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亞語言體系中會有「撒嬌」這個詞?而在其他語言中難找到同義?

時間 2021-05-31 17:57:13

1樓:shiki

日本研究撒嬌的『甘えの構造』。摘抄一段,結合問題談一談自己個人的理解。

一般に、美というのは、対象の與える印象が感覚に快い場合であって、その體験おいては、対象の美を享受する者が対象と1つになっている事であるが、これは甘えの體験と似通甘えは度々述べてきた様に相手との一體感を求める事場合、相手がこちらの意図を理解し、それを受け入れてくれる事が絕対必要甘えの構造』  p124)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所謂的撒嬌,其實和欣賞美的體驗十分類似。撒嬌時常要尋求對方的一體感。撒嬌的時候,被撒嬌方需要理解到撒嬌方的意圖,並且認可對方的意圖(撒嬌才成立)。

結合題主的提問,個人的理解是:東亞普遍屬於高語境文化——即(1)內隱,含蓄; (2)暗碼資訊; (3)較多的非言語編碼; (4)反應很少外露; (5)圈內外有別; (6)人際關係緊密; (7)高承諾; (8)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因此,假設同樣想向對方索取某樣東西時,低語境文化傾向於直接說出請求,而諸如東亞等高語境文化地區更傾向於通過撒嬌一類的方式委婉表達希望。委婉的表達被對方領悟到意圖並接受,即土居健郎所謂「撒嬌成立的不可或缺要素」。

個人愚見,期待交流指正。

參考文獻:

土居健郎(1971)『甘えの構造』講談社

2樓:Travis L

所以呢?再正常不過了,如果單詞都是一一對應,那全世界說的就全都是同一種語言只是「發音不同」

patronize你在中文裡也找不到這個詞,但是用一句話來解釋內容毫無問題。同樣的,不要看英文裡有沒有直接對應的「撒嬌」,而是有沒有這種現象並且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樓:貝尼托李

很有意思的問題,我不是語言學家或者社會學家,這裡只是談談我的粗淺想法。

我覺得,首先語言反映出來的是社會和文化,沒有相應的概念出現,是不會出現類似的詞語的。

為什麼在中日韓(或許還能加上越南)會有撒嬌這個概念呢?

撒嬌其實本質上是一種示弱,以激起物件保護欲或者佔有慾,進而得到相應的回報,比如男女朋友間,女兒對父親,或者小鮮肉的賣萌,我認為都可以歸類在此範圍內。

中日韓越作為儒家文化圈的中心國家,主要是以父權社會、男權社會為基調,所謂三綱五常。所以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就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區別要求以及對待,這個很好理解,這種社會背景下女性天然的就應該柔弱、內秀、可憐。

其三是一夫多妻制,納妾並不是東亞文化的獨有,包括伊斯蘭國家現在也還留有這種制度,但是東亞文化的世俗性決定了東亞社會的不同。一夫多妻制下,女性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男性的附庸,社會也對納妾的風氣完全接納。

拋磚引玉

4樓:鹿崖

有意思的問題

日本學者土居健郎有乙個研究就叫『甘えの構造』(撒嬌的構造),講的是「撒嬌」的社會學特點,以及倫理學背景

這個研究在歐美也有不小的反響,和feminism以及care ethics的比較研究有一些

先mark上,其實我也沒讀過這個研究,如果啥時候我讀了會回來補充答案的

5樓:

撒嬌背後體現的思想是希望別人優待自己(ta對我要比對其他人好),而同領域另一種思想是希望別人平等對待自己(ta對我應當和對別人一樣,不用更好)。

小小反對一下撒嬌首先聯想到女性的想法,我覺得研究撒嬌現象第一要找的是孩子對父母撒嬌,從兒童心理學和人的自我認知入手。

為什麼日語中會有簡體?

凌南絮 不不不,敬體變形一點都不方便。同學學二外用的是新標日,從 型開始學,然後學到 型,變形的時候就是 行 去掉 把 變成 然後到了食 的時候,把 去掉,加上 什麼鬼,什麼時候只需要去掉 和 怎麼區別,一時之間全部人都在哀嚎。但是從簡體開始學就不會有這個煩惱,因為簡體動詞是基本,從簡體開始,無論變...

為什麼核反應中會有質量虧損?

幕後黑茶 質量虧損顧名思義就是質量有所減少,明確乙個概念 總質量 動能 靜止質量 拿聚變反應舉例子因為核子相互吸引我們要讓他們分開必須拿東西去撞開,形成的原子比較穩定,導致其相對來講動能佔比大,推出靜止質量小了一言以蔽之 測得的質量是靜止質量 總質量是動能 靜止在質量。總質量守恆,靜止質量虧損 在下...

為什麼同為東亞人的日本拳擊這麼發達,出了這麼多職業拳王?

PIGLET LCS 日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就開始發展職業拳擊了,也有經濟實力把日本拳手的對手請到日本來打,那麼裁判計分會偏向日本拳手。乙個國家的職業拳擊水平也是慢慢帶起來的,有了好的拳手 教練 經紀人等,容易哺育下一批拳手。中國職業拳擊真正發展不到20年,不用急 乳酪君Combat 教學環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