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時間 2021-05-31 16:09:03

1樓:

有乙個方法叫「以經解經」。人不知而不慍,修養當然很高,但怎麼做到的呢?實際上論語本身就有答案: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起來就是: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特別是在做學問的時候,這四種主觀成見更是不能要。反觀一下,人為什麼會「慍」,人為什麼希望別人「知」?

從反面的道理來說,我容不下別人的觀點,容不下別人的駁斥,因其人而廢其言,所以如果人「不知我」,那我就要「慍」。正如這兩句詩所說的:直到天門最高處,不能容物只容身。

這就是極端自我的反面例子了。

其實學而這三句道理是互相之間有密切關係,層層遞進的。

學而時習之,重點在「時」和「習」。這裡的學不是指現代文字所說的「學習」,而是指學問。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中間的學也是指學問。

孔子認為學問不是學習,不是指數理化,不是指背單詞,也不是指任何一門特定的技術。孔子的學指的是人生經驗。也就是說,什麼才是我一生的追求?

孔子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才算弄明白了(從十五歲起至四十而不惑)。所以學而的重點在時,即隨時隨地總結人生經驗,隨時隨地反思,隨時隨地在實踐中印證。

有朋自遠方來,重點在遠。孔子用一生人的追求來說明一件事:明知不可而為之。

做中流砥柱是很痛苦的,孔子在世的時候沒有乙個人能明白他,所有接待他的君主都只希望利用他的影響力,而對他真正倡導的仁和禮不屑一顧,直到五百年後由漢代獨尊儒術後,他學說和苦心才為人所知。所以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如果真正能找得到的話,兩兩相顧,會心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所在再推及到人不知而不慍。在這種情況下,找尋知己已經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那作為為學的人,能耐得住寂寞,能守得住自己的追求,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即使別人不理解,不幫助,甚至反對踩貶,也不忘初心,「不亦君子乎」,說的是也勉強夠得上有君子的修養了。

這一句可以和三省吾身互參。

ps: 題主看的是什麼書?光是堆砌文字,講了一堆大道理,看似高大上,但真正的人話沒講多少。借用禪宗祖師的話:依文解字,三世佛冤。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怎麼解釋?

伍老師 論語斬件 1.1 學而時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開篇的這三句話,闡述了為學的三種境遇,開宗明義,讓儒學後來者明白未來要走的道路,坦然面對。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身懷才學卻被埋沒,也不去計較怨恨,這不正是君子要恪守的道德修養...

都說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知道你的底線,卻觸犯了你的底線。你到底該不該生氣。

五小少 觸及底線了,當然要反擊,起碼是明確告知。當然如果能忍住或者對方是個三季人實在不值得當面懟,那就離遠遠的,咱惹不起躲得起。 格隱觀世界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個人的性格和格局,性格難變,但是格局可以逐步擴大,所謂格局擴張即明了自己的渺小,知聖人之智,知大海之闊,知人生之苦,知人性之惡,知自由之痛,然...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是什麼意思?

sky和霍去病 故事要從2021年3月25日那天說起,本人正式提出離職,並於第二天遞交了離職申請,這也意味著我即將放棄乙份安逸的工作,進入到求職的大潮當中,沒錯,正如所有人想的那樣 裸辭 其實我也是被迫離職,公司沒有新專案,2020年的年終獎沒有發,工資拖到月末發,每個部門都有裁員。種種跡象表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