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切法都不可得,那麼淨土可不可得?

時間 2021-05-31 16:28:45

1樓:慧明

一切法不可得故,淨土不可得。

眾生不可得故,諸佛不可得。

我不可得故,六趣不可得。

於一切不可得中,念不可得佛,求不可得淨土,生不可得西方,得不可得解脫,發不可得普賢大願,度一切不可得眾生,入不可得涅槃。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一切不可得大智慧型。

皈依三寶懺悔自心,願得不可得如來法。

成就不可得佛法身,入不可思議不可得。

一切時不可得之時,即是當下真如此心。

心心心處不可得處,心心心處亦不可得。

大智大慧無與倫比,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五濁惡世煩惱充滿,一切妄想為其根源。

但斷妄想行一切善,便是真不可得如來。

摩訶般若說不可得,不可得故眾生成佛。

眾生不可得而做佛,如來本是不可得人。

但念大般若波羅蜜,即是不可思議神咒。

一切世界一切所在,不可得處生佛平等。

真如世界,如夢如幻,

已經顛倒,說已成見。

說見成見,猶是病見。

不見病見,亦見不見。

不立知見,不起二見。

語言文字,真涅槃處。

如夢如幻一切有為法中如痴如醉,

卻說摩訶般若波羅蜜中而說佛法。

是釋迦佛智慧型超過不可思議境界,

而為宣說如此不可思議為眾生故。

皈依三寶護持身口意一切十善業,

常念無常苦空無我一切歸泥洹寂。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彼宣化,

聽說那裡常說不可思議摩訶般若。

2樓:天下太平

王驤陸居士:淨土者,一切佛子究竟修證之果地也,修行不證淨土,不名成就,是以西方屬成就門,而一切法不問其為禪定、為密乘、為法相、為戒律、為持名,皆修淨業之前方便,所用以證淨土者也,功行成就峙,諸法皆無所用之矣。故淨土二字,乃果地圓成之德號,非屬於法,不可單樹一門而與他宗分勝劣,亦非西方為淨而他方為穢者也。

因法法皆歸淨土,非淨土另有一法,亦非必以此法可以入淨而他法不能也,當初立宗者,原開一時之權宜方便,乃以啟後來勝劣之見,甚至誤以他宗為不淨,互相水火者,此豈祖師之始願,亦豈淨土之本旨哉。

淨者,究竟清淨也,土者,本心地也,以西方國土眾生生者,皆具心地淨之至德,我必同具此清淨心,方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必一切具足,乃得相應,今倘執一門為勝,謂法有高下,非淨土矣。疾視他宗為魔為怪,其心巳先入魔怪,非淨土矣。

縱無此二病,而貪得淨土法門之有佛接引,仍本貪便利與依賴之劣性,亦非淨土矣。如此顛倒,則又善根福德之謂何,雖有因緣,巳自生障,此知見不正之自誤,非成就也。

3樓:我叫廢物弟

有禪者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極樂亦夢也。既同是一夢。修之何益。

予曰。不然。七地以前。

夢中修道。無明大夢。雖等覺猶眠。

唯佛一人。始稱大覺。當夢眼未開之時。

苦樂宛然。與其夢受娑婆之極苦。何若夢受極樂之妙樂

娑婆之夢。從夢入夢。夢之又夢。

輾轉沉迷者也。極樂之夢。從夢入覺。

覺之又覺。漸至於大覺者也。夢雖同。

所以夢者未嘗同也。可概論乎。

4樓:南無阿彌陀佛

眾生有人、天、聲聞、緣覺、菩薩,根機各不一樣。故佛說法,必然有漸教有頓教,有權有實。觀世音菩薩也是嘛,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度之。

所以,在有的宗派裡,就有它相應的正依經典,旁依經典。比如天台宗,正依經典就是法華經,淨土宗就是淨土三經。

這個意思是什麼呢?我們不能拿某個宗派的思想去權衡另乙個宗派的思想,那就必然不通。禪宗說空,淨土又執著有,宗旨意趣不一樣嘛!你提問裡就是拿空宗來說有宗,怎麼行呢?

說法不判教,開口就是錯!

南無阿彌陀佛

5樓:二貝工人

既然一切法不可得,那麼一切法不可得可得麼?

不可得並不是說得不到,而是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有生既有滅,不長久,緣盡終歸還要滅。不可得不是說沒有,不可得是相對於空性來說的。

不可得嗎?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自性不生不滅,世間相自然也是常住的。

「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楞嚴經》 ,我們莫要執指為月。

6樓:吳天天

首先心經講無智亦無得。玄奘法師翻譯的佛經一字一句都是有含義的不是幾個字就能解釋清楚。

我們來解釋一下什麼叫得。小乘有部認為,法體恆存才能保證十八界不亂。因為佛在去來有經裡講三世五蘊都是真實存在的,同時,如果法體不存在,那麼一法滅了以後,就變成無為法了,十八界就混亂了。

所以為保證十八界不亂,必須安立不變的法體作為本體。

如果說法體保障了十八界不亂,那麼得與非得就保障了因果與三世不亂。得在有部指乙個法創至生位,或者由生到住的臨界點。生在未來,住在現在。

如果沒有得與非得,那恆存的法體就隨時隨地可以現行。就好比你從沒見過一朵花,卻突然有了對花的認識。又或者現在你活著,過去的你卻死了等等。

所以正是因為有得在限制,因果才能有序運轉。比如乙個我過去造業,未來受報,可是過去的業早就滅了,未來怎麼受報呢?就是依靠得的力量,你在過去造業,就叫過去法,在未來受報,就叫未來得等等。

那麼,歸結到修行上來,有部就認為證悟四諦法,獲得無漏智就叫做證得,斷煩惱叫做斷得。通過證得與斷得,安立證遍知與斷遍知。

可是大乘佛教不承認法體,因此也不承認建立在法體上保證因果不亂的得。比如唯識就用種子成就來代替得。因此,在中觀的體系裡,得完全是乙個多餘的概念,所以叫做無得。

因此無智亦無得的意思是批判了有部建立在得上的修行見道體系,並不是在講一切法不存在。

7樓:優婆塞如華

如來藏能變現極樂世界,幻化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確實是如來藏功能作用的一部分,與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關係。如果說極樂世界就是如來藏,那麼極樂世界也能產生萬法,可實際上不能,所以極樂世界與如來藏不完全是一,還有異的方面。異的方面,極樂世界有形有相,有生有滅,是生滅幻化的,也是變異的,它沒有識心的體性,有物化的作用,是承載眾生的承載器;而如來藏是心識,無形無相,有心的功能體性,不生不滅,也不變異,極樂世界依之才能存在。

一切法都不離如來藏而有,極樂世界全體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顯現,看見極樂世界,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的妙真如性,聽到極樂世界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的妙真如性,嗅到極樂世界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的妙真如性,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妙真如性,這是大悟成片的境界。

但是也得知道,極樂世界確實是有生滅的,是後來才出現的,極樂世界的建立僅僅才十劫的時間。世間現象的存在是不可否定的,娑婆世界亦如此,十方世界亦如此,都不可否定其存在性,只是這些存在都不真實罷了。

學佛法要從世俗諦和真諦兩方面學,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否定,都要正視,真有真的體性,妄有妄的作用。阿含經和華嚴經,是從真俗兩方面闡述佛法,都是佛說,都要修習和證得。佛講解脫道,如果沒有世俗法,也就不用講解脫了,不用講四聖諦理,因為只有在世俗諦當中,才有苦集滅道,真諦如來藏本沒有苦,也不集苦,也不斷苦,更不修道。

佛讓我們出離生死輪迴苦,就是因為世間有生死苦的世俗現象,這是不能否定的。

所以極樂世界雖然是唯心所現,在現象上是有,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以及無量眾生也在極樂世界的現象界上存在。當我們證得甚深智慧型的時候,就知道極樂世界和十方世界,其實質都是一真法界,這時十方就都寂滅了。我們學佛法應該從真俗兩方面完整地來看待一切的事與理,不偏廢任何一方,才能具足正知見,獲得甚深智。

8樓:長青

第乙個問題,一切不可得自然佛性也不可得,此即禪宗末後除去悟跡,抓住乙個妙明真心不放也不究竟。

第二個問題,題主觀點過於偏空,只看到體性皆空那面,要注意相的作用,就是說看到性空,也要注意緣起,空有双融。體性不可得,不妨礙現象的存在。因此極樂存在不存在,看從哪方面說,沒有證悟的人,不能天天拿著祖佛的言論到處說空。

因為我們沒證悟,所以佛國真實存在,一如夢中山河大地般真實。對於體性來說,佛果不存在。注意對於證悟的人來說,可以說不存在,也可以說存在,存在不存在都不對,因為這些都是戲論分別,他們遠離了一切戲論。

9樓:護法居士

一切可得之物皆不淨,無論「六趣」「罪業」「一切法」「恒沙劫」「自性」「空相」,皆名不淨!無所得,是「解脫」,是「淨土」,亦「普賢行」。「普賢行」恒住舍性。

諸識無所得,是「淨土」。

既然一切終將逝去,連宇宙都不能永恆,那麼現在經歷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

desire caution 請參考以下這些文章。desire caution 論真假。desire caution 佛法的核心 desire caution 生命的意義。desire caution 佛法的離苦得樂,該怎樣理解。 朱磊 兩年前我差點死了,在最後的時刻我問自己,如果我就這麼走了,在世...

人類既然終會滅絕那麼這一切的一切又有什麼意思?

陳小勿 人類既然終會滅絕那麼這一切的一切 誰說的?是人類說的?好像我說我自己終究會是世界首富一樣,沒意義。是上帝說的?OK,姑且是上帝告訴你的。那 這一切的一切又有什麼意思?這tm又是誰說的?人類?好像我說我是世界首富有什麼意義一樣 那是上帝說的?你覺得上帝會向你匯報他老人家的意思麼? 小而強大 這...

既然一切都是空,那麼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空是一種追求,生命本身沒有意義,但可以賦予生命意義,賦予是色,空是生命。不是對立的而是結合的。當你看到美色女子,哇好漂亮,這是色。其實來之前是精子,更早是無 死後是骷髏,更遠是無。這是空。那追求美色應不應該,我說應該,因為在骨骼上賦予了肌肉脂肪,眼耳鼻舌,這隨不是永恆不變的,但感覺不錯,這感覺就是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