寫一點 以近體和詞為主,古體較少 後來則基...

你看過哪些現代人寫的不錯的舊體詩?

其名寒號 公冶拾一 綁縛秋光足口腹,掙扎方寸只如狂。橫戈陷陣終於釜,無賴人間自斷腸。適日偶得十隻陽澄湖大閘蟹,烹之不得其法,多生憐憫之心。故此一詠,且得殘句。若君得見庖廚法,螯滿膏肥不忍嘗。公冶拾一 傷病一身,曾為六君前陣。起孤城,烽煙北進。腰間白羽,俱殘陽成燼。詡英雄,我負神駿。兵卒點罷,幾個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