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當中的比喻是否是一種同構關係?

時間 2021-05-31 17:09:18

1樓:

完美的比喻是一種函子關係,自然同構。

但是一般來說沒有完美的比喻,都是區域性同構,不妨就當做是對映關係吧,有像和原像的約束。

2樓:asdasd1dsadsa

修辭的比喻往往省略成分,如果用它構造對映的關係,語義上當然是不可逆的。設有相似物件a、b和相似謂詞m

當a b m都完全已知,則該相似性陳述將是一條不包含量化的邏輯斷言。

當a b完全已知而m被省略或尚未被清楚地定義(而僅僅是乙個特稱量化了的符號),該陳述可用於內涵地定義m,即起到了抽象概括的作用。

當a m完全已知而b尚不明確,則該陳述可用於內涵地定義b,即起到了指示的作用。

如果有更多的要素不明確,也不妨礙它成為一條一階邏輯公式,只不過其刻畫功能較弱。

如果考慮更嚴格的、作為乙個謂詞符號的相似關係,是不是同構還要看你怎麼定義相似性。我由簡到繁舉三個例子:

有原子物件a、b,原子物件間的關係M,原子物件的模糊化方法N。若 ,則姑且稱M是N生成的相似性。原子物件a、b不是集也沒有結構,M也就不是對映更不是態射。

例:他一動不動,像山一樣;速率(他)=速率(山)=0。

有集A、B,原子物件的相似關係M,集的關係F。若 ,則姑且稱 F 是 M 完全生成的完全相似性。例:

我姑姑家的孩子都很像我們家的孩子。實際上這種構造是平凡的,因為相似關係M是等價關係,所以自然會有 ,即並集的相似關係完全圖。A和B中的元素缺乏可區分性,所以圖比對映更適合刻畫這種關係。

有集A、B,集間的關係F,原子物件間的相似關係M,集上的結構關係G。若 ,則稱 F 是 M 生成的保結構 G 的相似關係。若 ,則模糊化對映 N 可稱為是結構 G 的一種刻畫。

總之:同構是一種相似性,比喻是對相似性的描述;相似性未必是同構,對相似性的描述未必是修辭性質的比喻。

跟風做了張圖玩玩

當中學歷史老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老王 我在佛山教乙個還算厲害的初中 區第一吧 而且禪城區啊他期末統考歷史的難度我就不多說什麼了,給初中生直接上高考題或者高考題改編 一般全區平均分50分左右,我們學校區第一一般平均分65左右 中考也慢慢在加深 加大難度。體驗就是要不斷研究試題 考點,也要想平時怎麼講課才能吸引學生。平時周測都是拿高考...

當中學老師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胖胖地球君 敦兒 這就是我當了十年中學老師,最大的體會 家有三抖糧,不當娃娃王。認清自己的地位。學生,家長與領導都是不能得罪的。何必那麼認真執著。學生都瞧不起你,你為啥還要去給別人講道理?今天這個學生裝怪,明天那個學生裝怪,可以把你逼瘋。家長不會站在你的立場,不管娃娃尊不尊重你,你必須尊重他!不管娃...

當中產家庭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小蜜蜂 題主這個中產的標準,在中國能達到的家庭基本不足5 甚至1 其他超過95 的家庭都算底層?這種劃分在社會學經濟學上到底有啥意義啊。只有在裝b學上才有意義吧。 這題我會,人在東莞 開著100人規模的小廠,一年收入400W左右,各類房產加一加大概1千萬。圈子的話就那樣,什麼水平認識什麼人。由於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