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思極恐?桃花源記為什麼越看越嚇人?

時間 2021-05-06 18:37:23

1樓:烏冬木木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的時間距離現在太久,哪怕是在製作當時,除了作者本人,誰也不能完全解讀他寫這個文章的原因、目的、期望表達的深層含義。

現代語文所學習研究的《桃花源記》的中心思想、深層含義等,不過都是一代代文學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結合史學專家得出當時社會現狀推斷總結出來的。誰也不能說這種說話是對的,也不能說這種說法是錯的,只能說我們學習到的關於《桃花源記》的內容是一代代專家學者認為的。

這就很像在爭論「子非魚」的問題。

從文學家和史學家的角度,得出的《桃花源記》是我們在課本裡學到的。但除了這兩個範疇,並不意味著沒有其他領域的人來解讀文章。

偶然曾看到過。有人認為陶源林所到的「世外桃源」實際上是時空穿越,而所謂「初極狹,才通人」可能就是所謂的通道。這種說法認為陶源林是偶然之間打破了時間的邊界。

還有種說法,說是陶源林所經歷的一切其實不過是幻覺,就像現在中國的「鬼片無鬼」,最終結果不過是做了一場夢。

以及認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對景色的描寫形如墓室構造,認為桃花源中之人都是在尋找替死鬼的逝者。

甚至還有的說法認為陶源林見到的是另外的生命體。怎麼說呢,有人認為美人魚其實是一種生活在深海領域的類人生物,是真實存在但尚未被發現的。堅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除了在陸地表面生活的我們之外,世界上還可能存在著生活在深海、地心等人類蹤跡尚未全面開發的極端區域的類人生命體。

而陶源林在《桃花源記》中見到的可能就是這些類人生命體。

總之,除了陶源林本人之外,誰也不知道《桃花源記》的真實情況。

不過說實話,我個人也感覺《桃花源記》真的細思極恐。裡面說「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後面又說「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從衣著來說,先秦和魏晉時期的服飾衣著還是有區別的,在山中不知朝代更迭,不知文化變遷,竟然還能「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然後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自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從秦到魏晉,桃花源記裡的人是不是早都近親結婚了?

而且除此之外,還感覺裡面有很多給我感覺不太對的地方。

所以說,每個人看的都不一樣,真正關於《桃花源記》的情況已經隨著陶先生的離世而永遠封存啦,但是卻不能影響後世人的猜測和想象。

2樓:

真的細.思.過,查查資料了解一些他的一生,知道當時的背景,品品記載的他與父輩的背景政治形勢的變化啥的,也就沒什麼可恐的了(不是說某些老師不動腦子就套公式的那一套),古人也有類似的話呀,沒有充足知識的細思也就不能稱之為細思,而應該說是睡前抱著對黑夜的不明恐懼時的異想。

3樓:捕鹿少女

會不會這個地方其實是寓意著自己的思想境界?

就是自己可以理解給別人說時別人能聽見但卻理解不了?

所以那裡景象只有陶淵明可以看見?

4樓:青山白霧

其實沒什麼好細思極恐的。我們的一切猜測不過是對陶淵明的腦洞故事再腦洞一下而已。人家的文章本來就是虛構理想社會寄託寄託感情的,現實中沒那麼美好還不允許yy一下啦?

5樓:涼小離

首先,要注意,陶老描述的是乙個文人夢想中的理想世界,再者,晉朝晚期是乙個極度腐敗的社會【八上浙教版有】所以這僅僅是陶老為了憤世嫉俗而寫的。

桃花源記為什麼最後會提到劉子驥?桃花源代表著什麼?

久安 桃花源意味著美好的生活理想。劉子驥,高尚士也,對桃花源充滿嚮往,可惜 未果,尋病終 馬東在奇葩說裡面提到桃花源最悲傷的一句是 後遂無問津者 說明人們已經喪失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劉子驥們不在了,只剩下一群對桃花源的 無問津者 亂世之中,希望無存。 三維世界 看了暗戀桃花源後不請自來。上網查了資料...

如何以《桃花源記》為框架寫一篇新穎的故事?

柯西 桃花源其實是乙個時空錯位的存在,小伙兩度穿越,無意間對後來的所有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他進入桃花源,時空已不是東晉的時空,而只是另乙個處於秦末未漢時代的時空,所以當地人自然不知有漢。而小伙離開桃花源的時候,回去的也未必是來時的東晉。再次回去尋找桃花源為什麼找不到了呢,因為這個世上存在著乙個不斷...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為什麼要說劉子驥 高尚士也 ?

Aaaaki 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的感覺是 1.高尚士是當時社會對於劉子冀的評價,2.作者是讚美桃花源這種淳樸的純淨的生活,然而劉子冀在當時儘管作為乙個高尚士 乙個純淨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 卻也找不到桃花源 也不配在桃花源生活,去了桃花源之後會玷汙了桃花源 以此來對映當時社會和人心的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