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德綱很喜歡用古漢語?

時間 2021-05-07 04:41:18

1樓:湯圓不負眾望

郭德綱話說的恰到點。像我生物老師也是這樣的,就屬於那種學問深的,愛讀書的。各種歇後語,文言,名句,在合適的語境張口就來。愣拽文,苗阜是那樣的。

2樓:抱著阿瓜啃啃啃

為什麼邀我回答這個問題?

郭德綱很喜歡用古漢語嗎?沒覺得呀。他用俗語多吧?

他說的寫的很容易懂呀!你覺得是古漢語多可能因為他喜歡唱戲用詞用習慣了吧。就像李健說話隨便用個成語有些人反應不過來一樣。

他覺得用這種方式更容易表達他的觀點,就像香港人喜歡中英文混著說一樣。個人表達方式而已。

3樓:吳彤

郭老師用的基本上是明清話本之類的語言,在當時已經屬於白話,跟唐宋乃至更早的文言文不是乙個型別,所以你看他寫的東西很容易懂。

4樓:「已登出」

郭德綱其實是一位古漢語專家、史學家、音韻學家、文學家……

說什麼,你居然不信,不信你看看樓上那些睿智答主的答案就知道了,在他們眼裡郭老闆就是通讀二十四史的古漢語專家、史學家、音韻學家……

我當鋼絲那會兒,這個隊伍裡的知識水平還沒差到這個地步啊。明明中國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有了十足的進步,怎麼在這幫人兒身上體現不出來呢?

5樓:chrisssssss

評書、相聲,甚至二人轉,裡邊一套一套的詞,很多都能在《金瓶梅》裡找到,乙個字不帶差的

《金瓶梅》成書於明代吧

算不算古漢語呢?

6樓:萌萌噠的怪獸君

郭老師說的古白話,其實就是給過去那些沒什麼文化的人聽的,能聽的懂還得要那個範,那個腔調,產生的這麼一種說話方式,難懂嗎?不難懂,高雅嗎,其實也沒那麼高雅,但是是有一定水平和藝術價值的。

不管是古白話,還是古漢語,有這樣乙個知名演員願意用,願意說,能起到推廣作用,只要沒有大的誤人子弟的錯,就是好事。

網路用語有網路用語的優勢,簡單粗暴。

但是古人留下的智慧型帶給人的震撼不是流行語能比的,沒人想誇人的時候只會說666吧。

7樓:巒巒

文言文被中中國人拋棄上百年後,現在有郭德綱先生這樣有影響力的名人重新把她拾起來,確實是大好事一件。

不想在這裡細究文言文和古文的差別,二者方向是一樣的,反正不是又長又囉嗦的現代白話文口語。

簡潔高效、文辭優美且不失精準度的文言文,是我們中文相對其他國家語言的最大優勢之所在。

有個說法是: 聯合國各種語言版本的官方文書中,最薄的那本一定是中文的,因為中文最為簡練高效。如果換成文言文,那本文書還可以更薄,而精準度不會有絲毫下降。

不是為了復古,更不是開歷史倒車,而是把先前丟掉的優秀的東西撿起來。乙個文明只有認清自己的優勢所在,才能更好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8樓:

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治國安天下,妄稱男兒大丈夫。

一首定場詩念罷,開始回答問題。

郭德綱這些文字不叫文言文,更不叫古文。

他這是從小學曲藝、念定場詩的底子。和古書沒關係,和評書倒可能有點關係。有些明顯是常用的貫口。

所以問題應該改成為什麼郭德綱喜歡「化用」傳統曲藝的貫口定場詩?

9樓:

就兩點:

傳統藝人的習慣,浸淫多了自然而然。

郭德綱沒文化,所以自卑。

白話講就是他們曲藝行本身就愛弄這些半文半白的東西,這是聽眾需要。但他古文水平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高卻喜歡拽文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他存了乙份「我是傳統大家」的心,這是他翻身之後的心理補償表現。

少班主的訪談把第二點說的明明白白的,他那個家風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硬扭的。不要硬捧。找文化該找誰找誰別上說相聲的裡面找。

數來寶說什麼樣也不是rap。老郭相聲說得好和他喜歡用封建糟粕顯擺是一體兩面的。

10樓:卓果果

這個問題,有點像,為什麼硬筆這麼流行了,有人還在用毛筆,為什麼相機這麼高階了,有人還在畫畫。這些所謂的古代文化,現在都是以一種藝術的形態,來滿足人們的感官需要而已。

我們主流的思維,都是認為只有權威機構發個證,才證明其能力。可是事實上,不管權威機構認不認可,能力都是不斷的訓練的結果。而郭德綱是練童子功的,從小就在訓練傳統文化(其他的他可能就不行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金庸。金庸沒有上過北大,而北大是授予金庸名譽教授的。

流行就是幾百年輪迴一次的。與眾不同且又能貼近現在的人的喜好,就是好的藝術。

11樓:先剋

不算文言,古白話吧

作為曲藝藝人,又是乙個愛戲的

他必然要閱讀很多的古話本,古今戲文,裡面都是大段大段的詞讀多了自然就會

說老郭熟讀二十幾史我是不信的,但是如果老郭說他能基本背兩拍三言,我不會懷疑

12樓:

郭德綱說的不是古文,也不是文言文,而是一種……怎麼形容呢?我管這種話叫做「白話韻文」。

有本書叫做《增廣賢文》,你去看一看就明白我在說什麼了。

13樓:金渺

傳統相聲這門藝術的具體要求罷了,乙個推廣傳統相聲的人要是一開口都是「666」、「撩妹」、「skr」、「大資料」這樣的話,你聽了不覺得難受麼?

14樓:聰明的金盞花

文言文本數少,比較概括,可批講的餘地大。《相聲有新人》最後幾場裡,大魔王挑戰賽,高曉攀也來了一段文言文引用較多的相聲,也不錯。

15樓:RealLV

這或許與他自幼學習評書有關,要知道江湖藝人想要抓住觀眾,自己的水平一定要比觀眾高,或者顯得比觀眾高。。。這種不經意間吊吊書袋,蹦出兩句看似高深的言語就成個一門功課。所以才會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或者說著說著蹦出首詩表一表人物,讚一贊風景。

就會顯得表演者好有學問好厲害的樣子。就像現在有些人喜歡說些中英混個的句子。。。

至於文言文功力只能猜測了,畢竟沒跟郭老師坐一桌吃過飯,首先,郭老師雖然沒有文憑,但一定閱讀過大量書籍,這點從他隨便挖個坑就能讓人在裡邊轉不出來就可以猜測出。他說他除了業務沒有別的愛好,這點我真信,想想一下,乙個人工作是說相聲,回到家之後也一門心思的研究業務,聽聽京評梆越,從姊妹藝術汲取營養,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老郭的水平吧。不過我覺得他的涉獵領域應該只是覆蓋平時表演用得上的部分,真正文言文文學功底應該不深,倒不是不相信郭老師的水平。

只是覺得他也不會想朝著漢語言文學博士方面發展,畢竟成了博士,說起相聲來,就不那麼好笑了。

16樓:花開見佛

郭老闆雖然學歷沒啥可吹得,但是學問比知乎上大部分人要好,尤其是和戲曲、民俗相關的方面。 戲曲可以切入歷史,相聲可以切入傳奇。 不說別的,起碼二十四史,三言兩拍,這些書都研究過吧,看多了出口半文言是常態。

我原來有一段時間酷愛古文,那時候能把日記寫成文言,現在成天想的都是王者、籃球什麼的,那些東西早忘完了。

17樓:李愛姝

相聲裡講過,和於老爺子學的,

『郭:因為什麼呢,那是個老夫子,滿腹的經綸啊。

於:有才學。

郭:咱們有不懂的,我小時候愛看個文言的書啊。

於:哦。

郭:這怎麼說,怎麼解釋,問誰去,問說相聲的,沒人知道。

於:嗯。

郭:問他父親:老爺子,您看這個我看不懂。這古代人說話這怎麼回事。

於:嗯。

郭:老頭戴一大眼鏡給我講,你看這個麼,這是西門大官人。知道麼。這是金蓮。

於:哎?!行行行,行了,行了!

郭:真摯的愛情……

於:什麼真摯的愛情啊!

郭:啊?

於:打那根兒上就給您講錯了,知道嗎!

郭:是啊。

於:什麼真摯的愛情,什麼書啊這是!

郭:《金瓶梅》啊!

於:怎麼看這書啊!

郭:這是他,他教我啊,教我長知識啊。

於:這是長知識嗎!

郭:小時候叫我好好學,好好看,長大當科學家。

於:看《金瓶梅》就當科學家了?』

18樓:馬偉

雖然有點想罵你,但是我還是說,別拿你的智商評價郭德綱的藝術水平!你不會說文言文,你自然覺得人家說文言文就是有其它目的,很難想象乙個連古詩都背不下來幾首的,評價別人說文言文的目的!

19樓:學院派學渣

比如「又勾勾又丟丟」啦,「denlen denlen的」啦,「cǎ song」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跑題了跑題了。

20樓:宇文筱

可能是想貫徹相聲雅俗共賞的主張吧。

過去主流相聲界說他太俗了,所以他在節目裡時不時加點類似文言文的話,告訴觀眾甚至主流相聲界,我不管有俗的東西,雅的東西我也有。

另外,還有可能是他的情懷吧。我感覺郭德綱對傳統文化是有情懷的,而且還是有行動的。他不斷的挖掘一些瀕臨失傳的劇種,不斷的整理小曲小調,不斷的整理傳統的相聲,甚至有時還會講一講相聲的歷史。

傳統文化的表現有很多,我們有時候光注意一些典籍、詩詞等,而郭德綱作為相聲演員,自然要把注意力放在傳統曲藝上。

郭德綱不是搞語言的,不是搞古文學的,他只想讓我們這些個聽眾在歡樂的同時,告訴我們,相聲雅俗共賞,傳統曲藝也是傳統文化,都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

21樓:昔日有個三小賢

《吃月餅》郭德綱

吃月餅_郭德綱劇場壓軸大作實錄__企鵝FM17分45秒: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四儀,四儀出八卦。

老實說,這句讓我想起了苗阜的萬俟卨。

22樓:Yingbo Miao

說一些半文半白的話裝唄。這些都能用普通話表達,郭德綱故意用點「文言文」表示自己有學問,上檔次,唬唬粉絲。以前有一些大陸的明星,說話一定要帶港台腔,和這是一回事。

23樓:搖光

傳統相聲裡也不是沒有文言,特別是有些文哏類的,像是文章會,還有些玩兒對對聯的那些。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患人知己不知,強不知以為知是不知也。當然這是大段引用,相聲演員不可能通篇用文言講,用文言也是為了塑造形象,增加趣味服務的。

老郭的相聲裡也會用到文言,畢竟他也說過文武雙全……但是基本上是評書氣比較濃的白話。

再說人家還唱戲呢。

24樓:「已登出」

很多回答裝逼,說老郭說的那些話不是文言文,難道是白話文?要知道白話文的寫作是從五四才開始、探索、逐漸形成的,胡適、魯迅、劉半農......寫的都被稱為半文半白,謝冰心年紀輕輕名揚天下就是因為在白話文寫作的駕輕就熟搬的開拓上,明清散文、戲劇,儘管多口語,還是文言文寫作範疇!

今日正文:

老郭這是肚子裡有貨的表現。

早期的相聲常以戲劇尋求共鳴,學唱戲劇非常普遍,也是基本功,老郭復興傳統相聲,涉獵戲劇評劇評書等非常廣,這些藝術形式多是以文言、古語、半文言出現,老郭作為乙個很信服傳統信服老話的人,自不然慢慢也就把這些融入了自己的作品和說話風格中,不僅如此,老郭寫詩甚至寫律詩的功底都不差,遑論偶爾出來兩句對偶。

你要把解放前創作的京劇的詞都過一遍,你文言水平也會提高。四六八句五七言肯定不在話下。

最後,戲劇評劇等藝術形式的唱是給廣泛受眾聽的,在文更在言,所以又很口語化,聽明白並不難,看明白更簡單。

為什麼郭德綱醜聞那麼多,還有人喜歡郭德綱?

零度可樂一生推 第一點,因為同行襯托的 笑 大爺醉酒的那場汾河灣真的是妥妥的把我圈成了桃兒粉,原來對他還是沒有啥感覺的,撐了天也就是知道他是個有名的說相聲的hhh 第二點呢,就是他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愛相聲的,我非常敬佩他這一點。就憑他當時為了北京相聲大會能夠正常運營,他當時上了乙個節目,讓他坐在乙個透...

郭德綱為什麼不取名「郭明綱」?

立黨 事實上是,大部分這一輩的藝人 通常稱作明字輩,或者第八代相聲演員 都出生在建國以後。這代藝人的師徒關係 門戶思想 做藝學藝的觀念和舊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人不僅不以輩份起藝名,更沒有了輩份 門戶的偏見。大部分人直接用父母起的本名,不再用藝名甚至沒有藝名了,比如姜昆,馮鞏,趙炎等。另乙...

郭德綱為什麼火?

Helen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從自己的角度。我是東北人,從小生活的環境就是大家都以聊天逗樂為主要娛樂方式。後來又讀了書,所以自認為是乙個笑點高且不俗,本身也很幽默的人。親身經歷了相聲的沒落,沒意思,當然也就沒有人聽了。十多年前,忽然有一天,朋友對我說,出了乙個郭德綱,網上都是他的段子。我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