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議中為什麼楊廷和一定要讓嘉靖認孝宗為父?究竟爭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02:58:44

1樓:淺墨的乎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寫過這樣一句話:『』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權力鬥爭才是真的『』。

大禮儀事件裡,嘉靖不僅僅是為了給興獻王乙個弘治帝的名號,也不僅僅是為了鬥倒楊廷和。他是為了告訴滿朝文官,他的皇權才是最大的,他有著最大的權力,他想做什麼都可以,而且必須可以。

同樣,楊廷和及內閣一次次的封駁,也是要向朱厚熜證明:內閣的權力很難挑戰,他們這些官僚士族集團才是意義上的權力掌控者。有些事情,他們要做,你嘉靖必須做。

內閣要虛君實相,嘉靖……他要證明只有君,可以沒有相。

2樓:yashahime

清隨明制,但清朝並沒有繼承嘉靖新議的大禮。

比如光緒,是過繼給咸豐才當的皇帝,比如溥儀是兼祧同治和光緒。

北韓也一樣,萬曆挽救了北韓,但北韓如果絕嗣,繼承王位也是過繼的,只不過給生父加大院君的封號,北韓絕嗣的有點多,如果都按嘉靖那麼整,譜系太亂,宗廟裡都是牌位。

這件事,錯的是嘉靖,嫩的是楊廷和,他就應該和張太后學慈禧,先買票,後上車,先過繼給孝宗,再嗣皇帝位,而不是讓嘉靖上了車,再讓他補票。

張璁等人豬油矇心,罔顧小宗入大宗,承大宗的禮,張璁這個人,慫的後來當首輔都不敢票擬,他不是勇敢的反對張廷和,而且準確的投機。

3樓:好的好的話

楊在講禮,嘉靖直接錦衣衛伺候。跟永樂大帝造反沒啥區別,拳頭大的說了算。可惜朱棣是被逼的造反,不反就得死,嘉靖卻是最多不當這個皇帝。所以名聲明顯不如朱棣名聲好。

4樓:侃夫子

之所以會有大禮議這種奇葩東西,歸根結底是因為此時的大明朝沒有一股勢力強大到足夠廢立皇帝,否則朱厚熜屁都不敢放。

「為人後者為之子」,這就是中國古代行之千年的禮法制度,楊廷和的主張一點毛病沒有。

假如萬曆幼年夭折,張居正+李太后+馮保這個組合立乙個宗室同輩入纂大統,就算他是趙子龍渾身都是膽,也只能管穆宗叫爸爸,管李太后叫母后。

真到自己親媽死的時候想去送葬,張大人一句:「按照禮法,沒有天子為藩王妃子送葬的道理。」就給你頂回去了。自己在宮裡暗暗哭還得顧忌有人傳到李太后耳朵裡惹太后不開心。

5樓:好吧我又信了

從禮的角度來說應該如此,從楊的個人角度來說他對前朝幾代皇帝非常有感情。武宗是他的學生,對他也是非常重視,言聽計從,所以不想讓他們這一脈絕後。

6樓:氣貫長虹

大禮議之爭是路線之爭,是「誰是權威」之爭,是「誰說了算」之爭,歸根結底是誰當家的問題。

實際上就是鬥氣,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雙方都要證明對方是錯,己方是對,誰能勝利誰就取得權威。就想四清會議上,劉說一套,毛反著說一套。

最後的結果證明,「槍桿子裡出政權」,威權之下所有祖宗禮法都是冠冕堂皇的屁。

7樓:零之鎮魂曲

8樓:桓溫

明代的兄終弟及,指的是親兄弟之間,嘉靖和正德是堂兄弟關係,楊廷和估計也心知肚明。還有楊廷和擬的嘉靖即位詔書有問題,沒有指明嘉靖是以孝宗親兒子的身份來繼承皇位的,這給了嘉靖可乘之機。嘉靖認為自己是靠祖制按倫當上皇帝的。

楊廷和的堅持,就是天下為主,君為客思想的體現。楊首輔的堅持,或多或少使嘉靖耳邊經常響起自己是從湖北來的藩王,在北京城他是客,而張太后,楊首輔是主。這實際上是主與客之爭。

9樓:lion

首先孝宗的名聲極好跟大臣們的關係也非常好,其次嘉靖繼位之後天下只有乙個人能夠認孝宗為父那就是朱厚熜,如果朱厚熜不過繼給孝宗,那麼孝宗一系就絕後了,君子不絕人之嗣,何況是乙個賢君?

10樓:Lu2

單純是想給皇帝乙個下馬威?當然不是!

我認為楊廷和是要給提拔信任自己的孝宗和武宗乙個交代。

武宗死後找個人過繼給弘治然後繼承皇位,這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估計當時願意給孝宗皇帝當兒子的皇族能從北京一直排到保定去。

結果這麼簡單一件事情被楊廷和辦砸了,找來嘉靖(這個人很可能是楊建議的)的時候好面子沒有事先說清楚過繼的事情,現在嘉靖拿到了皇位以後不肯給孝宗當兒子了。

孝宗和武宗眼看就要絕後了,還活著的張太后後半生也沒了可靠的倚靠,要說楊廷和心裡沒有對孝宗和武宗父子的愧疚我是不信的。

所以為了對得起兩代皇帝的信任,楊廷和必須和新皇帝死磕到底。

11樓:烏有先生

楊派是弘志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要對先帝盡忠,不能讓先帝絕嗣,所以要嘉靖帝承嗣。大議禮中楊派攻擊張聰說的就是張聰沒有對先帝盡忠。

12樓:Ronaldo9

歷史是什麼,是已經過去的事情,甚至過去幾百年了,具體的細節也許當事人都沒搞清楚,你們這些幾百年之後的後人又怎麼可能搞得清楚了,所以在我看來你們完全是根據歷史事實加上自己的一點猜測回答的,沒有什麼意義。你們的回答反應了你們的一些歷史觀和政治觀,但是那些大佬們的想法豈是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可以隨意揣摩的。

13樓:胖狐狸Fox

哎,那麼多回答靠譜的不靠譜的都有。啥還有說楊廷和不懂禮的???

「大禮議」這是政治事件!!!不是禮儀事件!!!

就是政治集團力量的互相博弈,沒有對錯,只有輸贏。

14樓:

爭議的焦點不在爭議本身,我要跟你爭,我贏了你。

排除傻傻分不清楚,通過雞毛蒜皮細節,彰顯不可動搖地位。

不過最後一輩子摸爬滾打的楊閣老意興闌珊、功臣身退,折騰廷杖的楊慎專注文學,也是挺好。

15樓:博納圖

相比之下,嘉靖帝的孫子萬曆皇帝就弱多了,他想立庶出的福王為太子,官僚集團堅決抵制,最後就不了了之了,他只能以不上朝不理政來發洩...

16樓:履霜

沒那麼複雜。

明孝宗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勵精圖治,尊重大臣,開創弘治中興,是乙個罕見的仁君,楊廷和與一眾大臣對他的感情很深,不忍心孝宗絕嗣。再加上歷史上有西漢定陶王、北宋濮王的舊例,就這樣定了——讓朱厚熜認孝宗為父,然後繼承皇位。

這是一種人之常情。

但這只是楊廷和與朝廷大臣們的一種「人之常情」,卻忽視了朱厚熜的「人之常情」。

一開始僅僅只是一種理念之爭,後來演變為政治鬥爭,再後來成為一種純粹的意氣之爭。

17樓:雪風浪俠

如果武宗平輩中其他兄弟中有嫡子的,可以先過繼給武宗,然後以皇子身份繼承。但此時武宗的堂弟們都尚未有子嗣,因此,父死子繼怎麼著都行不通;只能考慮兄終弟及了。

武宗的堂兄弟們有子嗣了。朱厚炫之子朱載增。

18樓:汗青

這問題我以前回答過一篇,我書稿裡的幾章內容:

19樓:閱人不似長亭樹

一群玩弄了幾十年權術的臣子,舉著「禮」的大旗還鬥不過乙個13歲的孩子,除了證明嘉靖會「玩」之外更加說明了明朝皇權高於一切。對於文官集團,皇權可以拉攏一部分來對抗另一部分。至於宦官只是皇權的附屬,空中樓閣。

20樓:夜蔻蔻

爭的權力啊。我都做皇帝了,連爹是誰都要聽你們的,豈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主了?儒家的禮到明清已經登峰造極,士大夫往上包括皇帝都要受其約束,大禮議也可以看作是對這種束縛的抗爭。

21樓:胖胖噠

因為武宗皇帝實在跟文臣心中的好皇帝相差太遠,輩分上武宗也是嘉靖的堂兄弟,所以過繼給孝宗也就順理成章了。另外,文臣估計也認為孝宗比武宗是個更好的榜樣。

貌似是嘉靖想追認自己生父為皇帝,但是大臣認為既然過繼了,那親生老爹就變叔伯了,所以不准。。。。

22樓:孫東阿

題主你問「究竟爭的是什麼」,「究竟」二字可見其實你已經感覺到並非如表象爭的只是個「禮」。楊廷和在嘉靖繼位前的三十多天裡實際扮演了決策者的地位,並贏得好評,所以他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也低估了嘉靖的智商,更錯誤的判斷了朝臣的站隊,所以他注定是輸家。

現在若還要問爭的是什麼,實際上,爭的就是乙個「位子」。

23樓:李建

——我們說誰是你爹就是你爹

——我知道誰是我爹

——你這小崽子不聽話,不知道我們的厲害吧

——你們這幫老傢伙,我才是公司大老闆

——呵呵,不見棺材不掉淚

——呸!打死你們

24樓:

因為嘉靖進京時候說的是:繼統,沒提繼嗣的事情。

文官集團這屬於過河拆橋,想要壓朱厚熜一頭,小孩子聽話最好啦。

當然朱厚熜天資也是高,反制了他們。之後的扯屌大戰就是以後的事情啦

25樓:

在當時文官集團的價值體系裡,孝宗作為乙個皇帝是完美的。

讓朱厚熜認孝宗當爹,那麼朱厚熜就要處處以孝宗為榜樣,若有不從,「先皇孝宗當年如何如何」這頂大帽子不要太好用。

26樓:LH92

@徐小疼的回答從禮上講沒有問題。但是方針路線都是假的,只有權力才是真的。不然其實你仔細想想,立興獻王為帝從禮上也是說得過去的不是?

讓朱厚熜認伯父當爹,年輕人血氣方剛自然不願意。而以楊廷和為代表的文官集團那些老油條們,爭的實際上就是誰說了算的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上名校?

薇詩瀾 國慶節期間,念初二的外甥女程程纏著表姐帶她出去旅遊。表姐義正言辭地拒絕 十一是旅遊旺季,全國各地滿滿的都是人,不安全,你還是乖乖在家複習功課吧。叛逆期的程程一點就著 旺季您不讓我出門,淡季我們又不放假,假期又催著我上補習班,合著一年四季我全在家待著和書本作伴了,我學傻了您就滿意了,是吧。表姐...

為什麼大的一定要讓小的?

別賴床啦 拿剛剛那件事說吧我煮了一包麵湯有點少了給我妹倒了小半碗我和我媽分著喝都沒有我妹的多中間還給她再倒了點我媽喝完我本來都不多了我喝了幾口都快沒了我妹硬是要喝我的我就跟她講給她倒的多她不喝就是要喝我的我妹也不知道在我媽耳朵旁邊不知道說啥我奶奶就嫌我說我妹說你比她大你讓她喝我就問她憑什麼我要讓著她...

為什麼大的一定要讓這小的?

月亮郵遞 大人的道德綁架,為了化解大小孩子的矛盾,不負責任的理由。有時候就是偏心,明明是小的做錯了,他們自己心裡知道誰對誰錯,可還是要用這種理由為藉口,護著小的。另乙個原因,他們總是把大孩子對小孩子的忍讓看成是懂事的表現,你不讓著,就是不懂事。有時候你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們找不到理由說教你,就丟出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