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醫工交叉試驗班怎麼樣?

時間 2021-05-07 01:58:13

1樓:

假的,宣傳什麼的都是假的,別信什麼保研率,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就20%還據說是努力爭取來的,別信什麼培養方案,進來了就坑底躺平,當然如果你看中的是生醫這個方向的前景那我也不阻止你

2樓:

去官網看了,好像保研率37.5%了,emmm不知道4+4會怎麼樣

僅僅從高考報志願來說,片面是一定的。以下這些話在真正的喜愛面前不值一提,僅僅適用於沒什麼偏好的情況。

如果學過生物奧賽並且不願意放棄既有優勢的話,可以來,有生物技術和細胞這種方向,也有醫電方向。

但是普通高考生,本來就理綜偏科生化尤其差的話,而且十分討厭背書的話,不如去兩航17系,但是今年也劃到資訊類了。所以,今年包括以後沒有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的強烈勸退兩航(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羅陽那種奉獻精神)還不如直接來醫工,即使去了兩航最後可能也會因為學院路來生醫。

醫工交叉試驗班宣傳雙導師,但其實這一點比較坑,因為你想想全國著名三甲的知名醫生,根本不會也沒時間管你,校外導師基本是廢的。況且,本科階段的校內導師嘛,主要是靠自己積極去溝通倒貼的。即使進了組,老師也會因為培養成本問題(因為培養了你本科畢業就走了很虧)你不主動,就讓你聽聽組會,不會有實質性的指導作用。

從不虧分的角度話,想學工科,去個西交電類專業或者北理徐特立(好像是可以任選專業的那種,類似北航高工,不過也要看大一成績)或者計算機都不錯吧。想學醫,就想臨床的話,這個分可能的確有點尷尬,浙醫不知道夠不夠臨床分,每年都不太一樣,如果去醫學院不小心讀了非臨床專業,那還不如來醫工吧。

而且想轉專業的,不要來醫工。這一點十分重要。去兩航還有可能轉高工讀資訊類,醫工就算了,沒那個氛圍前例或者說名額。

3樓:

從乙個不一樣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17年兩航大類分流的時候3系(自動化)和17系(儀器)是大熱門;18年3系劃給了資訊類,17系成為了兩航唯一的大熱門,自動化在資訊類卻在學弟中反響一般。3系之所以受追捧,在17屆分流時狂攬前250名裡的200人,不僅是因為他本身實力不錯,更重要的是它是兩航裡為數不多的EE類專業。

我想說什麼你明白了嗎?

4樓:

一共有十個回答,九個是誇獎的,但是講真有些水平不行啊,明顯是廣告啊,剩下的是暗戳戳打廣告,再看一下時間,齊刷刷的,五個7.1五個7.2,我是不相信正好大家都在同一天刷到這個回答,再看一下唱衰的回答下面反駁的人,點開主頁發現是北航生醫學院的誒,那當然要維護了。

陰謀論一下,那個唱衰的答主應該也是醫工交叉的學生,怕被發現吧,說的很隱晦。

最後,就我從我的同學口中得知的,主要是不滿與後悔,一開始保研率還能騙騙大家,但是到了大二還是會慢慢醒悟。

比較巧的是我恰好也有報生醫的同學,所以其實生醫是乙個學院,17級一共有三個班級,兩個是生醫,乙個是醫工。大一上生醫班學生曾經因為實驗的事情(好像是只有模擬實驗,在電腦上做)鬧到校長那裡,最後實驗的問題解決了(猛士啊)

為什麼說生醫的事情呢,因為大二下我醫工的朋友對我抱怨說這學期沒有實驗,可能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吧,嘖嘖嘖。

5樓:

作為北航生醫大二的一名學子,就個人體驗分享一波。先不提專業課程如何,單說交往感知,生醫學院是我體驗到的非常有人情味兒的乙個地方,也許與其特殊的交叉魅力有關,學院整體體現的是一種包容,一種大氣,一種拼搏上進的情懷。老師與老師、導師與學生的交往,師生為一項研究瀝盡心血的堅持與互助,學院對各類學生活動的關懷與支援,學院中的生活我想用倆字概括,便是「安心」。

當然,這裡的安心可不是能夠不勞而獲的安逸,而是一種集體即個人的相互扶持,相互保障,學生如此,師生如此,老師之間亦如此。再說大家比較關心的專業課,所學課程上面的帖子已經介紹很多,我只就課程體驗做幾點切身體會的說明。生醫本身便是交叉型極強的學科,要想做到對交叉涉及內容全部研究通透,怕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

本科前兩年我們學習基礎數理方法,生物、醫學知識以及做科研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立足於這些基礎,注重培養的是利用綜合思維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交叉不是相加,不是單純1+1的結果,而是讓你擁有能跨越不同學科建立脈絡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交叉帶來的可能性,帶來的機遇比專攻某方面更多,更廣。而本科後兩年,得益於1對1的導師制極佳條件,學生有更充分的進入實驗室,做實驗做課題的條件。模組的分化使我們在龐雜的知識中能夠找到學習的立足點,興趣的出發點,從而實現在交叉中實現創新,不斷發展。

6樓:

這樣說吧,北航在找突破口。從傳統工科,轉型成為真正的綜合性大學。醫工交叉就是北航未來的努力方向。

你想想,北航專門建了乙個醫工交叉高精尖中心,還費了大功夫掛靠了醫學院。為啥不建個航空航天、計算機中心呢?(笑……)

醫工交叉班的孩子都是北航未來重點培養的人才。這幾年報考會有很多好的待遇。但不得不說,老師才是關鍵。

醫工交叉本質還是北航生醫學院名下的。你看看每年有多少大類的學生選擇生醫,有多少人從生醫轉走。你就知道問題出在哪了。

總之,看夢想吧。家裡條件不好的,以後想多掙點兒錢的,不建議報考。醫工交叉說的很好聽,其實還是不如計算機來的實在。如果醫工交叉單獨成立乙個學院,換高精尖的老師帶,還是推薦報考的。

7樓:

emmmm

醫工交叉吧我個人覺得不應該出現在本科

很糟心的,醫學範疇那麼大工程範疇那麼大,聽起來很炫酷很裝逼沒有什麼卵用的。你是到時候打算拿著你的機設c和模電數電和工科競爭?還是打算拿著生理學和醫學生競爭?

往上發展現在的生醫工科方面真的和北航老牌工科開的基礎課難度沒法比呀,到時候讀影象處理連個影象處理不好。讀生物力學沒有力學基礎,偏生物技術不評價不了解。

ps:既然第一屆保研率什麼別太天真聽宣傳。

23都不敢說90%

8樓:

北航現在醫工交叉特別火,這個班應該不錯,他們好像還有乙個什麼高精尖中心,一年給支援乙個億,要支援五年還是十年忘了,可以去他們官網找找看

9樓:

恰好在題主所說的北航醫工交叉試驗班,沒錯,就是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酷的專業。首先,闢謠,我們是乙個工科專業,很多高中同學都以為我學醫的(其實我是學醫工的,醫學和工程的交叉融合)。。。

自我感覺之所以會設定這個專業,完全是順應國家發展需要(健康中國建設),畢竟現在中國的健康醫療事業、醫療器械產業、醫學科學等可用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具有理工功底的醫學科學家和具有紮實醫學基礎的生物醫學卓越工程師,(是醫學科學家,不是臨床醫生!不是臨床醫生!

不是臨床醫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大一的話,其實我們和大類招生的同學學的東西差不多,數分、大物、線代balabalabala··~~~但是我們比他們多了醫學的課程,系統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偷偷補一句,教專業課的老師又貼心又認真~),學習難度來說,並不是特別容易(當然也不至於動不動就掛科),畢竟趁年輕多學習嘛。

培養方案的話,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雙導師制(醫學、工程雙導師),乙個同學有兩個導師,由於我們的老師人數可能甚至會比學生數還多(大模擬不了的~),每個同學都能有專門的老師(羨不羨慕?!),醫學導師都是知名三甲醫院的醫生(協和、空軍總醫院、北醫三院、中日友好醫院balabalabala),這個暑假我們還會去醫院參觀實習(我的乙個臨八的同學表示她們都沒有這種待遇)。至於我們是怎麼選的導師,那就是我們特有的「導師制」了,大一通過導師制,和導師面對面交流,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個人魅力),大二自由選擇導師~

學院生活的話,我們學院還是比較貼心的,軍訓還有過節的時候都能收到學院發的零食,班級建設學院會給一定的支援,東西不在多,但是大類沒有這種待遇,hhhh,所以必須要秀一下。有其他學校的同學表示大一過去了還不知道輔導員和班主任長什麼樣子(表示同情),這種情況在我們這簡直不可想象,導員和班主任日常關心學習生活,一對一交流~

就業的話~~~經過我千辛萬苦的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張圖,下面看圖說話:

還有人問我們的男女比?所有工科裡面最接近1:1的呀,服氣吧~

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這些了吧,為了防止被認出來我還是披個馬甲吧(保持神秘感,雖然可能還是會被認出來)233333,(悄悄透露一句,18屆的輔導員是個很有趣的小哥哥2333,781551256是新生群號)(不是我說的,不是我啊我沒有啊別瞎說)

補兩張圖:大一開過的一部分講座和名家論壇。(清晰度被迫壓低。。。)

如何看待北航2018級理科試驗班的大計基期末考試?

說得好像別的專業不是自學為主似的。比如當年鋼筋混凝土課,有些經驗公式,教授自己不對著書抄都能出錯,推導又推導不出來。就這樣還全靠自學呢。工作以後你就會發現,大學裡好歹還有老師指點。 致真書院的乙個菜雞,我認為這個期末考試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與漏洞。看一下同學們的作答情況 200 同學只做出一道題,50...

去上交應該選經管還是工科試驗班?

杜卿相雙 1 人工智慧 SJTU在AI方面已經研究了很多年 20年以上 只不過成為專業不久而已,並不是坑,是電腦科學與技術相接近的專業。2 資訊類 能直接報電院的好處,就是不用上工科試驗班某些 非電院 的課,比如大學化學。 零下六度 本人上交工科試驗班大三在讀,專業分流至電信學院,目前已經拿到包括多...

為什麼生化環材的招生都是各種試驗班

因為不忽悠真的很難招到優質的學生 韭菜 看到今年中山大學的大類招生玩兒崩了麼?生 化等天坑專業和心理學等專業打包成大類,結果從大一就開始卷了,贏了的去學優勢專業,輸了的只能學天坑,所以就崩了。你說不搞強基計畫 試驗班你們去嗎? 簡單來說就是忽悠人報考,因為生化環材專業報考分數越來越低。就以我們學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