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到底屬於民族還是屬於世界?

時間 2021-05-06 23:30:32

1樓:LiRceBy

高三文科生,明天綿羊二診考文綜,就用政治教材回答,順帶複習了~~1.文化是世界的(聯絡觀原理四):政治必修三《文化與生活》講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共同組成,世界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即對應必修四哲學概念中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從這一角度說,世界文化相對於各民族文化而言是乙個整體,而各民族文化則是構成世界文化這一有機整體的部分並對其產生影響。

2.文化是民族的(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好像是必修三14頁 :教材大意:

「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此處強調文化民族性(個性)與文化的世界性(共性)對立統一,即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係原理。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各民族特色文化體現出世界文化多樣性。

綜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反對一點論與均衡論,辯證看待問題:

即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有沒有體會到文科生的絕望

2樓:睿園

這個提問實際是問乙個子集是否屬於全集的問題,這對學習過數學中的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的人是顯而易明的。如果沒有學過可以這樣理解就好,任何乙個民族首先是全人類的一部分,那麼顯然乙個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世界的)。

3樓:風語之孤寂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那麼就屬於世界。否則就是屬於本民族。

全球化對保守文化衝擊巨大,如果乙個民族的「文化」無法發展出全球性,最終會越來越衰退。

4樓:磚頭

我不同意選邊站,文化首先是屬於民族的,其次才是屬於世界的。

文化本質上是民族習慣和歷史的積累,本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榮譽感的根本。同時,本民族對本民族文化的守護有更大的責任和義務。

雖然如此,文化絕不是排外的,拒絕交流的。文化隨著交流而變化融合,所以文化更是世界的。

簡單點說,我們用筷子吃飯,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子孫有義務學這個。如果外中國人同樣愛常識用筷子吃火鍋,我們也樂於分享。

5樓:

文化當然是屬於世界的,尤其是中華文化,更是屬於世界的,如果乙個文化單單只屬於乙個民族,那麼不容外民族所有,那這個文化就離滅亡不遠了。

尤其中華文化,是不是華夏從來都不唯血統論,中國的領土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大?最重要的就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無論是什麼拓跋鮮卑,還是耶律契丹,抑或完顏女真,通通包容進來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員。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尊禮樂者為華夏,而居華夏者才能為趙家,所以鮮卑拓跋,契丹耶律,女真完顏皆可謂之諸夏,在當時亦可以稱為趙家,沒有了耶律楚材,估計中原大地也就是「莽莽榛榛,如天地初闢」了吧。所以到現在也一樣,如果日韓北韓越南尊禮樂而你沒做到,那麼人家也是諸夏,可以稱為「中國」,可以鄙視你為蠻夷。

所以呢,要成為大國,要成為文化大國,一定要格局大,一定要胸懷大,印度度來的佛真正綻放之地是中國,西域過來的琵琶胡琴,也成為了中華國樂,不在乎聖誕節是洋節,能把聖誕節渡成中國自己的節,然後還能放假何樂而不為?所以我一直想不明白那些一天到晚抵制聖誕節,抵制這抵制那的,中華民族的格局和心胸呢?都被你們糟蹋了

儒家文化屬於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

軒轅猛獁 儒家文化屬於那種同化侵蝕性很強的強勢文化!越去了解他,越能發覺他骨子裡那種侵略性!這種侵略性就像很多典籍裡說的 上善若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天下大同 大一統 的理念深深的刻在儒家的骨子裡!君子六藝 射御禮樂書數,這個順序真的只是因為押韻?並不代表重要排名的順序...

這個世界到底屬於哪些人?

人到中年的那些事 你的世界就屬於你自己!睜開眼睛就是全世界,閉上眼睛就是你自己。從唯心主義的角度來說,在你閉上眼睛,封閉五官的時候,世界就不存在了。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不管你睜開還是閉上眼睛,世界都在那裡,是不以你為轉移的,所以也不屬於任何人。 Devil 你要聽真話嗎?那我就來發表一下我個人的拙...

我到底屬於內向還是外向?

雪樹下等你 你好,我們可能面臨一樣的困擾,曾經的我和你說的一樣,我也討厭自己,隨著社會經歷的豐富,這種情況稍稍改善,但是收效甚微,我覺得可能是心理問題,我既希望得到關注又不想被關注,這種矛盾的心理讓我不知所措,也許是成長路上的一些傷害造成的自卑心理,敏感的神經總是瞻前顧後,只有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