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讀四書五經還有意義嗎?

時間 2021-05-06 23:47:57

1樓:

不止四書五經,還有《道德經》《傳習錄》《資治通鑑》《二十四史》

這是心理學、哲學、管理學等等現代學科更高層面的存在。

玉汝於成,功不唐捐,沅芷澧蘭,懷瑾握瑜,受用無窮。

2樓:龍叔

看到了就參合一下。

說到讀四書五經的意義,可能是在問「還有什麼用」。現代社會的有用沒用指的是功名利祿--現在做什麼最賺錢?回答是「幫人賺錢最賺錢」。

你看讀書本來增加知識提公升見識擴大眼界的事,是讓自己具有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的事,現在的讀書的目的基本上是為了「知識付費」,獲得收益。寫作業是一樣,本來這是讀書的輸出,現在也成了賺錢的手段--我不否定這個目的,讀了書賺了錢何樂而不為呢?

四書五經能提供什麼有意義的意義?

其實意義挺大的。對四書五經的意義有懷疑的人,或者把四書五經奉若圭皋的人,都把書讀偏了。

懷疑四書五經有什麼意義的人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能學,但是不去做的人。這屬於學而不思,則罔。

第二種是自己懶的學,乾脆就道聽途說拒絕學習的人,這屬於思而不學,則殆。

把四書五經奉若圭皋的人也分兩種。

第一種是學到入迷,於是認為非四書五經不能改變現狀,主張用儒學改變世界。

第二種是學完了不知道四書五經在說什麼,這是境界不夠導致的。

說了這麼多,終於可以說說,今天讀四書五經有什麼意義了。

我聽說馬雲當時創業沒有幾個人看好他,跟下來的人我也相信大多數是出於興趣和血氣方剛。類似的還是有孫正義的段子,當時他說要成為日本首富的時候,他的員工會認為他瘋了。喬幫主做手機偏執到「我只想要這麼薄」的程度。

好在他們都成功了,於是以前懷疑過他們的人,反過來高歌讚頌。如果失敗了呢?可以參考一下史玉柱的故事--我說這些絕不是在勵志。

這就需要我們思考,為什麼有些人目光遠大?為什麼有些人能在絕境中仍能東山再起?為什麼有些人固執地認為讀書無用從而放棄學習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為什麼一提到四書五經大家就會認為它沒用?

用有很多種,有技藝之用,有境界之用。說賺錢誰都不會反對,可真正賺到錢的人都說「你一心想賺錢反而會賺不到錢」,這裡面挺有哲理的。不過因為他們成功的賺到了錢,實現了財富自由,所以就屬於距離話筒比較近的人,說的話自然有人聽,也自然有人反對--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富得流油,我窮的要死,說了誰信啊!

這又涉及到相信的問題了。

我在教孩子學習方法的時候,經常被質疑你這方法有效沒,我無言以對,因為所有的方法都不會自動生效,就連想中大獎也得買彩票不是?同樣,傳統文化有什麼價值,也得相信了去做才會體現出來。我的觀點是,但凡是書都有價值,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嘛!

只不過你得有個「過濾器」,也就是你得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哪些有用哪些沒用,四書五經也是書,開卷有益,我說它能提公升人的境界,提公升你的思考能力,也不見得人人都不信,當然能信就更好了。

總之如果有時間讀讀四書五經,是能讓人的思考能力和思想的高度得到提公升的,至少可以讓人豐富思考的角度,看問題不再片面--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拒絕西方文化,和拒絕中國傳統文化一樣,都叫做抱殘守缺。

3樓:南浦魯生

「四書」我讀過,「五經」喜讀春秋,一開始左傳,近兩年是公羊傳。

背過〈論語〉(後邊不牢固)〈孟子〉(記了個大概)學庸也背過(基本忘乾淨),但這些內容會在生活中遇到合適的場景突然冒出來,這算是乙個意義吧。不論是否有指導意義,至少促進我勉力做乙個面子和裡子都有中國氣質的人。

至於「五經」,我雖然是傾向今文學,但對蔣慶之流鼓吹參政士大夫政治不感興趣。所以,把「五經」當作歷史文獻來讀是有意義的。至於其他方面,沒什麼體會了。

4樓:斷惡

實事求是地說,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儒、釋、道三家組成。在幾千年的演化程序中,儒釋道已經充分融合。

一、功不唐捐,誰研讀誰受益

四書通篇都在講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四書是做人最根本的道理,對中中國人來說,很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一句話,誰研讀,誰用來指導人生,誰就真正受益。

二、精通一本,再擴充到其他

四書五經,九本經典。作為普通人,九本同時學,確實有難度。建議先鑽研一本,把一本真正搞懂、學好、弄通。

其他經典,也就容易懂了。如果貪婪,想一次學完,想一次學好,對普通人來說確實有難度。

三、有志有識有恆

曾國藩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研讀四書五經同樣如此,沒有立志,堅持不下去,吃不了苦,是不可能學好的。最多只是聽說過這本書,懂了點皮毛而已。

四、邊讀邊用,放在身上體察

四書五經,不是知識或者不僅僅是知識,是做人的根本。讀了四書五經,要用在指導做人做事上。放在自己身上不斷體察,看看自己和四書的要求還有多少差距。

哪些做好了,哪些沒有做好。沒做到,沒做好的地方,四書五經是怎麼說的,我們就把它做好。

中國自古以來的各種典籍、史書、傳統,可謂汗牛充棟,如果沒有人研讀了,沒有人學習了,沒有人落實了,這個國家的文化也就斷了。大家都去研讀,都去學習,都放在自己身上對照體察,不僅我們個人越來越好,國家也會越來越強大,文化會不斷傳承延續下去。

5樓:金子阿

剛剛在寫錢穆先生《國史大綱》的摘抄,那就引用一下吧:

「惟知之深,故愛之切。若一民族對其已往歷史無所了知,此必為無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對其民族,必無甚深之愛,必不能為其民族真奮鬥而犧牲,此民族終將無爭存於並世之力量。」

「人惟為其所愛而奮鬥犧牲。人亦惟愛其所崇重,人亦惟崇重其所認識與了知。」

「惟藉過去乃可認識現在,亦惟對現在有真實之認識,乃能對現在有真實之改進。」

6樓:匡扶漢室曹孟德

不知道你的意義是指什麼?我就談一下我個人的感受。

首先申明,四書五經我唯讀過《論語》。《春秋》的話,最近在讀左傳,《詩經》的話,在讀毛詩。其他的沒讀過,只大體了解過。(推薦周予同先生的《群經概論》)

今天讀四書五經,不是出於學術研究的話,個人讀主要也就是增加文化修養。而其中《論語》最好,既可以了解真正的儒學(孔子的思想),也能在個人修身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本人真實體驗)。

另外不要拘泥於四書五經,荀子雖不入經,但了解儒學也應該讀。老、莊、韓也是應該讀的。

最後說一下,如果真的有毅力、有精力讀四書五經,那也應該能「入」能「出」。這方面我很贊成周予同先生對經學的態度(推薦《中國經學史講義》,能找到《經學和經學史》的話,也行)。

現在的人讀四書五經還有用嗎?

晦明 孟子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莊子 輪扁 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孟子 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四書五經就像大匠傳下的規矩,能否活用,跟學者有關。不會活用,就成為莊子所批評的糟粕。 子潤先生 這麼好的問題沒想到回答這麼少,添幾筆,供各路讀者參考...

現代社會應該鼓勵學習《四書五經》嗎?

青鳥 不應該。四書五經沒什麼用。經過2千年,我們難道還不如以前?為什麼只學儒家經典?奴化大家?語數外物化英等等還不夠你學的?父母多關心一下家庭,勝過那幾本老古董。學習難度大,收穫低,給人民點自由吧。 雨靈 為道者日損,為學者日益。如果你想從你老闆那從你老爸那得到寵愛,更想讓下屬 子女不得自由,乙個個...

如果現在還有人讀懂四書五經,會發生什麼?

金粉世家 你有沒有發現,你或者你的小孩從幼稚園到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在學習知識物理化學英語創造,但是人的思想教育欠缺,應該如何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潔身自好,謙虛謹慎,忠愛國家有原則有底線!你沒有發現現代社會很多人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嗎?而四書五經確實老舊,但是古代先賢也不是笨蛋,漢,唐,元,明,清。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