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道德經你有什麼啟發

時間 2021-05-06 05:01:16

1樓:求知尋藥

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不遵循自然規律的發展變化任何事情都會出現受到制裁。激素的使用讓人的身體改變造成了怪病越來越多;道德淪喪造成社會的混亂,現實中的例子很多。因此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更好的發展

2樓:乙隻會挑鑽的菇涼

相關的大佬們都說得比較完善了,我就說說自己的一些讀後感吧。

萬事萬物都有階段性,事物總是呈螺旋上公升的,感受到《道德經》闡述的是一種老子目光所能及的至高境界,是聖人與帝王走的路,是一種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行為指導,

用的都是很「自然」的說辭,想極力去貼近最本源的「道」,「道」不可明說,或者說語言是支撐不起道的涵蓋範圍的,因為語言自己本身也是一種「道」,老子想營造一種意境,方便後人去感受老子的感受。

它追求的是一種動態的平衡,並且講述了人如何在這種動態中,

與自己相處「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與社會相處「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與世界(自然)相處「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並不完全適用於普通人的生活,不過其中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

3樓:wjy

以往就耳聞《道德經》的大名,但初讀還是在大一的《道德經》解讀選修課上。最開始對《道德經》以及老子等道家人物的看法真的是很片面單一甚至是錯誤的,以前一直認為道就是無欲無求,道就是佛系養生。其實道是一種智慧型,一種生活,政治上的智慧型。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知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這其中反應了聖人的治理原則,排空百姓的心機,使他們滿足口腹之慾,增強百姓的體魄,經常做些使他們沒有智慧型的事情,導致那些有才智的人不會去生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事,就能使事事太平了。

雖說這種政治手段不適用於現在的開放社會,但在那是不得不說這是個巧計。我認為道就是在不破壞客觀規律的情況下順勢而為,有所為。其實,道家也提倡平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其中的意思是聖人若也把百姓當做芻狗來看待,那麼天地之間就像是氣囊或空管之類的大囊泡。它雖空虛但卻不會塌縮,執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於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虛而順任自然。

道不追求太滿的東西,不像儒家一味地追求愛人和仁,它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平衡。「滿招損」,掌握乙個度非常重要,這也給我們生活上的啟發:不要一味想要完美,差不多就得了,給其他留有餘地。

接著是道家最顯著的乙個特點,那就是辯證地看待事物。「上善若水」等之類的話語無不體現了事物的兩面性。善一定程度上是沒有野心,但它也會讓你獲得其他的東西例如民心,上面第二點的芻狗也可以例證這一點。

自從學了《道德經》,我真的收穫了不少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很多心靈上的壓力,這種聖人之言確實應該暢讀。

4樓:莊周夢蝶

不知道大家知道量子力學中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不?就是,你在觀察電子的時候,它的形態就改變了,也就是說,很多東西,你在看的時候,它就不是原來的它了,這不就是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嘛?

5樓:ghjkiumtai

今天又有新的感悟

首先,是一種世界觀

這個世界是有固定規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只能適應。

人和人的差別在於認知世界的層次,接近真相的距離。維度不同。高維度可以對低緯度吞噬和降維打擊

其次,怎麼降維打擊?為什麼會有這個?

因為人認知上有漏洞,不能全面的了解世界。但是有思想的人可以通過悟道克服一部分,接近真相。有了認知差別,在一些事情的選擇上就不同,結果自然差距越來越大。

兩個字總結…

無為再多點

無為而無以為

再多點反也者,道之動。弱也者,道之用

再多點…

為學日益,聞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以為(無假象就無差別,無差別則無打擊)

6樓:一東

反覆讀了《道德經》多遍後,乙個比較大的啟發和反思是,讀更多的是在理解和應用,要深入地真正地領悟《老子》,在修!在身心修道中悟,直悟而非思考,可以先為學日益,但必以「為道日損」而悟道,即老聖人說的「致虛極,守靜篤」之功,是實實在在的身心功夫,修性命而見道,《老子》道的本質即是性命之道,即是道家的性命內丹修煉,後天返先天,以先天智慧型觀照宇宙本真,這個是《老子》真智慧型。

7樓:衝和

衝和:《道德經》(配圖)科學解讀

悟透道的三條宇宙自然法則,修身處事治國理政

愛因斯坦說:「人們總是想用一種適當的方式形成乙個簡化的和容易領悟的世界形象,一幅世界萬物變化的影象,一種關於經驗的世界相互一致的、前後一貫的見解,並試圖在某種程度上通過用這種形象來理解經驗世界,而且在社會實踐中利用它。」「歷史告訴我們,一旦世界的形象在簡化的基礎上成功了,其結果至少在原則上可以推廣到每一種自然事物,在它的複雜性和完整性方面,大都和實際發生的一樣。

」老子「道」的三條宇宙自然法則,就是這樣一幅世界萬物變化的簡圖。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說:「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在我看來,四分之一部《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應該講,白老師還是說多了。其實,只要能真正悟透道的這三條宇宙自然法則,舉一反三,用來為人處事、修身齊家、治國理政就足夠了。

這三條宇宙自然法則就是,反者道之動(萬物恒變)、弱者道之用(勢水趨平)、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系統自和)。

一,反者道之動:永無休止地相異於自身的變化,以對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與其的物質、能量、資訊的交流,這是萬物運動演化的基本方式——萬物恒變。

二,弱者道之用:

自然平衡機制作用於事物內的所有方面,「強者抑之,弱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通過變化共同趨向於系統整體的均衡、和諧、最佳(低)能量態——勢水趨平。

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宇宙中任何系統相對均衡和諧的「和合秩序」,都是事物內眾因子在開放環境下非線性相互作用,自組、自律、自序的過程和結果,是系統「和合穩態」的自動化過程——系統自和。

《道德經》整本書都是圍繞著這三條法則而展開,指出了這法則的發生、發展及其作用。這是《道德經》一書的貢獻和偉大之處。宇宙自然的這三條萬用法則,對人類同樣適用,這意味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可以在這宇宙法則下得到統一。

人們的認識必須跟隨它才能做到對規律的揭示,違反這法則的行為將會給事物帶來混亂,事情的結果將會與主體的意願相背離。正是有人對這法則存有不以為然的錯誤認識,故其行為原則迷失,導致了言行偏激,混亂、錯誤。無視它,人們的行為必然是盲目的。

8樓:佛系諮詢師

一、古人很智慧型

二、後人很聰明,版本很重要!

三、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認識世界,而不是被知識束縛住!跳出作者的思維模式,明白寫書的原因和目標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9樓:

道德經幫助我重建了世界觀。

但給我最大的啟示有三點:

1. 要掌握全部知識,就不要想著學完全部知識。

2. 要掙到錢,就不要總是想著掙錢。

3. 事情要做到完美,就不要總想著完美。

10樓:Mr.Saber

所有的啟發不在於什麼書,而在於自己。書只是自己思想思維的鏡子,要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道德經不如無道德經。

11樓:貔貅

不尚賢呵呵做不到,道德經應該是給在參悟中的人看的,具備透析世界能力的人的看的,是有到無的境界,沒有長時間的只是累計也可以說沒有文化你看了也是白看,不如先去讀讀論語

12樓:雜然小品

小時候看了第一句話應該是「道可道,非常道」,我的感觸就是真沒看懂,就再也沒看過。《道德經》這種東西放在古代,古人會很有耐心去品讀自己觀察的每一層意思。但現代沒那個時間,多半人會自己根據自身情感認同研引出一堆妙彩生輝,博人眼球的雞湯美文。

我只看過這一句,只理解到了三點。一是,動靜。二是,本末。

三是,體用。其它全無所得!

13樓:人間至味是清歡

道、儒、法、墨、陰陽、縱橫、佛家等等的思想精髓,經千年的傳承已經印刻在中華文化的骨子裡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中中國人喜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中中國人喜歡「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中中國人喜歡「時移而治不易者亂」。

到北宋時期,文人們得意時尊崇儒教、失意是尊崇老莊、農民種地尊崇農家和陰陽。

但相對於其他思想學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思想還是容易被帶了節奏的。

讀《道德經》真是需要閱歷, 書中的辯證法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可以讀讀《馬克思主義哲學》,裡面的唯物辯證法更系統一些。

14樓:夢醒願為無羨人

原來老子在佛陀之前,在佛經傳入中國前,就已經在說無所得法的修行了。

《德經》:上德不德。古代「德」訓「得」。

德者,得也。因此不德可以解釋為不得。因此是上德不得。

老子修道德,其中的德指的就是這種上德。修上德者不僅不會懷有去得到某物的心態,還不會被得到。因為一切皆無所得。

佛家說的人法二執皆破。

《心經》:以無所得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所以看來諸聖法都是相通的。

15樓:畫洵

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同在道生萬物

更加有了慈悲心

覺得萬物可愛

更喜愛自己,和自己的身體,更加的重視身體健康善攝生者變的務實和接地氣被揭懷玉

變的柔和載營魄抱一

不會想去控制別人了。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尊道貴德會開始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

道德經和易經真的很了不起

中國文化真的棒棒,因為自己是中中國人特別特別榮幸!會感謝自己投胎在中國哈哈也會感恩遇到的一切事物因為遇到了道德經所以一切都值得,很感謝道德經讓我有機會看到他

看書也是有緣分的吧~就會非常感謝老子寫了這本書文章千古事,道德經真的是一本很優秀的書

16樓:竹澗聽風

道德經是我的睡前讀物。斷斷續續看了很多遍。目前正在手抄。

記得在看了第二遍的時候寫了個打油詩,今天拿出來供大家樂一樂吧。

手提保溫杯,懷揣收音機。

搖頭晃腦逛公園,偶爾練太極。

凝神目斂聚,吐納胎內息。

擎手踏步循七星,虎躍龍騰潛晨曦。

風來柳不動,光耀露未希。

伸臂展腰強形體,靜明營魄歸為一。

讀完道德經,對你有沒有什麼影響?

帛書少子 道德經 讀之則惑,用之則廢。現在我正在研讀帛書老子 1973年出土的 長沙馬王堆帛書老子 甲乙本,爭取明年寫成一部研究老子的基礎研究書。就我現在的發現是極為豐富和令人震撼的。按照我的發現,這部書不是一部兵書,不是一部純哲學書 也不是乙個身體修行之書,而是一部奠定文化基礎之書。也許這一次我找...

道德經為什麼稱之為道德經?

平安 未有德先有道,這是先天次序。然後就是有德即有道,有道更守德。這是後天執行。這就是道德經的核心精義!先道德在德道然後在道德。 明見 道德經也只是因為胡說八道不好聽,有個道德來定性就如聖人加持,兩全其美。誠名 觀音山中觀山水 對聯本有道想實入魔念,修羅道中修道想 天下念無非胡說八道,哥帥妹甜是姻緣...

道德經有什麼弱點?

mikerz 老子寫道德經的歷史背景是當時列國互相征戰,民不聊生。所以老子提出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希望社會制度退回到原始社會,這樣人民生活就不那樣痛苦了。還有治大國,若烹小鮮,希望諸侯不要瞎折騰。所以它的不足之處應該是比較消極。 皓首道德經 諸比丘啊!從今天以後,不信受大乘深妙法的人,不應該跟他...