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風箏》中 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31 18:06:36

1樓:Drolhet

我覺得寬恕是在有意無意間消磨對乙個人的熱情和期待,而發洩和懲罰才是最好的原諒。

贊同「弟弟是真的忘記了這件事」,所以「怨」和「謊」並非主觀的怨和謊,只是「恕」也再不是客觀的恕了。

2樓:想很多的舒

看完《風箏》來搜,看到此題,答。

因為覺得有錯誤,才需要寬恕。

寬恕別人也是要資格的。

魯迅以為自己傷害了弟弟,所以想求得受傷的弟弟的寬恕。但沒想到,弟弟完全忘記了這件事,當魯迅提及此事,他還問「有過這樣的事麼?」

文中魯迅描述時說的是「他驚異的笑著說」,「他什麼也不記得了」。可見,弟弟裝不記得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魯迅以弟弟全然忘記為前提發出了「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這樣的感慨,當時很可能他弟弟對魯迅說了「哎呀,早忘了,沒事的啊,不要再介意」這樣的表示原諒的話。

魯迅收到原諒,卻覺得心裡的愧疚沒有減少。就像我打了甲一巴掌,我向甲道歉,但是卻是乙來說沒關係一樣。總覺得這個原諒不夠來寬慰自己。

因為他的弟弟並不知道他曾經受到的傷害,並不知道魯迅是真的在期待著被乙個「孩子」,乙個還愛著風箏的人的原諒,所以魯迅的意思是,你都忘了,那你怎麼能寬恕我呢?你說沒關係,不過是騙我的。只不過是想讓我停止自責的謊言罷了。

後面還有語句表示「我的心只得沉重著」,可看出,魯迅道歉雖獲得弟弟的不介意,但並沒有覺得內心輕鬆,因為寬恕不是來自那個有著怨氣的弟弟,忘了往事不恨不怨的弟弟,是不能寬恕乙個因往事刻骨而求得原諒的人的。

好像更複雜了。

換句話說

老弟,你沒資格原諒我,寬恕我,因為你根本就不記得我們相愛過。

再換句話說

你以為很重要事在別人那一文不值,只有你傻乎乎的在意。

那人還對你說,你太執著,於是你說:沒用心愛過的人沒資格說讓你放棄。

變成亂答了。

剛想到再加乙個例子。

甲乙二位的矛盾讓甲一輩子不安心,乙去世後,甲到乙墳前求原諒,乙的孩子聽到了說「沒關係的。」

甲問乙的小孩,你知道是什麼事嗎,

小孩說不知道。

那麼你認為甲會覺得被寬恕嗎?

3樓:

贊同 @羊Vv的回答,魯迅在偶然回憶起過去一間小事的時候,覺得自己做的有些過分,因而心生愧疚。然而他們都已經是大人,童年再也無法彌補了。因此說了: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這句話是對他當時粗暴地毀壞弟弟風箏的自責:

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

也因此,想起此事後,魯迅心有不安所以才會有後面和弟弟道歉的事情。結果才有了這句話: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說弟弟不記得了麼?當然是記得的了。但是兩人都已經不是了孩童,風箏在弟弟心中的價值也已經不一樣了。

你應該能夠體會,小時候熱切期盼的事物,玩具火車、動畫、或者視如珍寶的一張貼紙,在長大後會發現它們退去了顏色。偶爾翻出了過去珍惜的「寶物」,你會感到懷念,會想起過去的熱切。但是你的慾望卻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

魯迅在行文時很注重細節,所以能短短幾筆勾勒出一些細緻的東西。這在《故鄉》裡也有體現: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湧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乙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而這裡無怨的恕,也正是這種無法挽回過去的錯的嘆息,所以才會心裡沉著。

PS:對於應試教育,那就是弟弟作為百姓麻木的隱喻,表現出了對中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瞎扯的╮(╯▽╰)╭】

4樓:梁半仙

首先贊同王健的回答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無怨的恕,說謊罷了。這一句緊跟在前一句後,遞進到了更深的含義。前一句是弟弟若真忘卻此事,那沒有因由的原諒也就不存在了,「我」也再沒有被寬恕的可能。

而後一句,「我」又往深處去想,我心中的執念,又豈是弟弟的一句話寬恕就能被釋懷的呢。倘若弟弟還記得此時,對「我」說一句「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的心能被弟弟原諒卻能被自己原諒嗎,不一定吧,說謊罷了。

5樓:羊Vv

這道理是很簡單的啦,當然問題的補充裡說法我覺得不一定正確。因為所謂麻木,所謂受害者,這些都是有一些後人強加的解釋,我覺得到並不是魯迅的本意。

在我看來,之所以心繼續沉重著,只不過是因為當初想要放風箏的那個弟弟,和現在這個「全然不記得」的弟弟,已經不是同乙個人。

如今這個弟弟,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弟弟。當初對於想要放風箏的弟弟所做的錯事和當初想要放風箏的弟弟一起永遠的留在過去的記憶裡。

這個過錯還不夠大麼?而作者已經不再有被赦免,被寬恕的可能性,這一切的背後,正是命運"無可把握的悲哀"。

6樓:王健

「無怨的恕,說謊罷了」是前面「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可言呢?」一句話的重複與遞進。有無怨的寬恕嗎?

當然沒有,除非虛假,所以作者說「又有什麼寬恕可言」,遞進到「說謊罷了」,為什麼用「說謊」呢?誰說謊呢?一是說明沒有真實的無怨的寬恕,二是如果是作者弟弟撒謊,這句話是很彆扭的,再者聯絡作者表達的情緒「沉重」「驚訝與悲哀」,所以必然不是作者弟弟撒謊,否則不足以引起作者如此的感情。

正是因為弟弟說的不記得是實話,這句」「說謊罷了」應該理解為作者從何處得到對自己的寬恕呢?說謊騙自己弟弟寬恕自己了嗎?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很明顯作者不願對自己說謊,所以作者接著說「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怎麼評論劉珂矣的《風箏誤》中的風箏誤,誤了金釵雪裡埋。?

璀璨之外 不需要了解具體意思。捂了金釵雪裡埋,與歌詞中前文後文一起組成了乙個叫做 風箏誤 的故事。因為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事,所以也就有了韻味。 八千歲秋 首先歌名為風箏誤,歌詞中反覆出現的就是相思 窗前 賬裡,還有就是題主問的那句金釵雪裡埋是什麼意思。首先確定的是這首歌寫的是少女的春閨相思之情,說到兒...

如何評價電視劇集《風箏》中羅海瓊的演技?

我覺得不好。導演說了這麼設定,是因為符合歷史實際。其實我覺得沒必要。觀眾都是很現實的,在好看與符合史實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好看。再說,當時女性也不可能都是這種腔調。人物設定上可以設定為 非典型腔調 的女同志。不過已經決定用 典型腔調 演員的敬業精神,和導演的考究沒得黑。也沒什麼好噴的。 這個角色的說...

為什麼魯迅的文章在課本中遭到刪減?

蓮燦 即使如此,還是選取最多的吧。至少得有閏土 阿Q 祥林嫂 劉和珍君 孔乙己 人血饅頭 三味書屋 藤野先生。歪個樓,單說 藤野先生 的開頭,真是好,這樣的文章不入選,什麼樣的文章入選。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 清國留學生 的速成班,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